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的选择性

 圣明资料库 2021-10-04


 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
这是说阅读有个性差异。
若略细考究一下,情况可能会更明了一些。
首先,所有的创作,包括写作、以及一切艺术创作,乃至被认为不容许夹杂过多个人主观因素的史学创作,都是选择性写实。史书是选择作者认可及重视的历史事实来写,文学是选择作者心目中认同的生活真实来写。所谓虚构,本是以合理的真实为基础,而合理与真实,需要作者选择。
其次,所有阅读和欣赏,都是选择性阅读(欣赏)。
从题材到文本,选择性阅读是带有必然性的。
选定了文本,实际的阅读过程仍然是带有选择性关注的,有些内容会兴味盎然,有些则索然无味,有些则直接跳过。
对于读过的内容,也是有选择性理解的。因为客观存在的先入之见,会影响我们对一句话、一段文字的理解。有些书、有些文字,可能读无数遍之后,还是要与别人交流,我们才能勉强接受不同的理解。
理解是一回事,是否认同是另一回事。换句话说,我们对所阅读内容的认可、认同、认真,是有选择的。即使理解无偏差,也并不代表我们就认同作者所说的全部,即使认同,也不代表我们就一定会认以为真。
事实上,认真与认同还是略有差异的,通常是认真之后才会选择性认同。不能认以为真的,当然不会认同。认以为真之后,才会选择性地认同,引起共鸣,引起情感和道义上的任何和支持。
在认同的基础上,会引发选择性的联想,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远而进……读书才真正有了效用。
至于更进一步,读者会选择性地再创作。作品有了衍生价值和意义,但可能跟作品原有的内涵有了极大不同。
所以,读书(文艺欣赏)最终都是再创作的过程,表面上我们是在读书,实际上是在解构我们的内心世界,在创造一部只属于自己精神世界的全新作品。这不能说与原作品无关,但原作品只是一个源头,到最后则会是一片汪洋——也可能只是一片干涸的沙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