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iPhone13核心技术确认,没有一项来自中国,值得大家反思

 手机电脑高手 2021-10-03

富士康是苹果公司在全球最大的代工企业,这也因此带动了国内相关产业链经济的发展,在国内,如果能成为苹果公司的供应链,将会得到巨大的利润,但也要知道,苹果公司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国内供应链企业造成巨大的影响。

自从苹果公司发布iPhone13之后,国内销量异常火爆,在发售之日果粉们直接将苹果公司的官网挤爆,线下实体店也出现了人山人海的局面,甚至不少没有抢到的用户直接加价1000元从其他用户的手中购买,苹果手机有什么魔力,能让国内用户如此疯狂。

国外大神拆解iPhone13,核心技术均不属于国内

苹果公司在国内拥有最大的生产商,不仅如此,苹果公司供应链中的200余家企业中就有114家来自中国,在数量上已经占据了苹果公司整个供应链体系的一半,这也让不少用户误认为,国内的科技水平已经达到了十分先进的水平,一旦对苹果断供将会直接导致苹果公司陷入“难产”阶段。

真相并非如此,我国在苹果供应链企业中占据的数量虽然超过了一半之多,但在核心技术方面仍然存在巨大的差距,根据国外权威分析机构Techinsights拆解的iPhone13 Pro分析,iPhone13系列的核心部分大多数来自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内根本没有一项核心技术。

从拆解的iPhone13 Pro的情况来看,核心部分A15处理器是苹果公司自研的产品,这也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芯片;iPhone13的屏幕则是采用了三星生产的动态高刷新率屏幕,这也是苹果公司首次在iPhone产品中使用高刷新率屏幕,在使用体验方面将会有很大的提升。

iPhone13的运行内存同样来自三星,不得不说,三星电子无论在半导体技术还是显示屏幕的技术方面都处于领先水平,这一点值得我们去学习;闪存技术则是来自日本的东芝,CMOS传感器采用了日本索尼公司的产品,索尼影像处理方面技术一直处于行业的“天花板”水平,这也给iPhone13系列带来了更好地拍摄体验。

上网模块则是采用了高通的X60基带,在信号方面较iPhone12系列有了更大的提升,这也是iPhone13最大的亮点;iPhone13全系支持WI-FI6网络,其Wi-Fi6模组的生产则是由高通生产;电源管理芯片则是由苹果公司自己生产加工,这样看来,iPhone13的核心硬件技术产品均不是来自国内。

供应链数量占一半,核心技术一项都没有

手机产品的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主板和屏幕两大部分,在这些主要的核心配件中却鲜有国内供应商参与,从iPhone13系列的BOM成本中我们不难看出,核心技术占据了整个产品的70%,国内供应链体系仅为iPhone13制造了电池、天线和外壳等毫无技术含量的硬件产品,国内供应链的成本之和仅为30%,与核心技术的成本相比差距十分悬殊。

从苹果公司的供应链体系我们可以看出,核心技术的产品主要来自本国和日韩先进半导体和镜头企业,中国则为苹果公司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其他附件产品,即使失去了国内市场的支持,也可以寻找到其他的供应链企业,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不敢断供苹果公司的重要原因。

国内供应链企业为苹果公司提供了电池、金属外壳和各种线材等,这些产品零部件并非独一无二,任何一家供应商都可以代替国内生产出来,只不过国内是苹果公司最大的生产地,就近取材罢了,想要超越苹果公司,就必须要掌握真正的核心技术。

以高通公司的基带为例,苹果公司在芯片设计方面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在基带技术方面却一直栽跟斗,此前自己研发的英特尔基带频频出现没有信号的问题,苹果不得已重新启用了高通的基带,奈何在基带技术方面存在欠缺,只能以外挂基带的方式来实现5G网络,一向强势的苹果公司终于向高通低下了头。

不掌握核心技术,迟早会“挨打”

在苹果供应链企业中,国内企业占据了114家,很多人以为搭上了苹果公司以后前途会一片光明,事实上,苹果供应链企业竞争十分残酷,一不小心就会被其他企业所取代,以国内著名镜头企业欧菲光为例,因不符合苹果公司的需求被剔除苹果供应链,原本在全球范围内风生水起国产企业,之后出现了连年亏损的情况,苹果公司可以离开你,你一旦离开苹果公司就会失败。

因为国内依赖国外企业,国内不少企业的发展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一旦国外企业选择了其他供应商,企业将会走向灭亡之路,为了摆脱这样的事情,国内不少科技企业开始多元化发展,大力发展国内市场,逐渐摆脱苹果、高通等国外企业的依赖,只有这样才不会失去主导权。

落后就要挨打,希望国内企业早日重视起核心技术的发展,加大对核心技术的投入研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