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故事:男子乐善好施,招来歹人行骗为祸,最后被高僧识破奸计

 皇家书库319 2021-10-04

古时,有一户人家乐善好施,常年行善积德,有一位和尚路过他们家,看到家主背后霞光闪耀但隐隐有一丝黑影,便在其面门上拍了一掌,就这下却让他度过一劫。

商丘有一大户,家主姓陈,单名一个易字,为人和善,心地纯良,在这方圆百里是出了名的大善人。平常时日不管是谁,只要遇到困难之事上门求助,陈易都会诚心帮助,不图一丝回报。故此,在当地名声颇好,被他帮助过的人连他自己都记不清有多少。

这年,南方大灾,许多难民纷纷逃往中原,官道上成群的难民不计其数。陈易看到此情景忧心忡忡,但这群难民人数实在太多,他也没办法帮助大家,只得在官道旁设立粥铺,以解难民饥饿。

难民这一路逃难过来,还没见过这么心善的人家,纷纷致谢,甚至还有人为感谢陈易将自身携带的东西赠送给他。陈易推脱不了便让下人一一收好,并让这些人以后随时回来取回,他只代为保管,还将这些物品主人都一一做了登记。

这日,一位和尚经过此地,看到陈易正在救济灾民,他看着不停地点头,随后定睛一看,两眼闪过一道金光,便抬脚随着难民的队伍来到陈易跟前。

和尚开口道:“施主,贫僧想跟你化缘一碗粥,不知可否!”“大师哪里话,我设这粥铺便是为了饥饿之人,大师如不嫌弃当然可以吃一碗,不,随便几碗都可以。”

和尚笑眯眯地道谢着,也没和陈易客气,大口大口地吃了三碗粥。吃完之后和尚看着陈易道:“贫僧想到施主家府上借宿一晚,不知可否。”

陈易一口答应,带着和尚来到宅院,和尚走至大门前突然停下脚步,对着陈易面门拍了一掌。陈易不解,疑惑问道:“大师,这是为何?”“无事,以后你自会知晓。”说完便往内堂走去,陈易满脸无奈。

和尚住了一晚便走了,临走的时候嘱咐陈易:“施主以后当保持初心,行善积德即可平安无事。”陈易有些摸不着头脑。

半个月后,陈家突然着了火,庆幸的是发现的及时,并未造成多大损失,只是有部分当初难民暂放的物品毁于大火中。

因一直无人回来领取,谁也没在意火灾烧毁了哪些东西。这日,有一老妪寻上门来,说是之前有一件红色衣服寄存在了陈家,现在过来领取。老妪双眼呆滞,面无表情,而且脸色苍白,看去有一种说不出的病态。

陈易出来接待了老妪,并将她带到储藏寄存物的屋子,到了库房陈易命下人找到当初登记的本子,一一寻找,果然发现了登记册上有一件红色衣服,但衣服是孩子的,陈易让下人赶紧去寻找。

没多久,下人便回来禀报,:“老爷,没有找到,应该是被上次那场大火烧了。”

还没等陈易开口,旁边老妪听到下人的话便炸毛了:“烧了,你们竟然将它烧了,当初可是说话替我们保管的,现在居然烧了。”说话的同时,老妪整个人凌空飞起,伸出手便抓向那个回禀的下人。陈易此时才看到老妪整只手雪白,但是手指上的指甲确是漆黑且锋利,一下就将那下人抓住甩了出去。

陈易哪见过这阵仗,只得呆在原地,眼看老妪手掌就要抓到他,一道金光从他眉心处冒出。随后便在虚空处显现出一佛陀,只见这佛陀双手合十。陈易看着佛陀虚影,惊得差点掉了下巴,这不就是那日的大师吗?

“你本不该在阳间,为何私自停留还出手伤人?”佛陀虚影问道。“大师勿怪,我和孙女逃难时不幸双双落水,孙女被河水冲走,我甚是想念,想起当时暂放在此处的一件红棉袄,寻思着回来拿走,也好有个念想,谁知他们竟然不讲信用,将衣服毁了,这是我孙女留在世上唯一的东西。”

“此事不能全怪陈易施主,早在当初我便算到他家必有一场大火,这才将我一丝魂念留在他身上,你孙女夭折也是天意,你且将孙女当日掉下河中细节一一记录在纸上,我定会将这事安排妥当,今日你便离去,早入轮回。”大师虚影耐心地跟老妪说道。

老妪听完便在纸上写下年龄,身高,当时的穿着以及身上的一些特征便离去了。虚影对着陈易道:“施主,那老妪也是可怜之人,你就帮着寻一寻她的孙女,否则她怨气未消不知道会做何举动。”陈易点头应承下来。

当日,陈易便安排了人沿老妪说的河流一路寻找,他自己也是一刻没有休息,想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孩子。许久之后,有人终于在下游寻得一女孩尸体,特征穿着都符合老妪当初写下的特征,陈易命人将女孩好生安葬。

之后听下人回禀说安葬时候来了一老妪,看了孩子尸体一眼便痛哭流涕,哭完后才让我们将那尸体下葬。陈易瞬间有些毛骨悚然,要不是自己真心实意地给她找孙女,说不定还真会遭了毒手。

这个故事叫《陈善人寻尸》,来源于@听雨轩文化馆,作者:乡野村夫

为善之人要保证一生不犯错很难,但一些无心之过我们也要给予体谅。虽然陈易夫妇没能好好保管老妪孙女的衣服,导致大火烧毁,致使老妪拿不到衣服,但要明白,陈易是代为保管,没有收取任何劳务费用的。帮忙保管是情分而不是本分。

现在社会上有种风气,很多人做了善事就被道德绑架就必须做到底,其实道理是一样的,有人自己摔倒了我去扶,这是我的善意,我的情分,但不能说不送摔倒之人去医院,就是见死不救,这是道德绑架。

声明:本故事为虚构民间故事,取材自民间传说、怪谈、神话、故事、传奇等,旨在传承、拓展、发展中国民间文化遗产,切勿与封建迷信挂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