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方哲学体系三个主要命题的理解

 老顽童的收藏馆 2021-10-03
初步涉猎了吉林大学孙正聿先生的 《哲学导论》 。禁不住佩服大师的学问和理解,同时再一次感到个人的肤浅。一个有意识的人,迟早会进入宗教时代,我还没有,可是我想就西方哲学体系三个主要命题,尝试做一个自我的理解。

西方哲学分欧陆哲学(含古希腊)和英美哲学,博大精深,体系严密,高度概括解释“思维和存在”之间的纷争,但始终围绕本体论、价值论和认识论展开。结合中国人的实际,就落实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所谓三观。

一、世界观,就是一个人对世界的看法。世界的本源是什么?是什么决定了世界的的本质和规律?这里有一元论、二元论及多元论之说。所谓一元,就是指只有一种事物决定世界,二元为两种事物,多元就以此类推。真是不好表达,有些“道可道,非常道”的味道。

我个人的判断或臆想:
物质和意识,不存在对立;存在和思维也是必然的统一。
世界或宇宙,就是一元的。思维和所谓的意识,就是存在。
如果这样理解,二元或者多元论就没有什么讨论的必要了。

二、人生观,就是一个人对人生的看法。因为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限的,“人生,除了生死,都是小事”,所以有意义讨论一下。
1. 不要把生命中发生的人或事,看的太重。每一个人,都是过客。唯一永恒的,只有道家讲的“道”,就是世界的本源。
2. 死亡,是人生不可 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重视它,同时客观的面对死亡。无非是每一个人经历死亡,以何种方式而已。“劳我以生,息我以死”,庄子的这句话,我可以接受。
3. 在生命的过程中,遭遇困苦、烦恼、生老病死是正常的。反之,才是不正常的,也是不可能的。慧能讲“烦恼即菩提”,是对的。低调、平等的去面对烦恼,称之为“智慧”。
4. 人生,要顺其自然。作为一个有机物的生命过程,人生同样是大千世界生命自然规律而已,要懂得顺其自然,切不可勉强。

三、价值观,就是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认为什么是有意义的?或者意义在那里?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许多年(从我上初中开始):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意义在那里?
我个人的回答是:“没有”。我翻阅了许多典籍,希望找到我能够接受的答案:民国一代君子胡适先生、北大的季羡林先生、三国的曹操、儒家的开创者孔子、等等吧,还有湘西的沈从文,当然还有余姚同乡王阳明,所有人的回答或身体力行,都是负面的、或不明确的。还有一些打着主义的旗号、蛊惑善良愚昧的人民、最后干尽了反人类事情的人或事,除了其本人认为有意义的之外,估计其他人、或者后人会无语。

反思一下:人生既然没有意义,那么就去寻找死亡、或者等待死亡?似乎也不可能。无聊和消极的等待,同样是一件难以忍受的事。多年前,上海小区居委会发的一本《中老年健康手册》 ,里面有一句:“总之,活着不是为了等死。”,这句话和我的内心达到了最大的互动!

所以,做一些在某一个阶段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愉悦一下自己。至少让那段时光让自己对生命有良好的感受。
另,此生此世,经历了春夏秋冬、人世炎凉,至少为了个人的温饱、冷暖、健康和病痛,以及大千世界的规律,有一个明智的思路,从而在个人行为上予以体现。这也是思维在行为价值上的存在,应该是有“惨淡”的价值的。

吉林大学孙正聿先生的 《哲学导论》 是以西方哲学体系为主体的,但是我的体会好像更倾向于东方人的人生哲学的感悟,上海话讲:“是否有些跑偏了?”,确实惭愧。但我必须说,上述我的个人体会,正是我所需要的、并且我所空虚的那一块心灵之地。极有可能,初涉西方哲学之海,我只是一只没有舵的小船。

还是小结一下:
世界观,是心灵觉悟的整个宇宙世界的定位。
人生观,是应对自然规律的定位。
价值观,是对一个人在尘世间行为取向的定位。
三者决不能孤立开来,恰恰是圆融贯通的一体。要经常坐下来,想想。这样,一个人才能真正“过五十而知天命”。
不负此生,有些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