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称中年为多事之秋

 尤里蒙提 2021-10-01

中年,一般指40至60岁这一阶段,人的年龄进入这一时期,就好比一年四季已进入了秋季。秋季既是自然界硕果累累的黄金时节,也是秋风肃杀、花木凋谢枯萎的开始。人也同样,当步入中年后,由于智力发展达到最佳水平而具有分析、推理、发挥、创造的能力,故能在事业上做出一定的业绩和成就。但不能不看到,中年人大多肩负着工作与家务的重任,生理机能已由成熟逐渐转向衰退。因此,了解中年期的生理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来防病抗衰,是十分必要的。

中医名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曾对中年期的生理特点有如下论述,它说:“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也。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萎,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这就是说,年过四十岁,脏腑功能将由盛转衰、由强转弱。书中还说“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等,均指出在中年期因生理功能衰退,将逐步出现面部皱纹增多、头发花白、腿脚行动不便以及性功能减弱等身体衰老的现象。

那么现代医学对此又有什么论述呢?

西医学认为:衰老或老化是随着年龄的递增而逐渐发生的一种生理、病理性的退行性变化,它具有持续性、易受多种因素影响等特点。总的来说,随着年龄增加,人体原有的储备力减少、适应力减退、抵抗力下降、发病率增加。因此,步入中年以后由于骨质疏松,脊椎骨略有压缩,背部和下肢肌肉的强度减弱等原因,可常常出现关节肌肉不舒服的感觉,严重的可发生骨质增生、骨折和骨关节病。

中年以后,血管壁钙的含量逐渐增加,动脉壁的弹性下降,对血压的反射性调整能力也减退,因而极容易出现高血压,也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诸如久蹲之后,突然站立时出现头晕、眼前发黑以致晕倒的现象。血压和血脂的升高都是导致冠心病、脑溢血病症的主要因素。

另外,中年人消化液的分泌量以及对热量的需要和代谢率也日益减少,因此从消化功能和热量需要来看,中年人应适当减少进食量。倘若吃得多又缺少运动量,无疑使过多热量转化成脂肪而积聚体内,增加体重并加重心脏负担。中年期又面临着更年期,更年期内的中年人,无论男女都会出现情绪不稳定、血压升高的表现,而女性更为突出。因此,更年期内对身体的调适保养得当与否,是保证老年期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鉴于中年期对家庭、事业与社会负有较重的责任,故他们往往疏忽身体的生理转变及其疾病的潜在因素,因此说中年期为人生的“多事之秋”阶段是有道理的。但是,多事之秋可以变为硕果累累的金色之秋。其中的奥。就是要重视中年时期的心身保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管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主办

文章版权归《家庭中医药》杂志所有。

所载方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文作者:朱华

本文编辑:朝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