分享

曾经写了三个字就须发变白的三国书法家韦诞的草书《游太行山记》

 南山友 2021-10-01

(《游太行山记》全幅图片在文章末尾处)

公元前522年,伍子胥在昭关一夜白头,说明他当时着急到了极点。可这一夜白头的速度,跟后来三国时期的书法家韦诞相比,速度就太慢了。

曾经写了三个字就须发变白的三国书法家韦诞的草书《游太行山记》
曾经写了三个字就须发变白的三国书法家韦诞的草书《游太行山记》
曾经写了三个字就须发变白的三国书法家韦诞的草书《游太行山记》
曾经写了三个字就须发变白的三国书法家韦诞的草书《游太行山记》

话说曹操的孙子曹叡即位成为魏明帝后,他也喜欢大兴土木,建楼台馆所。某日,他在都城洛阳视察,看到魏文帝修的凌云台在风雨中有倒塌的危险,他决定拨款立即修缮。

他叫工人用大木柱子支撑凌云台墙体,加固木制构建,粉刷外墙,修葺一新。修成后,按惯例,要做一个书写了“凌云台”三个字的榜匾挂在凌云台的高处,就像今天韩国青瓦台总统府那个。没想到工人把做好的榜匾钉在了凌云台的高处,但上面是空白的,没有写字。

曾经写了三个字就须发变白的三国书法家韦诞的草书《游太行山记》
曾经写了三个字就须发变白的三国书法家韦诞的草书《游太行山记》
曾经写了三个字就须发变白的三国书法家韦诞的草书《游太行山记》
曾经写了三个字就须发变白的三国书法家韦诞的草书《游太行山记》

据史书记载,凌云台榜匾距地面高二十五丈,相当于83米多,在当时算是相当高了。明帝曹叡一看,那么大的榜匾既然已经钉上去了,取下来也难。他命人做了一个笼子,然后叫朝廷字写得最好的韦诞带上笔和油漆坐进去,用辘轳把笼子一直往上拉,高度与榜匾同高才停下来。

曾经写了三个字就须发变白的三国书法家韦诞的草书《游太行山记》
曾经写了三个字就须发变白的三国书法家韦诞的草书《游太行山记》
曾经写了三个字就须发变白的三国书法家韦诞的草书《游太行山记》
曾经写了三个字就须发变白的三国书法家韦诞的草书《游太行山记》

韦诞在笼子里,战战兢兢,恐高是必然。下面的人看了也替他紧张。韦诞题书“凌云台”三个字完毕,坐笼子下来后,人们发现他的头发和胡须都白了!

这发须变白的速度,伍子胥望尘莫及!

曾经写了三个字就须发变白的三国书法家韦诞的草书《游太行山记》
曾经写了三个字就须发变白的三国书法家韦诞的草书《游太行山记》
曾经写了三个字就须发变白的三国书法家韦诞的草书《游太行山记》
曾经写了三个字就须发变白的三国书法家韦诞的草书《游太行山记》

这凌云台,在随后没多久还是倒塌了,这也预示着魏国的衰败。公元239年,36岁的曹叡在病床上紧拉着太尉司马懿与大将军曹爽的手,一个劲地托孤,自此,曹家天下逐渐落入司马家。

曹叡临终托孤,彼时韦诞、司马懿均为61岁。

曾经写了三个字就须发变白的三国书法家韦诞的草书《游太行山记》

本文所展示的是韦诞的书法作品《游太行山记》,原件见于《天下名山图册》,现藏于台北故宫。您若在头条以外的媒体看到本文,均为盗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