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究出新型“高密度成像”防伪技术,也许能防得住造假技术

 学到老图书馆nd 2021-10-04

【手机软件:博科园】长期以来各国、各行业和消费者都面临着假冒商品甚至是假币的问题。技术进步和互联网的日益使用加剧了这些潜在的问题,使造假者更容易改进他们的造假方法,并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渠道来推广和销售他们的假冒商品。对于那些陷入与犯罪分子长期“猫捉老鼠”游戏中的人来说,一组国家研究人员可能已经找到了解决方案。

这个团队由南澳大利亚大学、阿德莱德大学和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研究人员组成,他们通过使用磷纳米晶体创建荧光图像的高密度成像,发现了一种很有前景的防伪措施。南澳大学未来工业研究所研究员Nicolas Riesen博士是“薄膜中超高分辨率荧光图像”的主要作者,研究发现,将某些无机纳米晶体暴露在紫外线(UV)下会激活纳米晶体,本质上开启它们的荧光特性。

当这些纳米晶体暴露在蓝光下时,被紫外光激活的区域将发出红色荧光。磷纳米晶体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们的荧光可以非常有效地用紫外光打开或关闭。从本质上说,这项技术为反假冒措施提供了一个令人兴奋的机会,特别是对金融和医疗领域的人来说。全球最大和最危险的假冒市场之一是医药,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药品市场(5000亿美元的市场)多达10%是假冒的。

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储备银行(Reserve Bank Of Australia)通常每年收到约3万张假币,以每百万张真钞约15张的速度计算,估计价值100-200万美元。这种新方法可以用来在钞票或医疗包装上放置极难伪造的小图像,并且可以用基本的显微镜和蓝光读取。这种荧光图像具有超高分辨率,接近25000点/英寸(Dpi)或500线对/mm的理论上限。该团队一直在研究这些纳米晶体系统的各种应用,这些图像的小尺寸和分辨率显示了许多潜在的用途。

最初,在新南威尔士大学研究这些纳米晶体的变体,用于光学数据存储,以及X射线牙科成像。然后研究人员意识到,这个平台可以用来在2-D表面制作任意的荧光图像。这也不限于钞票,例如,也可以使用这种技术在不同的消费品上盖章,用于防伪目的。就材料成本而言,所需资源的成本很小,制造纳米晶体并不需要昂贵的化学品,相反,困难在于它们的应用。

需要专门的人员和设备才能将这些图像印在钞票或消费品上,这使得假冒变得非常困难,也必须有高度专业的人才知道如何做到这一点,然而,一旦建立起来,它就具有高度的可重复性。

由科普中国重新排版编辑
内容来自:www.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