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玉收藏鉴别解析——兽面龙凤纹玉佩

 积祥轩 2021-11-25
敬启者:

一、朋友圈不可见,在我的认知当中,我看不到你的朋友圈就相当于咱们不是好友,最起码你没把我当朋友;
二、不关注公众号,直接加好友的。我公布微信号是给关注我的玉友一项福利,方便沟通交流,既然你没兴趣关注,那就别占着好友位置,还是让给有需要的人吧;
三、加了好友后什么也不说上来直接发几十张图片,然后等着鉴定真伪的。
凡满足以上任一条件的微信好友我都会将其删除!!!

清《古玉辨》:“凡出土之古玉,通名为土古。轻者曰土蚀,曰土锈;重者曰土侵,曰土斑。皆因地气所蒸,受土吃有深有浅,故现此形。如无此形,便非入土年久之物。亦有入土未久,而即出者,仅含有土气,用开水煮之,土气自退,依然如传世古无异。每有土锈浓厚,深入肌理,用刀刻之,不易削去者,盖因土有沙性沁入理,合而为一,故不易盘出。即盘出,亦不及色沁之光洁,耐人摩挱也”。

纹饰、器型分析
兽面纹:春秋、战国玉器装饰纹样,又成饕餮纹,用阴刻或浅浮雕手法琢出一只狰狞凶猛的兽首,常装饰于各种小型玉饰、玉璧、玉剑饰之一的玉璏及玉铺首上。兽面纹出现在玉器上最早是春秋时期,在战国至汉代很盛行,基本特征与春秋时大致相同,只是眼睛有的作圆形,牙齿有的为一排整齐门牙等。
春秋战国时期玉龙通常分为三种:
一、弓身玉龙,或称“S”龙,龙身较宽,曲成弓形,身体转角处带数个小鳍,龙头较小,上唇长而上卷,近于方形,下唇较短,唇端为一条直线,下颌呈弧线状,龙身边缘凸起似有刃,身饰凸起的螺旋纹,有的龙身扁平,用阴线琢出旋纹、网格纹,龙尾有三种:第一种雕成鸟头形;第二种雕成鱼尾状,其上有条纹,尾端分叉;第三种尾较长,分叉向两侧回卷,尾上有条纹。有些龙的短鳍上接鸟头。弓身龙的身体转折处一般都很硬,近似直角。也有弯成椭圆弧状的。
二、波状云龙,龙身细长弯成波状,或“S”状。这类玉龙的龙头较小,龙身扁片状或圆柱状,扁片状龙身饰谷纹或蚕纹,圆柱形龙身常饰丝束纹。龙尾或为方角状,或呈圆尖状,尾端回卷。
三、兽身龙,多为其他玉器的装饰部位,头较小,张口,上下唇似钺向外翻,长颈后仰,似与臀接,圆臀上凸,尾饰绳纹,较细长,四肢短,足趾如钩,每足两趾。
工痕分析

阴刻线边缘光滑,入刀出刀痕迹清晰,阴刻线底部与玉器表面氧化层一致。解玉砂无序游离状态下遗留的痕迹明显,转角处接刀痕迹自然。推断为古代砣机所碾琢,非现代电动工具所制。
注:古代砣机碾琢玉器的时候也会产生崩口,但不会是同向崩口。其产生原因,比如解玉砂颗粒不均匀,砣具转速忽快忽慢,玉匠手抖等等,但这和我常说电动工具高速打磨的崩口是两码事。千万不要见到崩口就以为是电动工具打磨产生的,这需要更仔细的观察,比如崩口处有无包浆,是否与器物表面的包浆基本一致。
沁斑分析

放大观察可以清晰看到有颗粒状物质已经侵入到玉质之中,我个人认为这是土沁的标准特征。但凡有此特征古玉,基本上可以认定为真。多数古玉爱好者由于不了解真正的土沁,所以很多时候容易被造假土沁所迷惑。假土沁多以胶水将土壤粘附与玉器之上,虽然看似与真正土沁无大差异,但用软毛刷沾水即可清理,清理后玉器表面并无任何残留痕迹。真土沁者,用刀划刻,也未必能清理干净。即使部分清理干净,也会发现玉器表面会有凹陷,即所谓土咬之痕。这是土壤中的颗粒经由千年以上时间,随着墓中压力、温度等因素的变化,慢慢嵌入到玉器之中。辨识真正的土沁一定要用高倍放大镜,观看玉器表面的颗粒是否已经嵌入其中,如未嵌入,只是依附其表面者,多数为假。嵌入者,多为战汉及更早时期古玉,否则难以形成嵌入状土沁。
综上所述,经由古代文献、研究资料、器型、纹饰、工痕及土沁特征分析,此件兽面龙凤纹玉佩其碾琢年代应为战国至西汉早期。注:我个人并不认为此件为韘形佩。

由于近日旧疾复发,无法保证每日更新,望见谅!



一、积祥轩无任何第三方平台网店,现在没有,以后也不会有。如果看到积祥轩名字的网店一定是假的!!!

二、积祥轩不会主动私聊给任何人发古玉图片及价格,如果有请拉黑!!!

三、积祥轩不会在朋友圈发图片卖货,如果有请拉黑!!!


积德行善

方能

吉祥如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