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夜,想起了语文

 语文桃花源 2021-10-02

秋夜,宁谧无声,好像时间都停止了转动。

百无聊赖的我,刷了一会儿手机,蓦然一瞥,两个大大的行书体汉字映入我的眼帘,哦!“语文”,写在语文教材封面上的两个字:语、文。

这两个字,并肩而立,如同孪生兄弟,一左一右地出现在我的眼前,正俏然地凝视着我。我感知到了对它的懈怠,于是,一股浓浓的自责袭上心头,漫卷全身。

倏然甩手,把手机甩向床尾,又伸出手来,轻轻地捧起这本语文教材,温柔地把它揽入怀。

作为一名语文课程的教者,我知道,我此生已经离不开语文。它伴着我,走过了曾经的求学生活。又伴着我,行走在如今的教学生活,我知道,它也必将伴着我,渡过未来的生活。语文已经是我的生活,我的生活已经是语文。

其实,自身的慵懒,外事的侵扰,已让我怠惰了它。可即使如此,我还是仍深深地爱着它,因为,它是我的血,我的肉,我的存在,我的希望。

难道不是吗?物质所需,衣食住行,是它给的;精神所养,信念理想,是它筑的。

我,这样的一个普普通通的教师,如果说还算是有着独立的精神和人格的话,滋养我的最大的功臣,就是它,我的“语文”。

轻轻地摩挲着封面上的“语文”,那黑色的身体,似在散着香,流着芳,悠悠地,飘荡在我的居室中。

就在这散着的香,流着的芳中,我想着这伴我走过许多岁月的语文——

“语文”“语文”,何为“语”?何为“文”?有人说是语言与文字,还有人说是语言与文化。孰对?孰错?

如是语言与文字,好像很普通,很平常,却,也很明白;

如是语言与文化,好像很高端,很大气,但,似很虚缈。

细细思量,我更倾向于“语文”就是语言与文字。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嘴上说的是言,手中写的是字。“语言”与“文字”,就像我们的生命一样,和我们同在。

想起了2011《课标》前言中的第一句话: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诚哉!斯言。

是啊!自人类出现以来,语言和文字就是一种客观存在。从人类自口中发出第一个声音开始,这孪生子的哥哥——“语言”就产生了。而它的弟弟——“文字”似很淘气,经过漫长的等待,它才露出了一条腿,这条腿,叫“结绳记事”。

后来的后来,出现了一个叫作仓颉的人,依形画符,造出了文字。但,仓颉造字只是一个传说,一个关于语文的美丽传说。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语言和文字克服了重重困难,伴随着华夏文明,悠悠走过了上下五千年,虽然经历了风雨,但完成地保存了下来,无断代,一直存在。

当历史的脚步行进到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有两个人,一个叫叶圣陶,一个叫夏丏尊,把语言和文字合体了,且给它穿上了一件美丽的外衣,叫“语文”。

我不知道,当语文作为一个学科开始出现的时候,人们对它有多少期许,多少憧憬,多少期待,但我知道,语文,在实际生活中对人们的折磨有多深。一代代的语文人,可谓对它“衣带渐宽终不悔”,可它仍是让语文人只能“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它的魅力,让人着迷;它的神秘,让人失意。为何?是因为——

对待语文,人人想走一条终南捷径,可是,实际上走的,却是蜀道之径。

语文世界,百家争鸣,锣鼓喧天,红旗招展,你方唱罢我登场,不知谁家更比谁家强。人人都想探知语文秘籍,可最终呢?练的却可能是葵花宝典!

语文的魅力,需要的是脚踏实地。当我们慢一点,从容一点,用我们的身去亲近语文,用我们的心去热爱语文,一点一点地,去探究它的词,去领会它的意,由言语形式入手,批文入情,领会意旨;出乎其外,用于生活。语文,就能成为我们的语文。

积跬步,才能至千里。只要慢一点,用心一点,多读,多思,多写,多悟,才能揭开语文神秘的面纱。

秋夜渐渐凉了,此时的窗外已无蝉鸣,但我希望,语文人的心中,要有语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