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癌症或不再是“不治之症”?中国传出重磅喜讯,治癌关键一步跨出

 木竹小屋 2021-10-04

说起让人害怕的病,不少人可能第一直觉反应的就是“癌症”。人体几乎每个部位都有可能受到癌症的侵害,癌细胞的增生是无止境的,这使患者体内的营养物质被大量消耗。同时,癌细胞还能释放出多种毒素,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症状。恶性肿瘤可以破坏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引起坏死出血合并感染,患者最终可能由于器官功能衰竭而亡。

中国癌症新发病例和死亡人数世界第一

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报告显示,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29万人,其中中国新发癌症457万人,占全球23.7%,癌症新发人数远远高于其他国家。而其中全球癌症死亡病例中,中国癌症死亡人数达到300万人,占癌症总死亡人数30%,癌症死亡人数位居世界第一。

国家卫生计生委还指出,近十年来中国癌症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性发病首位。

新技术的研发成功,预示抗癌之路前进一大截

据了解,在生物科学研究领域有一个名词,名为“外泌体”。如果将细胞比喻为生产生物分子的工厂,那外泌体就是携带这些分子的载体,它们能够直接进入受体细胞内部,释放出所携带物质,从而影响受体细胞。

前段时间,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杨慧带领团队,研发出一种纳米流控芯片技术,从而实现了外泌体药物载体的高通量制备,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新型外泌体药物的抗肿瘤效果。

针对此次的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郝锐说道:“我们借助纳米通道,研究团队会对外泌体进行机械挤压和流体剪切,在外泌体膜表面,产生短暂存在但不破坏生物膜结构的纳米孔,促进外援物质分子从周围溶液进入外泌体,从而实现了外泌体药物载体的无损伤制备”。

研究成果表明,“外泌体纳米穿孔器”可以将其高效装载到外泌体中,载药外泌体可以将阿霉素运输到肺癌细胞和肿瘤球中,并诱导癌细胞死亡和抑制肿瘤球生长。目前,该研究团队正在努力将这一项纳米流控系统进行标准化生产。

不仅如此,中国的癌症防治工作一直是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的指导下,中国医药产业获得了创新药物审评审批、医保改革等一系列政策红利,发展持续提速,创新药物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大大提升。中国政府也在持续加大对创新药物研发和引入的支持力度,医疗行业发展环境也在不断地优化。

对此,默沙东中国研发中心临床研究助理副总裁也表示:“坚定在中国加大研发投入、造福更多患者的信心和决心。默沙东中国研发中心将继续与各方合作伙伴携手,共同推动肿瘤创新疗法在中国的进一步应用扩展,支持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助力建设健康中国”。同时中国这两年免疫治疗在肺癌、食管癌等多个中国高发癌种上也有不俗的表现,而由中国研究者主导的多项国内和国际临床实验,将有望在未来为更多国内外癌症患者带来革命性的治疗变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