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优秀的普洱生茶,前半年的变化翻天覆地

 北极熊788 2021-10-01

我们都知道,最起码听说过,普洱茶会随着时间在不停地转化。最多的说法就是涩感渐退,汤感越发饱满,依旧香味也会转化成蜜香果香之类。

但普洱茶生茶的转化,其详细的过程以及转化速度,可曾有人大概研究过?

文章图片1

我认为我可以尝试着回答这个问题。也许能帮助大家解开一些疑惑。

首先,在新茶前期,特别是新生茶,刚刚经过杀青、揉捻等工艺,很多的物质附着于茶叶表面,会加快茶叶转化:

1、新茶存放时期,普洱茶的总糖量增加

这句话的意思,实际上是与甜度,香气相关的。很多时候,尤其是古树茶,传统杀青的方法,做出来的新茶,一周之内,几乎没有香气。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做茶的前辈,在我春茶发货的时候,都建议我发慢的快递,或者在手里放一星期后再发货的原因。当然,我从来没遵从过,因为我觉得茶友应该是充满期待,也是急迫的,我当然希望茶友们早点收到茶。但我也会告诉大家,收到茶可以试着喝一泡,一周后再喝,一月后再喝,三月后,半年后再喝。

文章图片2

2、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

本质上,指的是汤的厚度。一般情况下,如果是优秀的古树茶,无论是多新的生茶,水一定是给人细软的感觉,如果汤感不够厚重,那必然伴随另外一个特点;相当耐泡。对于这方面的认知,我是深有感触的。

说到这里,就必须要讲到工艺里面杀青和揉捻的环节。正常情况下,古树头春,没有茶农会自作主张去创新工艺,比如低温慢炒,比如揉捻后捂堆等等,面对优质又价格高昂的古树头春,我见到的茶农,制茶师傅,都是充满敬畏的认真对待。因为这样做出来的茶,才是真正优秀的普洱生茶。

而对于乔木茶,台地茶,则会有一定的变化。主要目的是削弱其涩感,提升香气和甜度。因此,相对来说,乔木和台地茶,杀青是重于古树的。

如此这般,新生茶做出来,乔木的前几泡,明显香气更扬,滋味更足,而传统工艺的古树新生茶,香气偏弱,前几泡滋味更淡,但是能感觉到水路稍微比乔木细,对比着冲泡时候,古树大约在五六泡的时候,开始彰显劲道,用心体会便优于乔木了。

这也是很多茶友,反而会将乔木当成古树,最后甚至认为真正的古树没法喝,以致还有质疑古树杀青完全不充分的。本质上,很有可能反应了我们的茶友,多年来,花了很高的价格,并没有真正买到过古树纯料!

文章图片3

3、茶多酚降低

也就是涩的感觉。一般情况下,大家认为普洱生茶是由涩到渐弱的过程。实际上并非如此!

很多时候,古树生茶,大致在十天到一月内,涩感是递增的,二十天以后,涩感减弱,同时苦和甜进一步展现,香气渐渐凸显。当然,具体到每一款茶,这个过程演变的时间,也不尽相同。根据我的经验,大概三个月到六个月,古树头春纯料,渐渐趋于相对的稳定,此时所表现出来的,就是基本的协调性基础口感,不会再像之前那样,跌宕起伏,一会很涩,一会没有苦和甜,一会又没有香气。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也是今年我才发现,然后问了老茶人才知道的知识点。那就是新生茶做出来,尽量存放几个月,再压饼。这是因为新茶压饼后,茶的香气会更弱,甚至茶味变薄、出水味等等,至少半年以上的时间才会慢慢展现出它本来的味道同时茶在这个时候是转化最快的,基本上每隔半个月喝一次都会发现有不同的感受,散茶尤为明显

文章图片4

同时,经验表明,古树茶转化的速度,是远远快于乔木和台地茶的。哪怕乔木,台地,基本是杀青重,等于认为加速了转化,但大概半年到一年,古树的转化就已经优于乔木,再随着时间的推移,差距愈加明显。

因此,最核心的地方,是要参考杀青的工艺。比如斗记,所有的茶基本都是新工艺,新茶香,甜,非常好喝,但转化余地几乎没有。这是好几位其制茶师傅所讲。类似于拔苗助长,不可取。

一款优秀的乔木,古树,必然是在一定时间后形成较为稳定的协调性,再随着时间的延伸,往着更为优秀的方向持续性前进。

文章图片5

一言以蔽之,大约半年到一年后,才是古树普洱生茶真正形成稳定的口感,至于什么时候到达最佳状态,又会因产区,树龄等的影响,有所不同。

当前主流的看法,大概是20年到50年,三大主要产区的知名山头的茶,会到达顶峰。

回头,我们可以根据以上几点,在普洱茶还处于前半年的状态时候,基于以下方面,去评判是否为好茶:

1、茶味足,汤水细腻,持续性慢慢渐进的饱满,厚重,相对滋味出得较慢,但能稳定输出;

2、茶叶有苦涩感是正常的,尤其勐海茶区的茶,南糯山,滑竹梁子,那卡,曼糯等等,本身就是有着涩的特征,判断苦涩感能否化开,化开时间长短才是关键,化开的时间越快越好;

3、新茶回甘比较明显的为佳,如果新茶时期回甘都很慢的,后期转化不会太好;另外是甜度,新的古树生茶,入口都能感受到甜,这里要注意区分甜和回甘的区别;

4、茶汤质感不能太粗糙,不能有挂口、挂喉、挂舌,甚至发麻的感觉;

5、茶气要足;

6、避开工艺缺陷产品,比如重萎凋、重杀青等(可以使新茶苦、涩味减轻,香气提高,甜度增强)工艺缺陷产品不适合长期存放;

7、不能有杂味,杂味一般是无法通过后期存放去掉的。

文章图片6

普洱茶现在的名山,按产区划分,是有道理的。适合存放,有着优秀转化表现的茶,经过前辈们无数次求证,

至今没有听说过存放了十来年茶味饱满、茶韵、层次感都比较丰富的非三大产区出产的普洱茶茶

首选易武、布朗、邦东、勐宋,景迈这五个产区的茶,易武,勐海产区无需多言,是经过上百年历史检验的。虽然我没有喝过什么百年老茶,但存放了30~40年的确实喝过一些,转化得很好,个人认为它在这方面是无出其右的。

首推古树茶,古树茶后期转化的速度要比同区域的台地茶快得多,转化出来的茶香、茶味、茶气、茶韵相较于台地茶都要高好几个层次。

古树茶经过了半年左右,是第一个坎,其次是第三年后,你会发现它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香气的浓郁程度提升了很多,茶汤的质感也会变得比较柔顺,回甘强了,茶气有比较明显的体感了,品质比较好的小树茶或者是台地茶这个时间点是在下树后的5~6年。品质更差的吗,那就存放再久也基本没有卵用!


我是传播茶文化,致力于打破高溢价,为一小部分人持续性提供真,纯,标准,高性价比普洱茶的海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