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根思:28岁与40余名美军同归于尽,遗骨至今未见,朝鲜为他立碑

 茂林之家 2021-10-02
杨根思:28岁与40余名美军同归于尽,遗骨至今未见,朝鲜为他立碑

杨根思

今年七月,河南爆发了“千年一遇”的特大暴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众多抗洪英雄驱车从全国各地星夜兼程赶来。其中有支车队在车头挂着一张充满荣耀的横幅,上面写着:“杨根思部队来了”。

战士们从车上下来后,迅速整齐列队。面对汹涌的洪水的,他们振聋发聩地吼道:“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这“三个不相信”,是杨根思部队的根基。而立下这个根基的,正是为国捐躯的战斗英雄——杨根思。

杨根思:28岁与40余名美军同归于尽,遗骨至今未见,朝鲜为他立碑

历经坎坷童年,令伪军闻风丧胆的民兵

杨根思本名羊庚玺,1922年出生于江苏泰兴县羊货郎店(也称杨货郎店)的一处贫农家庭。他的童年,甚至要比一些同龄人更加凄惨孤寂。

在他8岁那年,父亲羊德堂就因地主丧心病狂地压迫,最终体力不支累死在了晒谷场的麦垛旁。本就病弱的母亲难以接受打击,几天后便憔悴地离世。

父母相继逝世,让年幼的羊庚玺瞬间觉得家里的天塌了。万幸,这个时候还有一个人陪在他身边,帮他遮风挡雨,那就是他的哥哥。

兄弟俩由于年纪尚小,终日只能通过乞讨、剥树皮、挖观音土来勉强果腹。两年后,哥哥去上海当童工,羊庚玺年龄不够只能给地主当“牛倌”,每天除了放牛还要晒牛粪和拾牛草,有时地主还会让他推磨。

杨根思:28岁与40余名美军同归于尽,遗骨至今未见,朝鲜为他立碑

可羊庚玺的任劳任怨并没有让地主怜悯他,等一年工期到了准备领工钱的时候,地主说他拾错了牛草,把他赶了出来。瘦弱的他无依无靠,只能背着一卷破棉絮到上海投奔哥哥。

1941年,他们打工的上海林记地毯厂意外倒闭了,彼时上海早已被日军占领,兄弟俩没有办法只能再次回到家乡。

可回乡后不久,哥哥就因为长途跋涉以及在工厂长期受到的摧残折磨,突然病逝了。这下,羊庚玺彻底无依无靠了。他对地主和资本家的剥削压迫深恶痛绝,发誓长大后一定要打破这种不公平。

当泰兴各处开始组建游击队和民兵大队,用来反击日伪军的时候,羊庚玺立刻报名参加了五官乡基干民兵队。

杨根思:28岁与40余名美军同归于尽,遗骨至今未见,朝鲜为他立碑

成为民兵后,羊庚玺之前吃的苦在这时正好派上了用场。由于从小就爬树剥树皮,他非常擅长割电线、锯电线杆,动作迅速敏捷,等日伪赶到,他早就跑没影了。

除了破坏工作外,羊庚玺也参加了几次战斗,他手里拿着大刀,腰里别着几颗手雷,把敌人杀得鬼哭狼嚎。后来伪军一看到背着大刀的人,便立刻作鸟兽散了。

用长矛换长枪的“战斗英雄”

1944年3月,苏中新四军准备扩军,22岁的羊庚玺以民兵的身份参军入伍。在进行新兵登记的时候,由于口音问题,工作人员把“羊庚玺”登记成了“杨根思”。于是将错就错,他之后就一直用的这个新名字。

杨根思正式参军后,被分配到了新四军三连的三排九班。在新四军中,他的特长爱好也得以尽情发挥,那就是丢手榴弹。

杨根思:28岁与40余名美军同归于尽,遗骨至今未见,朝鲜为他立碑

新四军的教练手榴弹,可比他当民兵时训练用的那种好使多了。他腰里几乎时时刻刻都别着教练手榴弹,闲下来就开始练习投掷,练到四肢酸痛也不放弃,为他之后在战斗中创下的辉煌战绩,打下夯实的基础。

次年2月22日晚,杨根思跟着部队攻打沙沟镇,他所在的3排负责突击任务。敌人装备精良,其中甚至还有当初川军刘湘的“钢盔连”。在必经之路上,更是有一座碉堡虎视眈眈。

反观杨根思这边,由于装备是在稀缺,他的装备只有一杆长矛和几颗手榴弹。虽然装备云泥之别,但是杨根思毫不畏惧。到了地方立刻下船匍匐前进,很快就用手雷拿下了那座碉堡。

杨根思:28岁与40余名美军同归于尽,遗骨至今未见,朝鲜为他立碑

敌人一看碉堡没了,吓得不敢再抵抗了,开始“默契地”慌不择路抱头鼠窜。只见杨根思一边喊着“缴枪不杀”,一边拿着长矛追逐着一名拎着枪的敌人。

敌人好奇着往后瞥了一眼,发现自己装备比杨根思强多了,恼羞成怒地调转过来对杨根思说:“你就一根棍子,还敢缴我的枪,老子要你的命!”

两人就这么大眼瞪小眼、枪尖对枪口地对峙着。汗水经过干裂的嘴唇,滴落在泥土中,发出了一丝微弱的响声。

突然,杨根思向敌人后方看了一眼大喊道:“班长,你从后面上!”敌人心里一惊,条件反射就扭头往后看。杨根思抓住机会,直接给了敌人一个“透心凉”,成功缴获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杆枪。

杨根思:28岁与40余名美军同归于尽,遗骨至今未见,朝鲜为他立碑

战后,排长得知了这件事后,对杨根思大加赞赏。从这之后,杨根思长矛缴枪的事迹很快在部队中传开,大家纷纷称他“智勇双全”。

无坚不摧的“爆破大王”

1946年1月,新四军开展大练兵运动,杨根思由于表现优异并且热爱研究手雷,在部队的帮助下去八师学习爆破技术。在勤学苦心下,杨根思很快便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爆破能手。

同年6月,新四军攻打泰安,敌人龟缩在天主堂。杨根思把手榴弹编成背心状穿在身上,冒着枪林弹雨在战场上辗转腾挪,向敌人一口气扔了18枚手雷,干掉敌人制高点并严重破坏了敌人的防线。

杨根思:28岁与40余名美军同归于尽,遗骨至今未见,朝鲜为他立碑

突然,敌人的子弹打进了杨根思的面部,万幸杨根思没有当场牺牲,但是因为他的脸被打得血流如注,班长只得帮他把双眼也包扎起来。接着班长作为杨根思的“眼睛”,指挥他投掷手雷。

在两人的默契配合、以及杨根思高超的技巧下,杨根思蒙眼丢出的两枚手雷,全都精准地扔到了敌人的要害处。战斗结束后,部队授予杨根思“战斗英雄”的称号。

10月13日,杨根思跟随部队攻打郭里集。敌人的碉堡占据要道,火力把进攻路线严密封锁。要想拿下这个碉堡,不能强攻只能智取。

杨根思此时非常兴奋,因为他怀里抱着解放军新研制的“大玩具”:拉雷。这种炸弹看起来就是大号的手榴弹,前段圆圆的后面插着一根长木棍,重量高达24斤,用来对付碉堡十分趁手。

杨根思:28岁与40余名美军同归于尽,遗骨至今未见,朝鲜为他立碑

杨根思悄悄接近敌军,把头上的斗笠摘下来丢出,斗笠瞬间被射成漏斗。借着这个空档,杨根思抱着拉雷冲到了敌人的碉堡死角。

他从容地解开衣服,怀里赫然藏着三颗拉雷。只见他不慌不忙地把拉雷摆成“品”字,然后把导火索攥在手里,一点点挪动到安全位置。“轰”的一声,砖石像炸开了锅一样四处飞溅,碉堡大半截没了。

敌人当场就懵了,除了被炸懵了之外,也对解放军的装备感到格外吃惊。在庆祝战斗胜利的授奖大会上,团里给杨根思起了一个非常威风且恰当的称号——“爆破大王”。

杨根思:28岁与40余名美军同归于尽,遗骨至今未见,朝鲜为他立碑

1947年1月,国民党部队在临枣铁路的重镇齐村死守,旅长李玉堂搭建了众多碉堡暗堡、围墙战壕。

这种防线,看似铁板一块,对于杨根思来说不过如此。只见他抱着炸药包悄悄潜入到碉堡旁,凑近了才被碉堡里的敌人发现。敌人准备对他开枪,他一把拨开了敌人的枪,迅速地丢入了一颗手雷和一包炸药。

紧接着,他又迅速地冲到第二处碉堡旁,再次丢入了一包炸药。就这样,外围的碉堡群被杨根思和战友接连破坏,我军包围圈得以进一步压缩。

敌人的这个大阵核心,是一座巨大的圆形碉堡和一座巨大的方形碉堡,旁边还有3个小暗堡。后来,有人给李玉堂的这个碉堡群起了个外号——叫“奥运五环”。

杨根思:28岁与40余名美军同归于尽,遗骨至今未见,朝鲜为他立碑

但是该说不说,这个碉堡群火力确实很强,五个堡垒交叉掩护,几乎没有死角弱点。不信邪的杨根思突然灵机一动,准备逐个智取。

他揣着炸药包,悄悄靠近方形的碉堡,一脚踹开碉堡门。只见他左边胳膊夹着炸药包,右手抓着引线,对着一屋子敌人大喝:“缴枪不杀!”敌人看到这阵仗,魂都快被吓飞了,非常配合地做了俘虏。

杨根思一枪不开拿下这个方形大碉堡后,其他碉堡的敌人也彻底丧失了斗志,不再做无谓的抵抗了。

齐村战役杨根思大放异彩,创下了单人俘获敌军最多的纪录,被授予“华东一级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在这之后,杨根思从班长一路做到连长。

杨根思:28岁与40余名美军同归于尽,遗骨至今未见,朝鲜为他立碑

1950年9月,他被评为“全国战斗英雄”,出席表彰大会时,还被毛主席与朱老总亲自接见。10月1日他还登上了天安门观礼台,观看建国1周年典礼。

率军挺近朝鲜,创下非战斗减员数为0的奇迹

参加完典礼后不久,杨根思得知他所在的部队,被任命为抗美援朝的先头部队,此时已经从上海抵达了兖州一带。为了赶紧归队,他连忙买了一张去兖州的车票。

同年11月22日,杨根思以志愿军第二十军五十八师第三连的连长的身份,率军向东线的长津湖行进,意在分割包围美军的王牌陆战一师。

杨根思:28岁与40余名美军同归于尽,遗骨至今未见,朝鲜为他立碑

当时正赶上朝鲜50年一遇的极寒天气,不仅暴雪纷飞,气温更是降到了零下30摄氏度。同时由于敌人掌握着制空权,频繁对我军发动空袭,所以杨根思只好带着部队白天躲在山沟中,晚上才出来行军。

白天尚且寒风刺骨,夜晚更是会产生生命危险。战士们薄薄的棉衣抵挡不住严寒的侵袭,双手冻得红肿,脸上几乎没有了血色。

爱兵如子的杨根思不忍战士们受苦,于是想了个从头到脚御寒的好主意:首先,用毛巾把战士们戴的大盖帽裹起来,然后脚上用玉米的苞叶当鞋垫或者袜子穿。

为了抵抗严寒,他还让战士们在山里训练,起到热身的效果。训练结束后,就让战士们聚在一起取暖。

杨根思:28岁与40余名美军同归于尽,遗骨至今未见,朝鲜为他立碑

四天后,杨根思带着自己的全连169人,平安抵达长津湖的下碣隅里,缔造了没有非战斗减员的奇迹。

入朝的第二次战役打响后,敌人被包了四个大“饺子”,美陆战一师面对我军的层层包围,在恐慌中集中火力向南突围,准备逃亡他们的临时机场。

要想到达机场,就必须要经过小高岭。而将要负责在小高岭这个关键的制高点驻守的,正是杨根思的三连。

当上级把拦截陆战一师的任务交给杨根思后,杨根思掷地有声地向上级宣誓:“人在阵地在,绝不让敌人爬上小高岭半步。”

杨根思:28岁与40余名美军同归于尽,遗骨至今未见,朝鲜为他立碑

言毕,杨根思雄赳赳气昂昂地带队进驻小高岭。抵达阵地后,杨根思把战士们叫在一块开了个动员会。

他们都很清楚,对手装备精良,号称未尝一败。从不信邪的杨根思,对战士们吼出那“三个不相信”:“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听到杨根思烈火一般炽热的言语,战士们甚至都感觉不到刺骨的寒风,心中满是誓与阵地共存亡的激昂。

杨根思因地制宜,安排战士们依托环境严阵以待,自己则跟着连里的精英三排,在地势最低洼的地方驻守。这里不光是必经之路的关键点,也是防御阵地的最前沿。

杨根思:28岁与40余名美军同归于尽,遗骨至今未见,朝鲜为他立碑

“人在阵地在”

11月29日,天刚蒙蒙亮,杨根思的眼中满是血丝却看不出疲惫。突然一阵炮火袭来,敌人的飞机大炮,对小高岭进行了此起彼伏的连番轰炸。杨根思连忙带着战士们,躲藏在掩体之中。

敌人不间断地轰炸了几分钟后,世界归于平静。杨根思从安静中,听到了一阵淅淅索索的声音。他心里明白,敌人攻上来了,战斗正式打响。

杨根思一手紧握枪杆,一手抬起准备向战士们发出示意。当敌人距离阵地大概30米的时候,随着杨根思的一声怒吼,战士们跟他一起向敌人倾泻子弹。敌人被打了个猝不及防,连忙慌不择路找掩体。

不过这伙敌人只是先头部队,没过多久对面又出现了8辆坦克和2个连的兵力。再加上之前的先头部队,杨根思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

杨根思:28岁与40余名美军同归于尽,遗骨至今未见,朝鲜为他立碑

但杨根思和战士们凭借着“三个不相信”的精神,视死如归地盯着远处的敌军。敌人刚一靠近,就被漫天飞舞的手榴弹和子弹打了回去。

碰了一鼻子灰的敌人,气急败坏地再次动用了飞机大炮,对小高岭阵地进行了轮番轰炸,仿佛要把我军阵地全部夷为平地。

敌进我退,敌人飞机大炮轰炸,杨根思就带战士们进掩体躲避。等炮火停了敌人靠近了,就再次把敌人打回去。杨根思还会带着战士们冲入敌阵肉搏,用铁锹和石块把敌军杀得魂飞魄散。

从天色渐明一直打到斜阳西沉,杨根思带着连队一共抵挡了敌人8次凶猛的攻势。虽然敌人没有前进半步,但是我军同样付出了极为惨痛的代价:此时的阵地中,只剩下杨根思和受伤的排长。

杨根思:28岁与40余名美军同归于尽,遗骨至今未见,朝鲜为他立碑

杨根思把阵地中仅有的一挺重机枪交给排长,命令他活着把重机枪带到营部。排长想看自己敬重的连长最后一眼,却只能从滚烫的泪水中,看到一个模糊却高大伟岸的身影。

排长依依不舍地挥泪离开后,杨根思一个人穿梭于残破的阵地中,他一边跟倒在尸山血海中的战友们告别,一边搜集了1支驳壳枪、一颗手榴弹、还有一个炸药包,“爆破大王”即将迎来人生中的最后一战。

很快敌人发起了第9轮进攻,杨根思举起手枪对敌人打出了全部的子弹,并且精准地用手雷炸飞了几个敌人。当敌人被这颗雷炸懵的时候,杨根思抱起5公斤重的炸药包,怒吼着从阵地中杀了出来。

敌人看到这个浑身血污,像是死神一般抱着炸药的中国军人时,吓得胆战心惊,双腿因恐惧更是止不住地打颤,连滚带爬地向后抱头鼠窜。

杨根思:28岁与40余名美军同归于尽,遗骨至今未见,朝鲜为他立碑

杨根思怒视敌人,冲入敌阵后毫不犹豫地拉掉引线。“轰!”的一声,敌人的鬼哭狼嚎伴随着爆炸声戛然而止。40多名敌人和杨根思一起,消失在漫天飞扬的尘土之中。

那年,杨根思只有28岁。当其他部队赶到这里后,他们在阵地中苦苦寻找了许久,都没有发现杨根思烈士的遗骨,这也一直是无数人心中的遗憾。

英雄不死,精神永存

一年后,作为对手的麦克阿瑟在失意回国后,说过这么一句话:“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这句话,其实对中国的英烈们并不适用,因为他们更多的则是“英雄不死,精神永存。”

杨根思壮烈牺牲后,他的精神影响了整个志愿军。临清江反击战时,一下出现了38名“杨根思式英雄”。上甘岭战役,更是涌现出黄继光在内的68名“杨根思式英雄”。

杨根思:28岁与40余名美军同归于尽,遗骨至今未见,朝鲜为他立碑

黄继光

甚至人们在整理黄继光遗物时,在他的饭包里发现了三本连环画,其中一本就是《杨根思》。而杨根思与黄继光,也是全军唯二的“特级战斗英雄”。

抗美援朝胜利后,朝鲜政府为了纪念杨根思,在长津湖畔建起了一座“杨根思英雄纪念碑”,以表达对这位中国军人的敬重与感激。

1952年5月9日,杨根思被授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他也是人民志愿军中的第一位特等功臣。同时,杨根思所率领的连队被命名为“杨根思连”,跟他浴血奋战的三排则被命名为“杨根思排”。

杨根思的英雄事迹还被改编成了话剧和电影,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的其中一个原型,就是杨根思。

杨根思:28岁与40余名美军同归于尽,遗骨至今未见,朝鲜为他立碑

《英雄儿女》中的王成

1955年,在杨根思的老家有一座“杨根思烈士祠”建成。1970年,这里正式更名为“杨根思烈士陵园”。陵园内有座杨根思烈士塑像,上面刻着彭老总亲笔写下的手迹:

“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杨根思烈士永垂不朽!”

“英雄不死,精神永存”,这八个字是对包括杨根思在内的所有为了祖国和人民,浴血奋战的英烈们的致敬。

杨根思:28岁与40余名美军同归于尽,遗骨至今未见,朝鲜为他立碑

如今,杨根思部队继承了杨根思的英雄精神,并把“三个不相信”继续传承下去。相信在长津湖畔,杨根思烈士的在天之灵也能为此感到欣慰吧。

人们并没有因为生于和平年代,而逐渐淡忘英雄。因为和平年代,正是无数英雄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人们不该忘,也不能忘。

致敬老兵,致敬英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