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利真的那么重要?芯片有流量就可以低价抢市场么?

 请叫我jimmy 2021-10-03
最近跟一位归国回业的大咖聊到一件事,十年前全球的手机处理器芯片厂商,不止有现在的MTK、高通、HS和紫光展锐,还有TI、ST-Ericssion,博通、Marvell、大唐联芯、英特尔,甚至NEC、MOTO、ADI、RK也能算进来。后来,随着3G、4G时代到来,基带的门槛越来越高,做手机芯片的厂商要集成基带进去,再加上要用最先进的工艺,技术和工艺的成本太高,玩家越来越少。
其实有几家的实力,还真的是不错,例如ST-E,博通、英特尔、Marvell的手机SOC,还有不少国际品牌在采用。后来为什么这几家还是退出了呢?这里就想说一说在芯片外企资本的考核标准:产品线的毛利。

前面说到的一个手机芯片公司,在这里不太方便直接说出公司的名字,我就说是X公司吧。该公司在通信方面还是有较强的实力,无线和处理器都做得不错。以我现在的观察,他们如果坚持一下,做到现在手机芯片玩家这么少,应该有个不错的结局。但现实不能假设,只是可以复盘。

我问到X公司芯片的一位负责人,为什么当初不坚持一下。说是当时企业的投资方有个要求,手机产品线毛利必须过50%,否则就要处理掉。另外呢,当时还有一个非常强的客户A公司在谈是否用他们家的手机芯片,而当时入围的厂商只有两家。

后来眼看要成功了,A公司要求X公司签一个几年的长期供货协议。X公司的CEO就是因为这块的芯片业务毛利不能过50%会被资本卖掉,而没有签这个协议。理论上签下来,X公司的手机事业部坚持到现在,单凭借这个A公司的采购量,也能过上不错的好日子。再加上可以把其他的芯片一起做进去,在我们中国芯片公司看来是极佳的一块业务,也就因为这个毛利低于50%而放弃了。

这样的案例在全球有很多,但在中国几乎不太可能出现。你去查一下现在的芯片公司的整体毛利就知道了。

当然现在中国芯片公司做的是替代为主,毛利肯定会要比进口芯片低。但凭借流量(走量)就可以低价做到长久了么?事实上这个问题,才是目前中国芯片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第一,资本的要求。如果资本在一二级市场都拿不到高回报,回到经营的根本,企业利润分红是否合理。那就是成熟产业的玩法,股价稳定的基础上,年分红超过银行大额定期利率,就会有他的价值。如果长期不看好,分红又没有,那资本图个啥?

第二,流量做大,还能带来其他的增长机会,那就值得搏一下。目前中国半导体产业大概的思路都是这样。图个长远的增长,而不是眼前的红利,或分红。企业估值和股价做上去。芯片卖到全世界去。这是目前拿到投资的芯片公司、半导体科创企业高管们所有的共同的理念。所以接下来,拿到钱的并不等于好日子就一定会来。做好产品客户接受才是未来。

第三,目前的现状。科创板IPO对于芯片公司来说,已经进入到后半场,甚至可能是收尾场。每个赛道的头部企业越来越明显,后面能做的可能是并购。资本是最聪明的一波人。有资本团队对我说,现在他们在看并购的机会。也就是资本寻找退出的时机快来了,这个时机要快。因为企业发展慢了,估值一下去,故事后面越来越难讲,前期资本可能会不赚钱退出,甚至亏钱退出。虽然这个可能时候肯定不会出现HD那样的风险,但有资本在考虑退出了肯定是个事实。并且,越来越多的芯片公司,把未来的主题放在非消费类市场,工控和汽车市场。

消费类这种“低价走量”的故事已经走不通了,科创板的下半场会如何走向,我们保持继续的观察。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