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婴儿和老人同样是生活不能自理,为何大家都喜欢小孩呢?

 格格育儿 2021-10-03

导读:在我们的人生过程中,常常有两件事情是难以逃避的,都是我们为人父母、为人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这分别就是育儿和送终,然而这两者之间让人赋予的态度也有所差异。

而婴儿和老人尽管是两种不同的生命状态,但同样都是生活不能自理的状态。对此,我们会发现即使小婴儿各种的闹腾,难照料但通常情况下我们都不会放弃照顾他们;但在面对照顾老人这件事情上,可以说是“久病床前无孝子”。


为何大家都喜欢孩子,而在对待老人之上却会包含着更多厌恶、嫌弃的情绪在里面呢?其实,虽然两者都要依靠人照顾,但婴儿和老人在照料过程中无论是从心理情绪反馈上,还是从实际的照料难度上都存在这太大的差距:

1、婴儿懵懂,老人精明

说白了,小宝宝什么都不懂,很多事情都是需要我们一点点教会他们的,因此宝宝在日常生活中服从性还是比较高的,尽管宝宝很多时候都不能理解我们的语言,但这也是“情有可原”的。但对于老人来说,他们活的时间比年轻人要长,在阅历上就会显得过分精明。


并且在照顾老人的过程中,我们会有更多的心理压力,有些事情不能像照顾宝宝那样直接行动,还需要和老人进行沟通交流,等待老人的反馈。不仅如此,还会担心自己在照顾老人过程中有没有导致他们不愉快,花费精力体力的同时还需要有人情心机的投入。

2、婴儿易满足,老人难了解

在照顾小宝宝的过程中,很主要的几点就在于吃饱、睡好、拉撒好即可,满足好宝宝基本的生理需求,平时做做亲子互动即可收获一个安静、乖巧、笑口常开的宝宝。但在照顾老人的过程中,却不是这样,我们既要照顾好他们的衣食起居,还要满足他们的生活娱乐。


宝宝的需求是比较容易满足的,并且对于我们的能力来说,不管是给宝宝换纸尿裤、洗澡、穿衣服等也能够轻松做好。但如果是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在喂饭、洗漱清洁等工作之中,体量重量也远比照顾一个宝宝难操作得多。

3、婴儿越来越轻松,老人越来越困难

小宝宝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掌握各种的能力,从会爬、到站立再到走路,小宝宝会从一个不能自理的状态,逐步成长为能够自理并且帮忙的孩子。因此,我们在带孩子的过程中,会感觉到自己越来越轻松,负担和压力会逐渐减少。


但老人的生命状态是不断朝着下坡路走的,不能自理的情况只会越来越严重,随着老人自理能力的逐渐丧失,我们在照料难度上也会不断的增加。这样给人的压力也就不断的上升,再加上老人在意识层面上是独立的个体,照料的过程中还需要照顾老人的情绪状态。

4、婴儿是未来,老人是结束

如果说照料也是一项投入—回报的过程的话,那么在照料婴儿和老人上,我们的心态也是完全不同的,照顾小婴儿是养育,是一个投入的过程。而在照顾老人这件事情上,更像是作为子女回报的一个过程,这时候的投入只能是单纯的付出。


而在生命的状态之上,小婴儿是代表着光明长远的未来,我们能给予孩子更多未来美好的憧憬和希望。换在老人的身上,就多少有些悲伤的意味,老人代表着生命逐渐结束的过程,我们能够预知到的未来是死亡和永恒的分别。


重要提示:在照顾婴儿和老人这两件事情上,婴儿能够带给人更多情绪和心理反馈上的积极性,并且在日常照料中,婴儿会更容易获得满足,并且随着成长照料会越来越轻松,给人满满的希望和美好的憧憬,因此大家也都更喜欢照顾小孩。

今日话题:在照顾老人这件事情上,你会考虑帮老人请护工吗?欢迎留言讨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