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歌消散,诗意生长——读周新红的诗

 颍川派 2021-10-03

《诗画钧瓷》 周新红 著  

颍川派按:近来,诗人周新红推出了新诗集《诗画钧瓷》 ,并成功举办了中秋诗歌朗诵会。重发11年前的一篇推介文章,作为特别的祝贺。

11年过去了,诗人于钧瓷专业与诗歌艺术,都有了重要收获,可参见文末诗人简介。文中之浅隘,不再一一修订了。

 一


在中原腹地一个叫做神垕的小镇上,一个叫周新红的人,默默地生活,默默地写诗。

在荣昌钧瓷坊参观,冷不丁会遇到五绝七绝的关于钧瓷意境的说明,还有以新诗形式抒发的对于团队的赞颂。

这是周新红的大作,以文字技术烘托起了一种企业文化氛围,使我对这小镇、对这企业增添了不少好感。新红仿佛遇到了知音,拿出更多的诗行让我过目,一本自印的诗集。

在中国诗歌圈里,找不到周新红的名字。但周新红的诗,无疑也是中国诗歌的一种存在。

他无意于做诗人,但写诗的人应该有这个称号。



这个有着谦和微笑的中年人,在荣昌钧瓷坊的职务,是办公室主任。

能够胜任这一角色的人,想必思维缜密,行事严谨,与我想象中的诗人不大相符。

诗人嘛,我们在课本里见得多了。

要不热情奔放,狂歌不止,气遏行云,比如李白;要不忧思缠身,在蜗居里为天下苍生设计安居工程,比如杜甫。

前者站在尘世遥望自由王国,后者盼望把日子过得实在些,只要不走火入魔,都挺好的。

可惜,李白醉酒捞月,魂归水泽。杜甫饿极大嚼,被牛肉撑死了。

新红算是哪一种诗人呢?他很本分地工作,很规律地生活,说话慢条斯理的,礼貌周全,若无其事地写作,不事张扬地吟哦。



新红勤于笔耕,多年来积聚颇丰。他会写诗给网友,用有韵律的散句讲一讲人生道理。他会写诗给亲人,记下心头一暖的天伦之乐。当然,他也会对花花草草发些感慨,并不晦涩。

一行行文字,记录着清浅的喜悦、实在的幸福、世俗的景象。一页页翻看,他淡淡的笑意与略带深沉的眼神似乎就在字里行间。

我喜爱这样的几句: 

六个月的女儿
还不会说话 只会微笑
不管认识不认识
见谁都笑 

一天上街 见两妇女
争吵得火爆
她在两人中间
不停地大笑
一个指桑骂槐  她笑
一个拍手顿足  她笑
两人看到孩子笑她们
她们也笑了

有趣的画面,素朴的描绘,使生活充满了暗喻。

有句话很高蹈:在诗意中栖息。什么样的栖息算是诗意呢?每个人都在岁月的河川中前行,有人观测风浪,有人计算里程。有诗意的人或许更看重两岸浓浓淡淡的风景吧。观照自身时,也会把自身看做风景。



曾几何时,诗人多风光啊。

“文革”后那阵子,各种诗人都走上前台,以声情并茂的朗诵,赢取无数掌声。

在李白杜甫的时代,许多人会写诗,就像现在许多人会写博文一样。一句诗写好了,满天下追捧,就成了芙蓉姐姐或犀利哥一样的明星。

但是今天,诗人又成了地下工作者。谁要说自己是诗人,就好像小偷不打自招了。你是诗人,诗能卖钱吗?你是诗人,你的诗有人看吗?

周新红就不说自己是诗人,没加入什么文学圈。他也寻找读者,并不执著。

写诗,对他来说,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心理按摩。

每个人在青春期,都有放歌的冲动,就好像在儿童期都喜爱卡通一样。一种诗歌形式走过了青春期,也就走过了高峰。诗人走过了青春期,还能在诗歌里寻找青春的影像。



中国的诗都是从歌里化出来的,在声律上有着严格的技术标准。近代西风东渐,中国的诗歌渐渐化为分行的论文,在复古与效颦之间,进退失据。

最大的成果,是将歌咏变成了念诵。

我对新诗一直挺抵触的,我宁愿把他们还原成散文。职业诗人赵丽华与我异曲同工,拆俚语为诗行,反衬出诗坛的无味。这种诗被誉为梨花体,名噪一时。

拟梨花体,讨论一下新红的诗吧: 

我想,什么是真正的诗,

诗人没有评论家精通。

新红的诗情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运动,

古今中外,无所不能。

反过来说,他的诗,

已经逃脱了形式的牢笼。


 2010-09-07

周新红

       网名、笔名雨墨。1968年6月出生,现在大宋官窑股份有限公司工作;河南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河南省诗词学会会员、许昌市作家协会会员。从事钧瓷鉴定与艺术研究20年。与人合著《钧瓷乾坤》在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出版诗集《春雨绿你》。诗作600多首散见《星星诗刊》、《中国诗歌网》、《中国爱情诗刊》、《河南诗人》、《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河南文苑》《许昌日报》《许昌电台》《钧瓷网》等各级报刊发表并获奖。《中国作家在线》签约作家。

↑↑ 点击可加关注,浏览更多内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