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彦春英译林逋《长相思》

 garyhyz 2021-10-02

图片

作者:林逋(宋)

英译:赵彦春

朗诵:梁晓晖、孔皓

诗评:赵正道

摄影:王欣

长相思
林逋

吴山青,

越山青,

两岸青山相对迎,

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

妾泪盈,

罗带同心结未成,

江边潮已平。

Wu Hills Rue

By Lin Bu

Tr. Zhao Yanchun

Wu hills rue;

Yue hills rue.

The hills both ways say adieu.

Who knows th’ parting woe?

Your tears flow;

My tears flow.

No wedlock has been made, no.

The tide is now low.

图片

评林逋《长相思》

赵正道

这首长相思,是宋代隐士林逋所作。林逋是位大才子,诗词书画俱佳,今存词三首,诗三百余首。林逋晚年隐居西湖边的孤山,孤家寡人一枚,养梅放鹤,自得其乐,人称其为“梅妻鹤子”。他四十岁时隐居之后,二十余载未曾进城。《宋史》卷四五七记载林逋:“少孤,力学,不为章句。性恬淡好古,弗趋荣利,家贫衣食不足,晏如也。”

虽说林逋终身不仕,但是他的名气可是大得很。时任国家级领导人的王随、王钦若等人都先后拜访过他。其他大小名流慕名而去的更是不计其数。不仅如此,林逋还和范仲淹、梅尧臣等人作诗唱和。俨然是一个当时的公知大V。去世之后更是得到了宋仁宗亲赐的谥号“和靖先生”。林逋作为一个隐士,能在结交名流和甘当隐士两者之间找到了很好的平衡。这就很诡异了。仔细想想,这和一个和尚在持戒和吃肉之间找到了平衡有什么本质区别呢?在这里笔者并不是说当隐士就一定得够“隐”够“宅”,而是想说,如果一个人明明思凡,却偏要装作超然,以隐士自居,如此,便有点“装X”之嫌了。

有趣的是,在唐宋时代,隐居是一件很时髦的事情,很多文人大V有事没事都会进山里隐隐居,呼吸一些负离子。而除了这些台面上的理由之外,还会有一些比较不可告人的动机,比如他们中的不少人借助隐居以退为进,把隐居当成入仕的“终南捷径”。中国的君主历来就有“三顾茅庐”的强迫症,入宋之后尤甚。你越是隐居,就越是显眼,越是受统治阶级欢迎。这种逆反心理特别逗,你要当官吧,不好意思不给你当;你要隐居山林无心于仕途吧,不好意思,党和国家需要您,麻烦您老出山为国效力可好?而这些所谓“隐者”呢,则一边采菊东篱,孤芳自赏;一边迎来送往,待价而沽。

有个旁证。林逋隐居西湖时,朝廷曾经命时任杭州知州的王济前去寻访。林逋得知后,主动给王济写了一封信。王济拆开一读,发觉大才子林逋的这封信骈偶工整,声律考究。王济读完之后很是不爽,心想你林逋作为一代大名士,若真想当官,那就写诚恳一点嘛,若不想当官,那就索性行文奔放一些,来个高姿态,我倒还敬你是个世外高人。而你这狗屁来信三不沾,猪八戒照镜子,怎么看怎么拧巴。之后,王济忍不住写了一首诗讥讽林逋“寺里啜斋饥老鼠,林间咳嗽病狝猴。豪民送物鹅伸颈,好客临门鳖缩头。”这句里行间,可就是相当不客气了。

其实吧,林逋无论出于何种动机选择何种生活方式,外人都是无可指摘的。大不了就是读书人的通病,有些“偶像”包袱,眼高于顶架子高,内心细腻脸皮儿薄。如果林逋内心不细腻,怎么可能写得出“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呢?这么接地气这么有生活的佳作都写了,完事你告诉我你是位隐士?

方以智《东西均》里的一句话说得好“真泊然者不待泊然、不谓泊然,是能泊然。”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