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老洋房的故事

 楚科奇0118 2021-10-04

泽畔时光

图片

在上海的西南角,徐汇区和卢湾区的交界处,几条幽静的马路边上一幢幢房子红瓦粉墙,尖尖的屋顶,椭圆形的钢窗;透过花园的栅栏,你可以看到大片浓绿的植物,几棵参天大树从栅栏顶上探出头来。到了晚上,一扇扇窗户映出温婉的灯火,隐隐约约飘出轻曼的钢琴声。这就是代表老上海身份和地位象征的花园洋房。上海的“洋房生活”不但是上海市民的梦想,它也是一些生活在上海的老外们的梦想。

上海老洋房主要指建造于1840年到1949年间的独幢别墅建筑风格各异一般为四面或三面临空装修精致备有客厅餐室有数套卫生间等结构较好的独立式或复式别墅式住宅4000-5000幢但是90%以上归国家所有而国有花园住宅2004年起就只租不售了上海私有产权的老洋房总共只有200-250幢其中产权清晰可出售的老洋房不超过100幢而修缮完好的不足50幢多集中于汾阳路太原路愚园路武康路思南路长乐路和华山路每一幢老洋房里承载着一个当年上海滩的传奇故事

这些旧洋房有着神秘的出身,
直到今天还留有上海三十年代的味道,
在这样的洋房里开餐馆,
调子是摩登、优雅的,
食客在用心享用美食的过程中,
似乎也吞出着历史的沉沉香气。

图片

上海的老洋房是上海最经典的住宅,每一幢都承载着一个当年上海滩的传奇故事。

饲料大王林茂根无比向往的老洋房向公馆原型正是上海优秀历史建筑应公馆应公馆建于1930年代位于凤阳路288弄338号砖混结构西式折衷风格共三层其最初的建造者是民国时期来沪的宁波商人上海有名的地产大亨——应子云1918年应子云斥资十万两白银折合人民币约1000多万元这还没有算上过去近100年的通货膨胀银价变动耗时三年建造在当时上海滩的花园住宅中只有外滩汇丰银行可与之媲美2017年应公馆曾对外报价3.18亿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让我们先从东平路上的老洋房开始吧!
东平路
在上海,有一条小马路,见证了老上海的辉煌,承载着旧时光里的独家记忆,独立于喧嚣的闹中取静,爱与浪漫藏于每一幢历史建筑,与数家初代网红店的角角落落里。曾经的上海第一情侣街东平路,在岁月中悄悄改变,在遗憾与不舍中慢慢淡出舞台。这条短短不足一里的小马路,僻静幽深。路边各种特色建筑,以及旧上海的花园别墅,掩隐在庭院中,彰显出贵族的气质。

蒋介石爱庐
- 东平路9号 -

图片
爱庐坐落在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内。为三层砖木结构花园洋房,建于上世纪30年代初期,是蒋介石与其夫人宋美龄的故居即“爱庐”。是1927年蒋宋联姻后宋氏兄弟赠送给宋美龄的陪嫁之物,以作蒋宋短栖上海的行宫别墅。

这是一栋有灵气的楼,像孩提时代以积木搭造的童话。它的外表是典型的法国式花园洋房风格,墙面绕着随季节变幻色彩的蔓藤,外墙嵌着或黑或白或黄的各色鹅卵石,屋面为孟沙坡面式的,铺着红色的平板瓦,干净洗练而不落俗套。门窗采用弧拱及圆拱圈,立面腰线纵横鲜明。清水勾缝砖墙,缝道整齐,1920年代的上海就流行这样的外粉刷工艺,在和谐从容的色彩之间,优雅的弧拱廊柱灵活地标示出曲线感。

图片
蒋介石宋美龄结婚照
“爱庐”周围,衡山路东平路口10多栋花园别墅,都是宋家、孔家和陈立夫、陈果夫留下,角上有一栋,如今开了间“Sasha酒吧”,还有些附属建筑开了店,但主要的房子都还在学校围墙里。

图片

宋子文别墅
- 东平路11号 -

图片
宋子文当年在上海住宅,建造于1928年。这两幢建筑都是孟莎式的坡屋顶,在陡峭的坡度上开设装有檐口的窗户,即“老虎窗”。法国式的建筑注重装饰,具有对称庄重的特点。宋宅的特点是有大露天阳台,宅前有大花园,花园里有各色植物。

宋美龄哥哥宋子文,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后,时出任两广盐务稽核所经理宋子文积极筹措经费,保证战争进行。1926年12月,国民党中央决定迁都武汉,宋子文与宋庆龄等一行离粤北上。武汉国民政府成立后,宋子文任国民党常务委员兼财政部长,成为决策人物之一。

图片
宋子文与妹妹宋美龄

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的东平路,由于其雅致、安逸、静谧的环境,并且不通公交车,被称为“申城第一情侣街”。有人说,从东平路的一头到另一头,一个人可以一直用最闲适的心情和步调去走。黎明、王菲主演的电影《大城小事》,就是在东平路11号取景拍摄。这所具有浓郁贵族化气质的豪宅,经过精心装饰后已改造成一家餐厅,普通百姓也可去那里消费。

图片

孔祥熙旧居
- 东平路7号 -

图片
民国时期鼎鼎有名的四大家族“蒋宋孔陈”中,有三户都在东平路置业。孔祥熙与宋霭龄的旧居这栋洋房就被称为7号楼。这座小楼建于1935年,假三层砖木结构,同样是西欧建筑风格的花园住宅。造型上的最大特点是采用跌檐式山墙,门窗、墙角等处以红砖砌成突角隅石状。

孔祥熙早年由清政府公派美国留学,获耶鲁大学的硕士学位。跟宋家长女宋霭龄结婚为其人生一大转折点,后竭力促成蒋介石与宋美龄的婚姻。国民党定都南京后,孔祥熙出任工商部长,一九三三年继宋子文后任中央银行总裁,再任财政部部长和行政院副院长。抗战初一度兼任行政院长,抗战末期辞去本兼各项职务。

图片
孔祥熙与夫人及女儿

现由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使用,目前,这栋小楼的一部分改成了钲艺廊与ZEN Café。

图片

白崇禧公馆
- 汾阳路150号 -

图片
上海有一幢“白公馆”,它坐落在上海西区颇具诗意的东平路头上的汾阳路。所谓'白公馆',是指这幢气势非凡的灰白色洋楼,因为白崇禧、白先勇父子居住过而名噪上海。它建造于1919年,是法籍冒险家司比尔门的私家花园。1941年日本军队进入租界后,伪国民政府监察院长、立法院长梁鸿志鸠占鹊巢。抗战胜利后,花园洋房则成了国防部长白崇禧的府邸。因为白崇禧住过,上海人就称这幢洋房为“白公馆”。

综观白崇禧一生,聪明太过,缺乏政治智慧,本质上是一个军阀政客。可谓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到头来晚景凄凉。薛岳的侄子回忆说:我大伯薛岳最看不起的人就是白崇禧,他觉得白崇禧是败国民党之功臣。不知道大陆这边的杂志,为什么还称他为“小诸葛”。

图片
白崇禧与夫人

白公馆曾先后为上海中国画院和上海越剧院使用,上世纪60年代转交上海越剧院,80年代市场经济启动后,它成了越剧院与梅龙镇酒家合办的越友酒家。它如今是一家台湾人经营日料店:凯伦桂仙炙轩。

图片
复兴路
上海复兴路分复兴东路、复兴中路、复兴西路,全长7300米。复兴中路东起西藏南路,西至淮海中路,全长3494米。该路在1943年以前名为辣斐德路。沿路为住宅区,西段多花园洋房和公寓,东段多石库门里弄。沿路有复兴公园(法国公园)、文化广场(逸园跑狗场)等。

姚玉兰旧居

- 复兴中路553弄辣斐坊16号 -

图片
杜月笙曾住西藏南路122弄,后迁宁海西路216号,常住复兴中路553弄16号,抗战初与抗战胜利后居锦江饭店中楼。杜月笙一生有五个太太。四姨太姚玉兰特别不喜欢和前面的三个太太住在一起,要求杜月笙单独安排她的住处,于是,这里成了姚玉兰的天地。

四太太姚玉兰,北京人,著名京剧演员,父亲为著名京剧丑角“七盏灯”,姚玉兰与母亲小兰英,妹妹姚玉英在上海演出时被杜看中,姐妹同一晚被杜强占,后一个星期后姚玉英病死,姚玉兰生育二子和二女,即维善、维嵩和美如、美霞。

图片
姚玉兰旧照

姚玉兰与孟小冬是闺蜜,1936年11月,孟小冬等人赴上海作短期演出,当时就住在姚玉兰在辣斐坊的住处。原定40天演出,演到20天时,突然因病辍演,在姚玉兰家中养病,由此引羊入室。1937年下半年,日寇侵占上海后杜月笙偕姚玉兰逃往香港,孟小冬则返回北平。1938年,孟小冬来沪演出转去香港探望过杜月笙、姚玉兰,在港住了一个月左右。

图片
姚玉兰(←)孟小冬(→)
玫瑰别墅
- 复兴西路44弄 -

图片
在大上海幽静的复兴西路(旧称白赛仲路)一条宽阔的弄堂里,坐落着7幢造型典雅、风格迥异的三层楼洋房,名为玫瑰别墅。它们建造于1940年。因复兴西路旧时隶属法租界,所以其在法国梧桐和鲜花的簇拥下,显示出独特的法兰西浪漫情调。而玫瑰别墅的主人,乃是曾风云上海滩的绝色佳人、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孙科先生的二夫人蓝妮女士。

在遇到孙科之前,蓝妮曾有过一段维系了五年的婚姻。离婚后,为了生存,她开始涉足上流社会。1935年,她认识了时任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的孙科,当时孙科的夫人因病在外地治疗,孙科一人独居南京。此后,蓝妮便以孙科私人秘书的身份出现,两人出双入对,形影不离。其后,孙科决定娶蓝妮为二夫人。不过,他们没有办理正式手续,也没有举行正式婚礼。在宴请立法院同事的便宴间,孙科还自我调侃道:“哈哈,我是知法犯法,罪加一等啊!”

图片
孙科先生与二夫人蓝妮女士

蓝妮原名蓝业珍,学名蓝巽宜。都说蓝妮从小就显得美丽俊俏,这在她晚年的照片依旧可见。蓝妮出生在云南的苗族大家。她高鼻深目,眼睛瞳孔的颜色还有些湛蓝,人称“苗王公主”。

图片
苗王公主蓝妮
黑石公寓

- 复兴中路1331号 -

图片
黑石公寓(英语:Blackstone Apartments),因其填充墙体和部分构件采用黑色石材,而得名,它又名花旗公寓,现名复兴公寓,于1924年,由美国传教士宋合理投资兴建。折衷主义风格,主立面左右对称,底层建有超大门廊,算得上是当时上海滩的大手笔。不仅电梯、中央供暖一应俱全,还设有恒温泳池、网球场、停车库,在当年的报纸广告上被称为“中国最好的公寓”。

在“黑石公寓历史沿革”介绍板上,记录了这栋神秘公寓在历史上掀起过的波澜:1925年,美国画家波特利在25号房间举办了一场艺术展览;1935年,北洋时期的国务总理熊希龄迎娶才女毛彦文,二人的新房就设在黑石公寓;上世纪40年代,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曾在此办公;上世纪80年代初,因与徐汇区房管局相邻,黑石公寓又成为中国最早的民间房产中介市场之一……

图片
在此公寓北洋总理熊希龄迎娶才女毛彦文

2020年,席卷全球的疫情冲击着我们的生活,这个时刻,文艺以各种形式与我们相伴,读书、观影、音乐、绘画、摄影...它们搭起一座座“精神庇护所”。如今,这里将以黑石M+社区正式亮相,文艺书店、创意餐厅、精品酒店,这片音乐街区还藏着许多“宝藏”。让我们重塑生活,重拾信心,音乐伴书香,给予你安心的力量!

图片

钱钟书旧居

- 复兴中路573号 -

图片
抗战期间,钱锺书一家蛰居上海 ' 孤岛 ',住的辣斐德路 609 号(现复兴中路 573 号)是一所临街的三层楼弄堂房子。这是当年钱锺书的叔叔花了大价钱 ' 顶 ' 来的。钱锺书叔叔一家住三层大房间及三层与二层之间的亭子间。二层及二层与底层之间的亭子间则由钱锺书父母兄弟居住。底层客堂两家共用。

1941年,钱锺书从湖南国立师院辞职回沪,由于家里人口众多,夜里只得和妻女挤于底楼客堂的帷幔之后。后来,家人渐渐离沪,钱锺书携妻女便住进了三层与二层之间的亭子间,一住就是8年。杨绛在《听杨绛谈往事》(吴学昭著)中回忆:屋子很小,除去一张大床,只容得下一个柜子和一张小书桌。不过无论如何,夫妻二人终于有了读书写作、同友人交流的空间。钱锺书“销愁舒愤,述往思来”的“忧患之书”《谈艺录》后半部,杨绛的几个剧本都是在这间小屋完成的。也正是在辣斐德路亭子间里的困顿之中,钱锺书“锱铢积累”孕育了那本著名得不能再著名的《围城》。

图片
钱钟书、杨绛和女儿

正是在这个门牌号的一楼,诞生了《围城》。曾经有文章说,钱钟书的旧居现在是一家服装店,也有文章说是一家家居店。如今,钱家后人仍居住于复兴中路573号的二三两层,底楼已改为家居店铺,了无《围城》的印记。不过,这是沿街的房子,真要进去,是要从隔壁弄堂的后门进去的。

图片

柯灵故居
- 复兴西路147号 -

图片
这是建于1933年的西班牙式风格的建筑,占地面积为1260平方米。沿路的长方形平面略有凹凸,建筑左侧有室外楼梯到达二楼。红瓦多坡屋顶,烟囱突出于屋面,檐下有白色半圆形装饰带。门和窗户的形式多样,窗间有绞绳纹柱,黄色水泥拉毛外墙。

柯灵,1909年生于广州,原名高季琳,笔名朱梵、宋约。原籍浙江绍兴市斗门镇,生于广州,中国电影理论家、剧作家、评论家。1926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妇女杂志》发表第一篇作品——叙事诗《织布的女人》而步入文坛。曾任《文汇报》副社长兼副总编、上海电影艺术研究所所长、《万象》和《大众电影》杂志主编、上海作协书记处书记。2000年去世。

图片
柯灵晚年

柯灵,1941年与师陀合作根据高尔基的话剧《底层》改编成话剧剧本《夜店》(后改编成电影),有广泛影响。1948年到香港《文汇报》工作,担任副社长兼副总编辑,1949年回到上海。

图片

克莱门公寓
- 复兴中路1363弄 -

图片
一个充满浪漫情怀的地方,这就是位于复兴中路上超美的法式老公寓:克莱门公寓。说起这座公寓,不得不先说说复兴路和法租界。这里有很多有情怀、有历史的马路,而复兴中路就是其中一条。位于曾经充满异国情调的法租界,法租界跨了卢湾和徐汇两区,由于以前的主要居民大多是法国和英美侨民、白俄难民以及华籍居民,所以这里遍地小洋房、西式的花园别墅里弄和教堂。

一比利时人在老上海当起了包租公,留下这幢老公寓。“克莱门公寓”由五幢完全相同的公寓楼组成,法国式公寓里弄,高三层,连屋顶四层,屋顶有老虎窗采光,是上海西区旧西洋式公寓房的代表作,建于1929年,由比利时人克莱门与教会合作,并一起投资、设计和兴建。

图片
二战后克莱门回国与家人团聚

克莱门公寓作为老上海洋房的代表之一,占地10242平方米,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由于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也吸引了不少以“老上海”为背景的电视剧与电影摄制组,如经典沪语电视剧《孽债》,还有许鞍华导演的电影《半生缘》都曾在公寓取过镜头。现为民居,有居民220户。

图片

武康路113号,红瓦坡顶的三层花园洋房,作家巴金居住了50年。

图片

我走进去掏出手机要拍照,马上被安保人员告知“室内不允许拍照”。我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客厅、书房和卧室等,走进大作家的日常生活。巴老在这里,献出了《创作回忆录》、《往事与随想》、《长夜》、《一双美丽的眼睛》等译作及小说;被海内外誉为“讲真话的书”的多卷本《随想录》,也是在这里诞生的。198911月,朱镕基登门祝寿,赠上不老松盆景,向巴老85华诞表示热烈祝贺。

图片

走进武康路391弄铁门,第一幢淡黄色欧式建筑就是我要寻找的1号。上世纪40年代上半期,著名电影明星周璇在3楼住了将近3年。周璇居住期间,主演了歌舞片《鸾凤和鸣》,主唱了《红歌女》、《讨厌的早晨》等7首电影插曲;主演古装电影《红楼梦》,演唱了插曲《葬花词》和《悲秋》;还在上海金都大戏院举行了3场独唱音乐会…

武康路393号,一幢典型的古典主义装饰艺术风格的公寓建筑,是民国元勋黄兴故居,人称黄公馆。

图片

孙中山途经上海时常常入住此楼开会、会客和休息,和黄兴共商国是。黄兴逝世13年后,这幢公寓被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的李石曾购买。李石曾在武康路创办了世界学校,孙中山的孙子、杜月笙的儿子,还有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高锟等,都在这所学校就读过。如今,393号墙上电线裸露,门口停着一辆破旧的电瓶车,铁门也是如今流行的那种防盗门。经过近百年的岁月冲洗,黄兴故居显得破旧不堪,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相信孙中山和黄兴再度来此,肯定以为找错门了。

图片

武康路395号,那幢巴洛克风格的花园建筑仪态不凡,夺人眼球。这里曾经是上海电影演员剧团所在地,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金焰、白杨,张瑞芳、秦怡等分别担任过该团团长、副团长。遥想当年闻名全国的著名演员纷纷在此进进出出,让人有一种别样的感觉。

图片

站在兴国路和武康路交界处,仰望武康大楼(原名诺曼底公寓),依旧为它的独特外貌所赞叹。这是上海最早的外廊式公寓建筑,属黑森林式建筑风格,是著名匈牙利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1911年的作品。据说,抗战胜利后,孔祥熙的二小姐买下这座大楼,政要、商界精英和文化名人纷纷入住,著名电影演员吴茵、王人美、赵丹和黄宗英夫妇、表演艺术家孙道临和王文娟夫妇、电影艺术家郑君里等,都是这里的住客。

唐绍仪旧居,他就在这里遭到暗杀

19389月,日本驻中国特务机关长土肥原来上海,专程来到这幢别墅拜访唐绍仪。其时,社会上有关唐绍仪要当汉奸的传闻甚嚣尘上。

图片

930上午,秋风细雨,一片阴冷。一辆轿车驶来停在唐宅门口,从车上走下谢志磐与另外三个人。谢志磐一身西装,他和唐家关系熟稔;军统特务赵理君扮作古董商;另外两人一色伙计装束,提着一个装有古董的大皮箱。唐绍仪喜欢收藏古玩,赵理君一行来拜访的理由就是有“珍宝奇货”推荐。

保镖兼门卫见是熟人谢志磐,就拉开铁门放行。赵理君一行来到客厅,管家早已上楼禀报。唐绍仪下楼,宾主坐定,赵理君献上珍贵的古董瓷瓶请唐绍仪鉴赏。唐绍仪很高兴,戴上老花眼镜,把瓷瓶拿在手中仔细观赏和鉴别……

赵理君使了一个眼色,就见一个“伙计”从带来的南宋花瓶内取出小钢斧,照着唐绍仪的脑袋猛然砍下,唐绍仪颓然倒下,脑浆飞溅,鲜血喷涌……

赵理君等人往外走,口中振振有词:“唐总理不必送了,留步!”

门外的保镖、仆人看着他们走出门去,坐上那辆一直没有熄火的轿车离去。很快,仆人发现唐绍仪遇刺,急忙将主人送往广慈医院,同时报警。法租界巡捕房出动大批武装巡捕奔赴现场,另派装甲车一辆镇守要道路口。唐绍仪伤势太重,终告不治。

图片

遇刺后的唐绍仪和凶器(来自网络)

消息传出,上海舆论一时大哗。有人怀疑唐绍仪被日本人杀害,有人怀疑是国民党特务所为。1938105日,重庆方面颁布《唐绍仪褒扬令》,同时拨付治丧费5000元。

后来,台湾某杂志刊载军统北平站站长的回忆录,这个站长说:“因唐已决意做汉奸,故予处决。”留在大陆的军统骨干沈醉则认为,唐绍仪之死,应该是“晚节未失,惨遭错杀”。

武康路与湖南路交汇口,有一幢西班牙风格的花园洋房,这是汪伪政权时周佛海的公馆湖南别墅——这儿曾经隐居过毛泽东的前妻贺子珍。

图片

1927年8月,18岁的贺子珍跟随起义队伍来到井岗山,这位美女让毛泽东喜欢上了。第二年5月,他们在井岗山结婚。贺子珍与毛泽东生有三子三女,李敏是贺子珍和毛泽东惟一在世的孩子。1937冬,贺子珍远走苏联。1947年8月,在王稼祥夫妇的帮助下回到祖国,先在东北,1950年来到上海

贺子珍在上海先后住在四川路、泰安路等。1962年,也是她在庐山见面后的第二年,贺子珍的病情加重。李敏提出要改善母亲的生活条件,不久,贺子珍被移居到了武康路和湖南路交界处的湖南别墅。

图片

“武康路上的这幢房子有两个特点;一是隐蔽,从墙外无法窥见墙内的情况,这对于幽居在上海的外婆来说确实很保密;二是有一个很大的庭院,栽满了花草树木,一棵白玉兰婷婷玉立,两栋楼房分别为外婆和工作人员居住。”从小生活在湖南别墅的贺子珍外孙女这样回忆道。

站在武康路和湖南路路口,除了看见“湖南别墅”几个字外,除了看见紧闭的大门外,除了看见一丈多高的砖墙再加一丈多高的竹篱笆围墙外,确实什么都看不见。

贺子珍从53岁到75岁,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生活了22年。

我们只能从亲历者的片断回忆中,窥视到贺子珍生活的冰山一角。

——她清早在院子里散步、打太极拳;早餐;读报;午餐;午睡2小时;浇水或拔草;晚饭;上床休息……

—一天,她和李敏在武康路上散步时突然问“武康路有多长”。

“……”李敏答不上来,听到母亲说出具体数字,李敏问她是如何知道的。

“我每步50公分,这些年天天沿着院子兜圈子,除了数步子还是数步子,功夫就这么练成的,所以我算得出武康路有多长。”满头白发的贺子珍解释说。

——“运动时,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接见红卫兵,贺子珍突发奇想,要求搭乘红卫兵列车去天安门广场见他。工作人员连忙劝阻,贺子珍坐在写字台前一支接一支抽烟……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的消息传到了武康路,贺子珍边抽烟边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反复自言自语道:“老毛不是一直好好的嘛,怎么会这样呢?”

……

1984419日,贺子珍在上海走完了她和人生之路,终年75岁。

武康路因为有了贺子珍的隐居,多了一份神秘感,也多了一份历史的沉重,当然也让后人多了一份感叹!

到了晚上,一扇扇窗户映出温婉的灯火,隐隐约约飘出轻曼的钢琴声。这就是代表老上海身份和地位象征的花园洋房。上海的“洋房生活”不但是上海市民的梦想,它也是一些生活在上海的老外们的梦想。

充满岁月痕迹的老洋房,在岁月中沉淀出了自己的故事。

温馨提示:(图文均来自于网络,转载发布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谢谢!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