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956】

 成长发源地 2021-10-03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是个善于学习的人,他不仅勤思好学,更重要的是他能做到不耻下问。有一次,孔子和学生们正在赶路,忽然一个小孩子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原来,这个小孩子正在路上用砖瓦石块垒一座“城池”。

孔子叫那个小孩让路,而小孩却说:“这世上只有车绕城而过的,还没有把城池拆了给车让路的。”

孔子想:确实不能把这孩子摆的城池当成玩具,我倡导礼仪,没想到让孩子给问住了。孔子十分感慨地对他的学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孩子虽小,却懂礼仪,可以做我的老师了。”

上学的时候,只记住了前半句,那时候的理解就是做人要谦卑,不要太过于自大,总有人比你厉害。

古往今来,真正做学问的人,都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对知识的追求,不耻下问,不恃才傲物,不骄傲自满。

后来才知道还有后半句,而且后半句才是关键。

见人之善而学之,是一种好学的谦虚精神;对于不善者,避而远之,以此引以为戒,这是一种修养态度。

富兰克林也说过:“少谦虚,就是缺少见识。”所有的伟大,都离不开淳朴和谦逊。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自己在磨平棱角的同时,丰盈内涵。心怀谦卑,才能走得远、走得稳。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