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生:老城的花市

 乡土大河南 2021-10-03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老城的花市



作者 | 如生

原创 | 乡土中原(ID:gh_06d145e3125e

老城的花市在城中心,南北向,一百多米长,路西是一排门面房,一共十几个门脸,都是卖花的,路东是超市的西墙,很空荡,是零散卖主的场地。

花市人不多,那十几个门脸算是固定摊,他们卖的常年不变样。长寿花、凤尾竹、红掌、橡皮树、龙舌兰、绿萝、富贵竹等家庭常见花卉,兼卖一些花盆、花肥、养花工具。

他们卖的花,是从洛南的花卉市场批发过来的,属商品花,来的时候绿油油,已经枝繁叶茂,买家多是观赏型、入门型爱好者,我很少在他们的摊上买花,偶尔买些花肥。

作为一个新生代花迷,我常在周末过去逛,老城花市的精髓,也就在周末这两天,零散卖主也在这两天云集过来。

他们当中,有人是一般爱好者,多是大爷大妈们,自家养的多了,趁周末挑选一些,装三轮车上,就过来摆摊了,一来消遣,二来也是过来斗花。价钱上也很便宜,多是三两年就爆盆的仙人球、绿萝、太阳花、玉树。也有常见多肉植物,这种花得来容易,插枝即活,买回去还宜养,三块五块,多是给钱都卖,挣钱不多,图个娱乐,本来养花就是个耍,修生养性而已。爆了盆,又惜花,随便倒腾一下,卖点钱,权当爱心传递了,两好。

也有资深爱好者,多是老花农,已经开始沉迷于某个领域,且有一定的领悟。塔湾的老王,就是一个显著代表,他家有个小院,我去过,这些年主要专注于雀舌微型盆景的研究,每到周末,他都精心挑选新出的一些造型带过来,标价高昂。业内人士买的较少,来转转习点心得,回家自己鼓捣了,行外人士买的也不多,价格太高,不实惠。老王也深知这点,他并不在于卖出去多少,真实目的在斗花,在于获得一种认可。老王也常带一些雀舌幼苗过来,遇到谈的来的买家,说赠送也就赠送了,我们俩就是这么认识的。

与老王同样资深的,还有洛河南岸潘屯的老周,今年六十出头了,却耍起了这几年最流行的肉肉。他的摊位有三米多,一排排都是大小一致的多肉植物,有雨露、钱串、姬胧月、冬美人、山地玫瑰,多的叫不出来名字。老周不光肉肉养的好,还有艺术家的气质,这些植物住上他搭配的小花盆,那简直是艺术,而不止是技术。我去过他的基地,半亩地的大棚,全是肉肉,长在地里的老法师,能达到半米高,听老周说,他的花大部分是从云南来的,也有从国外过来的,连最后起苗装盆的花土,都是从进口的,老周是拆一代,养这些,纯属个人爱好。

除了他俩,还有几个资深盆景爱好者。有几位玩枸杞的,常年上山挖老枸杞根,回来做成各种造型。有玩六月雪的,这个难养一些,多是做成一些微型盆景。玩迎春花的多,迎春花太常见,易得,多卖不上价钱,大伙都是一样,来摆摊,多是斗花消遣,不指望卖上几个钱。
也有纯粹为了挣钱的,多是周边村里或山上的农民,他们看到这个市场的潜力,春夏季节,多是从山上挖下大量的迎春花、枸杞、荆条疙瘩、野生杜鹃过来,还会整些造型独特的老桩,有些卖给逛花市的市民,大多是被摆摊的卖主抢购了。他们多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周过来下周就不一定来,不固定,只要来,就是带着惊喜过来的。

有人卖花,就有人卖盆,市场上常见的花盆,已经不能吸引大伙眼球,花市能人多,他们把老旧酒瓶切割成各种造型独特的花盆,把伊洛河里的大石头切割成花盆来卖,艺术感很强,独树一帜,这也是老城花市独有的。

洛阳有很多花市,最大的是新村花卉批发市场、瀍河的花卉市场、涧西的有牡丹城花卉市场,除了这些,分布在城市楼宇门面房的还有许多小型花店,这些属于交易市场,他们卖的花,在属性上都是增绿型的成品花,买回来看,绿油油买了给家庭增加一些绿意和生机,做些点缀。
老城的花市则算是交流市场,他们的经营更多的是为了展示交流和斗花,遇到知音送你也行,谈不了给再多钱也不卖。

作者简介

如生,男,1985年生,社旗县大冯营镇人。现居洛阳,从事文秘工作。平时喜欢阅读思考,仰慕古仁人之心,闲暇时写些豆腐块文章,记录生活感受、描画社会万象,文字质朴,情感真挚,以深思运笔为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