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需顶住同辈压力,让孩子成为他们想成为的自己

 历史探奇 2021-10-03
孤城脊梁 琦琦心理 8月15日

何为同辈压力?同辈压力是指儿童、青少年因为渴望被同伴接纳认可,避免被排挤,而选择按照同伴规定的去思考或行动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压力。

这种压力在青春期尤为凸显,随着个体生理逐渐成熟,青少年开始转向同伴来寻求之前在家庭中获得的支持,更愿意与身边同伴交流心声,听从同伴给予的建议。

同伴压力既是孩子成长的动力,也有很大可能孩子在同伴们的影响下作出不良行为,如穿奇装异服、奇怪的发型或抽烟喝酒,甚至是吸毒、有过早的性行为等等。

“同辈压力”不只是儿童、青少年的主要问题,实际上也贯穿每个人的一生。因我们毕竟是社会性动物,理所应当地,我们的一生都会被我们周围的人、周围的文化所影响。

如果你所在的社区人人把打麻将作为消遣,如果你不会打麻将,其他人就会视你为异类。在单位如果同事多数有路易威登的钱包,你没有心里上就会不自在。因为如果一个人站在团体的对立面,就会感觉被疏离,所以会产生从众效应。

生活中,如果朋友、同学的孩子都去参加夏令营,父母会毫不犹豫给自己的孩子报个名。如果小区邻居家的小孩参加补习班,虽然你的孩子学习很努力,但你也要给他请个家教。同事的孩子假日在学习跳舞和声乐,你的小孩当然不能输在才艺上,即使孩子不喜欢,你也会不惜代价并强迫孩子报个才艺班。

这些现象,都是同伴压力的种种表现。落实到书面上看似有些奇怪,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父母比比皆是。

孩子被迫去做,可能是为了顺从父母,让父母开心,但仅仅是顺从,无法让孩子获得持久的被某一项爱好滋养的感觉。孩子确实需要父母的引导,然而,父母应该积极参与,让孩子接触各种兴趣和活动,多鼓励,少推动更不能强迫。

诗人纪伯伦写道:“你们的孩子不是你们的孩子。”如果我们认为,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们的养育是唯一的推动力,那是自我欺骗,你的孩子的兴趣、能力和性情是与生俱来的,不论他们有一个还是两个家教,去参加夏令营还是不去,他们或早或晚都会成为那个他想成为的人。

每年大学录取的新生中,很多孩子的志愿都是父母的选择,即使孩子自己有选择上什么大学、读什么专业的能力,父母们总是会按照自己的标准对孩子横加干涉。

父母们会考虑哪所大学牌子亮,学什么专业将来好就业,甚至是从事什么工作收入高。父母的这些考虑看似合情合理,其实多数是“盲人骑瞎马”,面临“夜半临深池”的风险。

因为,大学四年之后的社会是个什么样子,谁都没有本事准确预测。父母的选择往往也是当下同学同事、亲戚朋友、所在社区、社会文化压力下的结果,是在被别人的观点所左右。

听说一位聪明的少年,从小就特别喜欢鼓捣旧汽车,并与父亲一起设立了“维修热线”,如果邻居们的汽车坏了或车子有点儿小毛病,他们就提供帮助。

高考结束,成绩不错的这名少年想上一所与汽车修理有关的大学并以此为业。他的父亲听到孩子的说法后吓得不轻,他希望自己的孩子上985或211,毕业后从事律师、医生等“好”职业。

因孩子在填报志愿上的“叛逆”,父亲认为孩子的想法是不切实际和愚蠢的。这位父亲自责是自己对孩子没有教育好,感觉“耽误”了孩子,责怪自己为什么让孩子对汽车感兴趣。

这件事让我想到,为什么有些高知家庭往往培养不出超越自己的普通人,而农村自由长大的孩子能够出其不意逆袭。有的学者认为问题是家长是否自大。有的家长觉得自己很厉害,就要安排孩子的人生,孩子就会按部就班重复安全的老路。

如果家长谦卑,觉得孩子比他们更了解自己,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孩子能够自己做主有了强大的内驱力,他们有机会做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事。

如奥运跳水冠军全红婵出身在贫穷的家庭。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提出跳水父亲就同意了。也可能是全红婵父母谦卑,更有可能是全红婵所在的农村经济不发达,湛江是全国闻名的“跳水之乡”,父母没有全红婵必须读书考大学的同伴压力,甚至孩子学习跳水也是当地文化认可的一条出路。

世上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未来是成功的,每个父母都懂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道理,所以他们在为孩子的未来拼命努力。

父母对孩子的未来都有美好的憧憬和希望,但这些个目标是不确定的,所以父母都很焦虑也很迷茫。焦虑和迷茫之人需要抓点东西在手中,如落水之人即使抓住一根稻草也会有安全感,所以很多父母强迫孩子、安排孩子、指定自己的孩子,这样潜意识里可能会舒服一点点。

父母如果不通过有意识的要求和安排,磨灭了孩子的天性,他们都能够成为他们自己应该成为的样子。

因为,每个孩子都与众不同,他们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天性,他们会自己定义自己的成功,他们每个人都会找到自己适合的位置。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路可走,父母焦虑本无必要。甚至很多父母为了孩子失去了自我,把自己的一生完全寄托在孩子身上,他们也认为这就是爱,其实他们是在用自己执着做傻事。

挑战同辈压力需要勇气。父母的一个重要工作,是找到孩子的发光点,父母要独立思考,需要学习放宽眼界,顶住同辈的压力,找到孩子的热情和兴趣所在。

持续的热情可以激励孩子做得更好,这是帮助孩子从尝试胜任到精通的动力。如果没有热情,他们也只是走过场,他们不会开心,也不会积极迎接挑战,即使他们满足了父母的期望,但内心也不会感受到幸福和快乐。

不看的原因
  • 不看此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