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东垣效方集锦——凉血地黄汤

 大爱无疆寻易堂 2021-10-05

原文:《太阴阳明论》云∶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 。夫肠 者,为水谷与血另作一派,如HT 桶涌出也。今时值长夏,湿热大盛,正当客气胜而主气弱也,故肠 之病甚,以凉血地黄汤主之。

凉血地黄汤

黄柏(去皮,锉,炒) 知母(锉,炒,以上各一钱) 青皮(不去皮穣) 槐子(炒) 熟地黄 当归(以上各五分)上件 咀。都作一服,用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渣,温服。

【主治】饮食劳倦,脾胃阳气损伤,清气下陷,湿热下注之泄泻、肠癖证。表现为胸膈胀满闭塞,腹胀泄泻,或为飨泻,久之大肠排气澼有声,水谷与脓血下注,如唧桶涌出等症。

【加减】如小便涩、脐下闷或大便则后重,用木香、槟榔研末各1.5克,空腹或饭前温服;如里急后重又解不出大便者,当加芍药、大黄等泻下药;如胃虚不能食而大渴不止者,不可用猪苓、泽泻、车前子、滑石、通草等淡渗利湿药更劫津液,当用白术散中参、术、苓、草益胃中元气,木香、藿香助胃升脾;如发热、恶热、烦躁不安、大渴不止,脉象洪大,按之无力,或间有目痛、鼻干的症状,非白虎汤证,此血虚发燥,当用当归补血汤,黄芪30克,当归身6克,切碎,水煎服。

【方论】本方所治证是因饮食劳倦,脾胃阳气损伤,清气下陷,湿热下注,大肠津燥血热之泄泻、肠澼。治宜凉血和血,清热利湿,理气除重。方中黄柏、知母清热燥湿,治湿热泄泻、痢疾之本,为君药。熟地黄、当归养血和血,“行血则便脓自愈”,为臣药。佐以青皮理气行滞,以取“调气则后重自除”之效。加槐角人大肠血分,凉血为引,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凉血和血、清热利湿之功。使脾胃气虚下陷得升,湿热除,血热自降,气机通畅,则诸症自愈。

根据《福建中医药》2000,(5):7,阎健虹报道:运用凉血地黄汤配合清滋饮治疗青少年肛肠病出血66例,收到满意疗效。显效(服药1个疗程,症状消失)27例;有效(服药1个疗程,症状减轻,再服1个疗程,症状基本消失)38例;无效(服药1个疗程后,症状无改善)1例。处方:生地15克,赤芍15克,丹皮6克,水牛角30~60克,大黄5克组成。水煎服,每日1剂。清滋饮每天睡前服,2~6岁10毫升,7~14岁20毫升,15~18岁50毫升。2剂配合服用,3天为1个疗程。

根据《四川中医》1997,(9):48,黄建坤报道:凉血地黄汤治疗内痔出血属于湿热者35例,以凉血地黄汤为基础方:生地30克,归尾、地榆、槐角、天花粉、升麻、赤芍、枳壳、黄芩、荆芥各10克,黄连6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忌食辛炙肥甘厚腻及刺激性食物。随症加减:便血甚者,加白茅根30克,仙鹤草20克,侧柏炭10克;疼痛明显者加炙乳香、炙没药、甲珠各10克,去生地、天花粉;脱肛者加黄芪30克,柴胡15克;便秘者加大黄(后下)6克;湿热者加蒲公英30克,栀子、银花各10克。结果35例中,治愈32例,有效2例,无效1例。有效率97.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