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发明“神奇胶水”,能让沙漠变成良田是真是假?

 柒国联军 2021-10-04

你敢相信吗?

中国发明了一种“神奇胶水”,可使千顷沙漠变万亩良田,因此多国纷纷请求合作。

这款“神奇胶水”到底是何物?是怎么发明出来的?到底有多大用处?

“神奇胶水”是怎么被发明的?

2009年,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易志坚首次提出沙变土的原理。这位长期从事力学、道路、桥梁、材料等领域科研的教授,在研究力学的时候发现,“物质的颗粒约束决定其状态”这一原理。

文章图片1

我们用沙子和土壤这两种不同的土质来做比较说明:沙子不易凝聚,那是因为微粒之间没有一种能够互相约束的力。这种力就像我们扳手腕,双方之间的约束力使得两人的手紧扣在一起。

而土壤微粒之间就有这种力,这就使得它能构成一个整体,并且可以通过改变内部颗粒的排放顺序来进行自我调节,改变状态,意思就是,在土壤干燥的时候,它会结团,形成不易松散的泥块;在土壤加水后,它成了泥浆。这一种自调节属性,可以让植物的根系固定在其内部,并且能保水、保肥和透气。

也就是在这个基础上,易志坚想,如何通过力学原理把沙子变成土壤?

文章图片2

于是,在2010年易志坚团队从植物中提取出一种纤维粘合剂,这项发明的操作十分简单,只要将沙子和植物纤维粘合剂搅拌均匀,再倒入适量的水,沙子瞬间变成土壤。这项技术不仅耐水性强、环保无毒,而且,提取植物纤维的成本不高,容易获得。对于我国的沙漠绿化工程起到“加速”作用。但是,在这项技术没有发明之前,我国的沙漠治理过程却十分艰辛。

沙漠治理究竟有多难?

联合国曾公开过,世界陆地表面积有近30%以上已经被荒漠覆盖,而且全球荒漠化的速度正在加快,大约有12亿人将面临荒漠化带来的风险。1968年,沙漠蔓延造成的破坏更是引起全球关注。

文章图片3

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一直努力在治理沙漠化。新中国的首个“治沙英雄”石光银,从70年前开始,就在陕西榆林老家坚持植树造林。

在这个号称“死亡之海”的毛乌素沙漠南边的陕西榆林,因常年在风沙中夹缝生存,被称为驼城,意思是沙漠之城。

为了改变家乡的面貌,目不识丁的石光银,走访各家各户动员治沙,并且不顾妻子的阻拦卖掉家中的羊和骡子、从信用社贷款才凑足了10万元的苗钱。

文章图片4

就是这么一群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在那个科技落后、治理沙漠化毫无经验的年代,只用一颗赤诚之心来治沙。因为他们知道,如果沙治不好,不光他们这代人穷,以后的每一代都只能在这里和风沙度日,所以这沙非治不可。

在石光银治沙的过程中,最艰难的莫过于狼窝沙地带。这里连续刮起的11场大风毁了90%的树苗,石光银等100多人一个春天的埋头苦干就此作废。但是,他们并不放弃妥协,在1988年春,向狼窝沙的第三次挑战就此开展。

文章图片5

有了原先的经验,石光银团队在迎风坡画草格子,搭设沙障,挡住黄沙。就这样他们又苦干了三年,苍天不负有心人,植树成活率达到80%,狼窝沙终于被彻底征服了。

虽然在他们的努力下,土地沙漠化的情况在逐渐改善,但这程度远远不够。根据我国第五次荒漠化数据显示,全国荒漠化土地占全国国土约27%,面积约为262万平方公里,其中沙化土地的面积约172万平方公里,而我国的耕地面积仅有120万平方公里。由此可见,沙漠绿化治理的重要性。

如果想治理沙漠化,我们得先了解沙漠的主要形成原因。

文章图片6

中国两大沙漠都在新疆,第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在南部的塔里木盆地中部,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在北部准噶尔盆地中央。这两个沙漠的形成,已有悠长的历史,其原因复杂,难以言说。

中国第六大沙漠,库姆塔格沙漠在新疆和甘肃两个地区,它位于新疆东南部,由于在罗泊湖附近,这里的沙丘地貌众多,其中“羽毛状”沙丘更是世界独有。所以,这个沙漠治理起来也很困难。

文章图片7

中国第五大沙漠,柴达木盆地沙漠在青藏高原东北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沙漠,其海拔高达2500米到3000米之间。由于地理环境多为山丘不适合种树,还要保护盐湖资源,所以沙漠化依旧在增长,但目前的情况在可控范围内。

文章图片8

中国剩下的四个沙漠,都在内蒙古。其中第七大沙漠,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脊线的北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库布齐沙漠已经成功实现绿洲化,其总面积约1.86万平方公里。是全球首个实现绿化的沙漠。

还有两个沙漠位于大家耳熟能详的阿拉善地区。中国的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在内蒙古阿拉善北部,这个区域大部分是沙山沙丘、风蚀洼地等地理环境,大约有83%都是流动沙丘。中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位于阿拉善西南部和甘肃省中部,沙漠中沙丘占到了70%以上,沙丘常年向东南方向移动。

这两个地方的流动沙丘都难以治理。

文章图片9

虽然阿拉善地区在大家的努力之下有所改善,但沙漠化增长的现象还在发生,仅10十年时间,巴丹吉林沙漠的面积增长了1.17万平方公里,腾格里沙漠则增长了0.11万平方公里。

最后,就是我国从1950年开始一直在治理的主战场——中国第八大沙漠,乌兰布和沙漠。该沙漠面积近1万平方公里,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阿拉善东北部。虽然这个沙漠也已经基本上实现绿化,但沙漠化依旧在发生,沙漠在10年内增长了0.09万平方公里。

文章图片10

中国治理沙漠的任务依旧艰巨,而“神奇胶水”的出现,将会使治理沙漠化的进程提升,万顷沙漠变千亩良田指日可待。或许,有人会提出这样的疑问,这个胶水的作用真的有这么大吗?

“神奇胶水”有多大价值?

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易志坚团队,在提取出植物纤维粘合剂后,立马进行了小范围的实验。起先,他们在阳台和屋顶进行。实验有结果后,他们在校园附近进行更大规模的实验。在实验的土壤里,他们种植了玉米、红薯等农作物,没想到成效十分显著,实验特别成功。

在校园附近进行了4年实验后,易志坚认为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对于沙漠土壤化的实验,可以正式开始了。

文章图片11

面对中国八大沙漠的实验选址,易志坚表示,在乌兰布和沙漠的实验治理对于现实问题更有意义。

原来,乌兰布和沙漠的风沙是近年来华北地区和北京沙尘暴发生的主要策源地之一。这里的沙尘,在每年春季,从中蒙边境、贺兰山南被风吹起,途经毛乌素沙地、乌兰布和沙漠等地直入华北。不仅是沙尘问题,黄河的河床普遍抬高,上下游发生洪涝灾害,是因为乌兰布和沙漠每年流失的粗沙倾泻到黄河,这给防凌防汛工作增加了不小的负担。

文章图片12

于是在2016年,易志坚带着团队来到乌兰布和沙漠进行“沙变土”的项目研究。刚开始的时候,这里栽种的植物存活率特别高,仅过了一年时间,莫名其妙的情况出现了,很多植物开始疯长,这很明显地说明了,“沙变土”项目正在使这片土地开始恢复生机,生物多样性和竞争性开始陆续出现。

乌兰布和沙漠中的25亩试验田,被绿色的围栏围住,里面玉米、荞麦、波斯菊等植物成长得十分茁壮。在一片黄色的景色中,犹如一块翡翠显眼夺目,给人带来生命的希望。

一向推崇腾格里沙漠麦草方格沙障治沙法的宁夏银川人,看到后惊叹到,“这真是奇迹”。当地的56岁农民薛飞斌表示,自己多年以来想在自家门口种庄稼的心愿终于实现了。

文章图片13

其实,当易志坚团队来到乌兰布和沙漠的时候,薛飞斌并不抱多大的希望,作为一名拥有25年治沙经验的老农,他已经经历过太多的失败了。

但是,当看到沙子被固定住、遇水能结成团状时,他知道试验已经成功一半了。带着这份希望,薛飞斌亲自购买种子试验,在半年后,种子已经顺利发芽并且生长极好。因此,他更加肯定,这个方法对庄稼没有任何的伤害。

村里人从试验田里看到了种庄稼的希望,他们都盼望着这项技术能够尽快推广。而且,这项技术的成本极低,每亩只要1500元到2700元的成本。

文章图片14

现在,在磴乌穿沙、阿拉善左旗附近,从卫星画面中可以看到,这里已经出现了一大片地毯式的绿洲。为乌兰布和沙漠吸引来不少游客。

这都是易志坚团队和乌兰布和农民辛苦实验劳作的结晶。

对此,易志坚谦虚地表示,黏合剂不能实现一劳永逸,但对土壤的改善却能起到极好的循环效果。只要能让植物的根部真正长到地里去,土壤里的微生物不断滋长,加上第二年后,植物根部在土壤里腐烂,就会不断加强土地的肥力。

文章图片15

在乌兰布和的实验成功之后,易志坚团队并没有停下脚步,反而向更艰难的沙漠——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进军。

人多地少,风大沙尘多,降水量远比不上水分蒸发量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和田县,成了易志坚的目标。这里的干部群众与风沙苦战多年,但是面对这样的恶劣环境,无论尝试过多少种方式,都无济于事。为了解决这一现象,国家支持当地政府出资引商,期望能寻到出路。

经过易志坚团队的努力,2021年,和田县的试验田里的农作物已经大片地成长起来,试验成功阻挡了沙漠的扩张。今年7月,红彤彤的高粱已经到了采收的季节,和田县的农民都流露出丰收的喜悦。

文章图片16

今年8月19号,“十四五”纲要中对我国的林业、草原保护发展提出目标:到2025年,沙化土地治理面积1亿亩。相信,通过“神奇胶水”的作用,“十四五”计划将会提前完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