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意花田溪

 夜间列车 2021-10-03

婺源去过多次,民宿也见过不少,感觉雷同者众。当朋友圈有人晒出婺源一家民宿的组照时,顿时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终于,在夏日的某一天,怀着急迫的心情,欣欣然走近她。位于婺源思口镇思溪延村的她,有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花田溪。

顾名思义,见景思情,花、田、溪,构成了花田溪的灵魂。环绕着民宿的,除了春天满眼的油菜花外,就是房前屋后随处可见的村野之花。门前,几亩良田仿佛是调色的高手,随季节变幻着各种颜色,春种油菜夏种稻,秋收金黄冬藏雪。再往前,清溪流水潺潺而过,顺水流淌的,是这个村子千百年来的故事。

故事还得千年之前讲起。据《婺源县地名志》和宗谱等史料记载,延村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最早在这里聚居的是查、吴、程、吕四姓居民,到了明朝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年),占全村人口大多数的金姓,才从婺源北乡的沱川迁入。

村名原称“延川”,因为村落面临川流不息的清溪,乡民以期后代子孙绵延百世,故名。后来,延川才慢慢地被人们俗称为“延村”。村内较为完整地保存着56幢清代商人建造的古民居,被誉为“清代商宅群”。

当时,婺源属徽州管辖,作为古徽商队伍中一支劲旅的婺源人(主要是茶商和木商),纷纷把当地盛产的茶叶和木材运销到外地经营。经商致富的人携资回归故里,买田置房、兴建书院,创建了大批府第楼阁、祠堂碑坊。

历史底蕴与乡愁情怀的交织,让来此地一游的“小马哥”马志刚感慨万千。站在一栋被岁月摧残几近倒塌的清代建筑“观音阁”前,他再也迈不开脚步。

马行千里,至此驻留。走过三百年光阴的明清古宅,就这样迎来了它的新主人。

设计师出身的民宿主人,自然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一出手,便显出与众不同。利旧修旧,修旧如旧,让乡愁保持了最本真、最醇厚的滋味。高挑的吊角檐,斑驳的夯土墙,还有门窗上遍布的石雕、木雕、砖雕,不经意间就带着你穿越到了古老的过去时光。

走进花田溪,触目可及,皆是回忆。现在再也见不到的乡村榨油桩,被用作了吧台。大堂里的餐桌,竟是门楣的残件改造而成。一条差点被当柴火烧掉的雕花梁,成了壁炉边的绝妙装饰……并不高大宽敞的房屋院落里,被巧妙地引入和活化了婺源当地大量的非物质文化——夯土建筑、石头建筑、板凳桥、流水鱼塘、水碓等。

细细品味,民宿里的一堵院墙、一张桌椅、一个露台、一口天井,仿佛都有了灵性,早早晚晚,点点滴滴,诉说着流水光阴带走的往事。

晨曦微露,在窗户边聆听鸟鸣;夜幕降临,在露台上仰望星空。思接千里,神游四海,在花田溪,尽可以感受天人合一的恬静悠然。我想象着,初春时节,这里是一片花海,带着泥土气息的油菜花香扑面而来。深秋时分,这里又是一片金黄,秋晒的五彩缤纷,把此地点缀得楚楚动人。而到了冬天,如果恰逢一场雪,必定邂逅一段难以言说的浪漫。

 “田中有水,水岸有宅,宅中有园,园里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有天,天上有月,月中有念……”在这里,大可以放空心灵,任思绪如脱缰野马,曲折迂回地奔腾在历史与现实之间。

我一直以为,民宿的灵魂,在于民,在于情景交融的环境。花田溪的灵魂,就是那有着千年历史的思溪延村。

夏日的清晨,走在古村落悠长的巷道里,随处可见钻出院墙的瓜果、藤蔓、小花。徽派建筑的墙面上,总是映着青灰色的斑驳,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出古老、厚重而迷离的色彩。时不时,从某扇木门的后面,传出一两声我听不懂的方言歌谣,仿佛在告诉我,这是他们栖息的领地。

我知道,顺着花田溪,我已经走入村的深处。

我还知道,顺着花田溪,我已经走入乡愁的深处。走过花田溪,我忽然明白,乡愁并不完全是沉重的、忧郁的,也可以是明快的、纯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乡愁是人们情感的寄托,也是人类诗意的延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