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文光丨书艺箴言录2:书贵人学

 皓皓说吧 2021-10-04

/郑文光

  人学,以整体的人的本质及其生活世界为研究对象之学问。中国书法成为人们自觉自由的活动,且已渗透到人的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

  人之与书,书法是人的性情投射及外延。因此,书法艺术之最高境界,不是写技巧,而是写学问性情,终极创造是“艺术学问化”。学问化,专指技巧、学问、性情相关联的内在统一。有技巧无学问,美盲型。即客观依从多,主观生发少。有技巧有学问无性情,价值盲型。好似大户管家,只掌钥匙不做主。那么,何谓人学之书呢?体现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

  中国书法大约从魏晋起渐入艺术自觉期。书艺的存在方式被文人士子“余事”所主张,书艺仅是少数人把玩遣趣的寡头艺术。中国书法完全彻底艺术自觉,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后。书写脱离实用,书法生命运动真正具备独立性,实现了真正的艺术纯粹。自此,书法成为中国人文娱生活之时尚,成为参与度最广的一门艺术。人们借着老而不朽的庞大根基,士农兵学带工商,体制内外齐头并进,大众化、浅层化参与盛况如风头之火,使书法的普及并没有因根基之庞大而壮大。相反,出现既突破不了传统,又跨越不到新时代的两难。众多爱好者之实践尝试,明显抖落岀学问性情的力不从心,书法由文化变成美俗共享的风化。

  中国书法传统美学与观念,是融合“阴与阳”的宇宙法则,集“天地人我”于一体,崇尚儒家宽猛适度之“中和”;禅家淡定灿烂之“寂照”;道家关怀育化之“涵煦”。追求温润、淡泊、萧散、豁达的艺术呈现,完成与人生、与社会、与自然的交流对话。这种先思想、前理论,已上升为“心富”之本。人与书法的维系是“以心驭法”。将书法之“法”,纳入有法有界。其中,法者程式,界者化境。使书法成为“大而化之”之术,它既要求严格掌握程式,又强调艺术学问化地超越程式达到化境。可以这么理解,人是艺术主体,所谓书贵人学,就在于借助程式实现“美的创造”,超越程式呈现“读的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