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静波:由赵树理与梅娘的交往谈《孟祥英翻身》的写作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21-10-04

由赵树理与梅娘的交往谈《孟祥英翻身》的写作

我想很多人看到这个题目会觉得我是不是在开玩笑。一个土里土气的农民作家(权且称为农民作家)和一个与张爱玲齐名的、颇具现代女性意识的作家梅娘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无独有偶,当年在文学讲习所里,河南农民作家乔典运和王安忆一起散步的故事也是一时美谈。这都是出身、气质、文学风格截然不同的鲜明对照。为何赵树理与梅娘之间会有一段往事呢?诸位看官请往下读。

图片

《孟祥英翻身》是赵树理以劳动英雄孟祥英为原型而创作的一篇传记小说。小说大体以调查采访材料为故事素材,却又规避了孟祥英之离婚事实,这一处理材料的策略是赵树理在创作思想层面所始终存有的'两难困境'的表征,更是他在文学接受层面所一直抱有的'团圆情结'的规约。

孟祥英确有其人,她1923年出生于涉县丁岩村,自幼父母双亡,由姐姐把她拉扯长大。姐姐按旧习惯用裹脚布给祥英裹小脚,性格倔强的孟祥英白天偷偷地放开,长大后祥英与别的同龄女人不一样,是一双大脚。17岁嫁到本县西交口村,丈夫比她小一岁。孟祥英的婆婆封建思想严重,公爹、丈夫都听婆婆的,根本不把她当人看。祥英没明没夜地干活,连饭也不让吃饱。她的婆婆和丈夫稍有不顺心,对她张口就骂,举手便打,曾经用镰刀把祥英砍得浑身是血。孟祥英在绝望中曾两次寻死却并未成功,孟祥英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方面都受到婆家人的压迫。旧社会中的女性几乎没有任何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她是妻子、母亲、儿媳,而她从来不是女人,因为她是失去女性自我的社会附属物,所以她将格外的不幸。她们命若草芥,身似浮萍。后来共产党的抗日武装来到她的家乡建立基层民主政权,孟祥英因出色的才能而被新政权委以重任。她的婆母看不惯孟祥英到处参加社会活动而不顾家庭的行为,曾设计准备将她卖掉,后来基层政权解救了孟祥英。孟祥英受阻挠和迫害愈深,愈珍惜自由和解放,愈倾向于新政权,她宣传带动妇女们的积极性愈高。她加入了共产党,担任村妇救会主任。由于事迹突出,1941年至1943年,被涉县七区评为劳动英雄、度荒模范。1944年冬,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在涉县南峪泉村召开第一届群英大会和生产战绩展览会,孟祥英作为劳动英雄出席会议并被当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当时身为华北新华书店编辑的赵树理也参加了会议。当他听到孟祥英的事迹后,觉得很有典型意义,就采访了孟祥英,了解她冲出家门闹翻身以及动员和组织妇女度荒的详情。边区大会后,孟祥英到元曲村“减租减息培训班”受训,赵树理又深入到西交口村,详细了解孟祥英的事迹,从而创作了传记小说《孟祥英翻身》。

图片

《孟祥英翻身》这部作品只写到边区劳模会,关于孟祥英以后的事却没有写到。在现实生活中,后来孟祥英正式参加革命工作,并和原来的丈夫离婚。在火热的革命斗争中,她和当时任区委书记的牛兰生相识并结婚,建立了新的家庭。1949年赵树理从太行进京任职,孟祥英从此再也没有见过赵树理。但她清楚地记得在1944年的劳模大会上,一位姓赵的抗日政府工作员采访过她。赵同志头戴一顶破毡帽,身穿家做的黑棉袄,挎一个手缝的大挎包,说一口土的掉坷垃的晋东南话,十分和蔼可亲。赵树理去世后,孟祥英到北京参加拥军模范会,四处打听赵树理,才知道赵树理已不在人世,她难为此感怀良久。改革开放以后她多次应邀参加纪念抗战、老劳模座谈会,畅谈艰苦岁月造就的太行精神,告之人们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邯郸市和单位党政领导每年春节都会来她家慰问、拜年。1984年8月,市委、市政府给她颁发了“劳动模范纪念状”。2002年,孟祥英因病去世,享年79岁。

赵树理的《孟祥英翻身》基本上完全采用了纪实的手法详细描述了孟祥英的前半生。但只写到1944年正月大家选孟祥英为劳动英雄,来参加专署召开的劳动英雄大会,她领导妇女争民主,要自由,实现男女平等。受她影响,这一区域女劳动英雄特别多。“说起她亲自做出来的成绩更出色:春天领导妇女锄麦子二百九十三亩,刨平地十二亩,坡地四十六亩。夏天打蝗虫,光割烧蝗虫的草,妇女们就割了一万八千斤。其余割麦子、串地、捞柴、剥楮条、打野菜……成绩多得很,不过这都在报上登过,我这里就不多谈了。”解放区政权以把妇女作为家庭主要劳动力为突破口,使妇女成功实现政治意义上的'翻身',将妇女们成功纳入了新的革命运动和政权建设中。将妇女作为主要劳动力,其实质是解放区政权与封建旧家庭争夺对妇女身体的使用权。它起源于解放区抗战形势的需要。尽管赵树理小说有着重新认识妇女价值的作用,但妇女翻身运动从本质上来说,还是新旧阵营争夺对妇女劳动的命名、判断和解释的权利。这是对女性在特殊历史时期所要发挥的特殊政治价值的必然要求。赵树理在与时代共名达成共识的时候还是规避了政治意识形态的全盘控制,考虑到了农民价值观念转变的渐进性,因此他有意识地回避了现实生活中孟祥英离婚的事实,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农民价值立场和阶级立场之间的冲突,这从赵树理与女作家梅娘之间的一段往事可加以印证。

图片

曾经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一席的梅娘在最近几十年重新浮出历史地表。“现在的年轻人,还有多少能理解我们那一代人的处境呢?”梅娘说,“青空悠悠,时序袅袅,强力压顶时我敢于按着良知行事,可以说已经炼就了泰山崩于前而不惊的坦荡。我只执着于人类的共同愿望,那就是理解、和谐、前进。”1942年,北平的马德增书店和上海杂志《宇宙风》,联合举办了“最受欢迎女作家”评选活动,结果上海女作家张爱玲和北平女作家梅娘并列第一,于是就有了“南玲北梅”的佳话。1949年1月,梅娘在得知丈夫遇难的噩耗后携两位女儿并腹中小儿由台返沪,在上海小住几月并生下小儿子孙翔;8月,梅娘回到北京定居,参加了北京市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于会上第一次邂逅赵树理。后来梅娘在赵树理创办的《说说唱唱》杂志社当了一名编辑。这样,梅娘和赵树理到了一起。1952年,梅娘在政治运动中被认定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而遭批判。同年,赴山西省平顺县川底村体验生活,在这里梅娘再次与赵树理相遇。1951年春天,赵树理听说家乡山西晋东南地区在试办初级社,他非常高兴,“认为 初级社可以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可以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于是他便决定要去摸一摸农村工作如何转变的底。当时长治地委根据本地情况,试办了十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赵树理回到长治后,就到平顺县川底、羊井底等地去协助参加建社。这次试办初级社,为发展农业生产,增加群众收入,开辟了新的途径。广大农民愿意接受、中央也批准推广,这给赵树理以极大的鼓舞。他决心要把这个新变革反映出来。但由于当时还形不成-一个完整的社会生活面貌,他没有动笔。1952年他又去川底这个老社参加了生产、分配、并社、扩社等工作。由于这段较长时间的深入生活,使他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随后创作了《三里湾》。梅娘和赵树理在平顺县川底的时候住在一户人家里。这户人家是一对老夫妇和自己的儿媳住在一起,他们的儿子参军七年没有任何消息,年轻的小媳妇独守空房,侍奉公婆。梅娘做为一位女性作家,她的创作深切关注女性命运,思考女性前途,探索女性出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蚌》《鱼》《蟹》是她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创作的水族系列小说,她以细致敏感的笔触叙写了四十年代沦陷区女性的人生处境与心路历程,展现了出身于封建大家庭的知识女性追求独立自由道路的无比艰辛。在作者柔和含蓄的笔调下,这些温婉的女性展现出女性意识的觉醒,也体现了作家悲天悯人的女性关怀。梅娘用一双女性的眼,一颗女性的心,一支女性的笔,传达出一种深厚的女性意识。在梅娘身上体现着对传统贞操观的反叛与冲击、勇敢出走的娜拉精神。当梅娘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这种两地分居、生死不明的婚姻时,她的女性关怀意识就开始凸现出来,因此她不断劝告这位小媳妇应该向政府提出离婚申请,不能耽误浪费了自己的青春。梅娘是“寒夜里的一缕微光”逐渐照亮这位饱受传统妇道观念影响的小媳妇的内心世界,她的女性自我意识开始逐渐觉醒。但梅娘的行为遭到了赵树理的严厉制止,并且赵树理苦口婆心劝告小媳妇应该继续坚持下去,不要离婚。当梅娘疑惑不解地询问赵树理这样做的原因的时候,赵树理告诉她这里的风俗习惯还做不到不嘲笑、鄙视离婚女性这一点。从这一件事上我们便可以看出赵树理农民价值立场与五四个性解放和民主政治观念之间的微妙关系。这是赵树理对民间价值立场的熟谙,更是符合农民美学趣味的艺术创作。赵树理的作品都有一个“大团圆”结局,赵树理说:“有人说中国人不懂悲剧。我说中国人也许是不懂悲剧,可是外国人也不懂得团圆。假如团圆是中国的规律的话,为什么外国人不能来懂懂团圆?我们应该懂得悲剧,我们也应该懂得团圆。 ”可以用来佐证的还有《小二黑结婚》。

图片

1943年4月,赵树理在同驻地房东的一个到县告状的亲戚拉家常时得知,那位亲戚的侄儿叫岳冬至,是村里的民兵小队长,因为与从河北武安县搬进山里的一个叫智英祥的俊女子自由恋爱,结果被几个把持村政权的坏人以“搞腐化”的“罪名”迫害致死。但赵树理却将这个爱情悲剧转为大团圆式的喜剧结尾。赵树理说:“要把《小二黑结婚》写死,我不忍。 ”这不仅是因为在抗日战争中解放区的艰苦环境里要鼓舞士气,让人们认同民主政权,为了共同的民族解放目标而奋斗;同时也更是为农民着想。赵二湖就说:“中国老百姓生活够苦了。你最后还不让人家在看戏中得到一点心理满足,得到一点心理安慰,这也太残忍了一点吧。 ”在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年代里如果说文学作品再给水火之中的农民迎头一击,无异于伤口上撒盐,因此这种结尾和改写是符合赵树理的思想的。

图片

在赵树理看来,农民的思想所能承受的'现代'是有限度的,超过了就会损害农民的利益,反而会阻碍农民走向现代的步伐。如果给孟祥英安排离婚的情节走向,可能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应,因为这违背了农民的价值观念,并且是极为敏感的价值领域,因此赵树理选择了站在民间立场。宏观上来看赵树理的全部创作便是展现了民间世界从战争年代的破碎到新政权时的局部重建再到极左年代的沉潜隐失的起伏命运,从中也折射出赵树理从“赵树理方向”到“文艺黑标兵”的人生轨迹。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