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挥之不去的胃息肉,本在肝,标在痰湿,中医...

 栖凤轩2013 2021-10-04
挥之不去的胃息肉,本在肝,标在痰湿,中医看病就和射击一样,只有对准靶中心,才能一击毙命。

息肉分为好多种,像声带息肉、肠息肉、胃息肉、胆囊息肉等等,这些息肉长在不同的位置,但治疗方案大同小异。

今天说的胃息肉,可以说是体内一颗定时炸弹,不控制可能会成癌,控制不当又会复发,是很多人挥之不去的烦恼。

西医对待息肉,手术的较多,有些上了年纪或怕复发的人,会保守治疗,选择中医。

临床35年,我发现肝郁引起的胃息肉,最为多,以其中一位患者为例。

女患者,面诊时舌苔薄且白,脉象弦,症状为胃痛,暖气,胃胀,有时还会恶心呕吐。

看后给出药方:白芍、枳壳、紫苏、生姜、半夏、丹参、乌梅、桑枝。

像息肉、结节这类型病,主要来源就是情绪,所以此病多发于女性身上。情绪不佳,爱生气,火发与不发,都会伤肝。

肝郁必克脾,导致胃气上也不是下也不对,所以胃胀、暖气、想吐。

脾主血,肝顺气血,肝郁脾虚,气血不动,不通则痛,所以表现为胃痛。

解剖息肉,里边是些血块、粘稠物,这些垃圾是气、血瘀、湿气混为一谈,成为了痰湿,此痰和大家熟知的口痰是两码事。

经过一番解释,大家也明白,为什么息肉本在肝,标在痰湿,这就简单了,疏肝健脾,祛湿活血即可。

1、疏肝健脾----白芍、枳壳可疏肝理肝,解肝上之郁;紫苏、生姜、半夏在于和胃健脾,行气止逆。

2、活血化血----丹参可活血化瘀,也可止痛,血一通就不痛。

3、散结----乌梅、桑枝来散去息肉,很多人只知乌梅治息肉,这样说法不正确,乌梅和桑枝,药性一收一散,作用收伏收小,消散化散,方可消掉坏死的痰湿。

若是单用乌梅,那是没有作用的。

患者服用了5剂疼痛消失,胃痛、胃胀现象偶尔出现,一个月后让其停药,去医院检查,息肉已被清洗掉。

中医和射击一样,有经验的人一击毙命,没经验的人,看到中心也射不中。

我临床35年经验,看见无数病人,他们是世上最可怜之人,我想通过科普中医案例,让他们对疾病不要失去信心,多一条路多一个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