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没本事,一餐便知”:饭桌上最常见的5种行为,发现了当改正

 农俗闲话 2021-10-02

国庆无疑是普天同庆的节日,假期之中除了外出游玩,更多地依旧是亲朋友好友汇聚一堂大快朵颐。大家谈天说地道古论今也是节日里最为常见的气氛,不过常言道悲喜交加物极必反,并非所有欢聚的结局都能一团和气,不欢而散的更是数不胜数。除了爆食爆饮躺进病房以外,更多还是言行不端的人品让人哭笑不得,尤其这样的五种行为,可以说是饭桌上的气氛杀手,也充分地体现了一个人的根本素养,是家庭和事业的最大障碍。

一、胡言乱语。

所谓胡言乱语,就是说一些没有根据或者不符实际的瞎话。无论是家人团聚还是亲朋好友,都是多人聚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度与思想。很多人酒过三巡过后便开始将那些道听途说的花边八卦一吐为快,不仅添油加醋甚至言之凿凿说得绘声绘色。究其原因无疑是想在众人面前博得更多的关注,以满足其平日里缺乏的认同感。殊不知,人人心里有杆秤,真正明白的人一下便能分辨,反而降低了其心中的地位变得更加不堪。即便偶有不明之人,也是物以类聚,各自缺乏又如何能抱团取暖。这样的人平日受限于自身的能力,却渴望众星拱月的关注,不仅不能脚踏实地步步为营反而好高骛远难以如愿。

二、评头论足。

聚餐通常都是五湖四海,来自不同的行业与岗位,有着不同的收入与阅历,所以彼此难免各有差异。而有一种却正好盯着这种差异,在饭桌上评头论足,对他人的收入与职业大抒己见,就连上桌的菜肴也要挑三拣四捣鼓一番。这类人无事生非,自以为是,更不会换位思考,不仅同桌的人会心中厌恶,工作中也必然难以相处。不为他人着想的人也不会被他人想着,常言“独木难成林”,这样的人未来早已注定。

三、自私自利。

饭桌上还有一类人只要是好吃的,恨不得全到碗里来。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别人连碰的机会都没有。点菜的时候更是毫不含糊,觉得率性而为无拘无束便是本色。自己喜欢的不论多少照点不误,从不照顾旁人口味,所谓众口难调到他这倒是省了。尤其是有老人与小孩或者外族人士,礼貌地询问是必不可少的礼节,适当谦让还可以增加彼此的好感降低相处的压力。在一个公共场合里却一味地地只顾自己,其自私的本性一览无余。

四、喝酒必劝,饮酒必醉

酒文化在中国的聚餐习俗中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说句无酒不欢也毫不为过。作为餐桌上可以增进彼此感情的媒介,点到即止自然无可厚非。但总有一些人喜欢劝酒,也总有一些人喜欢打肿脸充胖子。前者不顾他人健康与酒量只为一己之快,后者不顾自身安危只为几分薄面。两厢情愿过后悲剧上演,不仅自作自受还要殃及他人,因酒闹事,嗜酒逞凶,多少无辜的人深受其害。这种不能节制自身的人,无论是事业还是生活都很容易意气用事。

五、一毛不拔

勤俭节约是我们历来提倡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家庭健康家风的显著体现。但节约与小气却有着天壤之别,朋友聚餐应该互相体谅,彼此收入心照不宣,既然是朋友就应该彼此担待,要么主动承担要么大家分担。有些人却是花样百出,买单之时东张西望甚至假装电话或者干脆躲进厕所。看似小气实则爱占便宜,面对朋友尚且如此,对于他人更是可想而知。

所谓千人千面,事情的成败与否也正是因人各异而天差地别。然而万变不离其宗,事业的成败离不开勤劳与坚韧不拔的毅力,离不开他人的帮助与建议,然而打铁还需自身硬,想要拥有这样的品质与贵人,还得各修己身。尤其有以上五个毛病的人,亡羊补牢不嫌晚,执迷不悟终究是孤家寡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