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38陈何芳/邱敏:硕士生的人力资本对自信心有何影响

 高教课堂研讨 2021-10-05

关键词:硕士生;人力资本;自信心;影响

摘 要:硕士生的自信心受到自身人力资本的影响,升学成功、专业基础、成绩荣誉、实践经验和工作经历等,都发挥着中介作用。首先是“归因的影响”,成功入学产生近因效应;其次是“学业的影响”,专业基础提升学识成果;再次是“实力的影响”,成绩荣誉提供外在鉴定;又次是“经验的影响”,实践经验增强能力迁移;最后是“经历的影响”,工作经历提供社会教育。

硕士生个体的人力资本,主要通过个体以往的经验和成绩表现出来。这些经验成绩按照时间顺序,涉及到“成功入学”“专业基础”“在校成绩及荣誉”“实践经验”“工作经历”等。这些经验和成绩的差异,带来人力资本的差异,进而影响硕士生的自信心水平,呈现出一定的先后和因果关系。

一、归因的影响:成功入学产生近因效应

推免入学的硕士生会因为推免成功而增强自信心。关于推免入学体验,受访者表示推免入学没有考研入学的成就感强。虽然获取推免资格是对本科学习的肯定,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自信心,但增强效果一般。相对考研入学的学生而言,他们经历的困难较少,并没有“从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感觉。访谈中S1说:“我获得保送研究生资格纯属意外,所以能够报送并没有给我带来什么成就感。我觉得考研入学的同学,比推免生的成就感更强。他们需要打败一大批人,从众多的报考者中脱颖而出。而且他们在备考时牢牢记住了各种专业知识,比保研生基础强太多了。”可见,推免入学能够增强信心,但作用并不是太明显,因为推免生会发现知识储备不足问题,抵消了保研成功的信心激励效果。

统考入学的硕士生会因为考研成功而增强自信心。尤其是考入更高层次高校,这种信心增强作用更为显著。对考入低层次大学的学生而言,会降低学生的自信心,而对于考入同层次高校的同学而言,增强作用不大。S2说:“考研成功对我的心理影响挺大的。我能考上现在这所高水平大学,证明学习能力比较强,在学习方法和学习规划方面也没有问题。考研还提高了我应对困难的决心和韧性,现在我遇到一些困难,心态就会比较乐观。毕竟漫长的考研都成功了,眼前这些困难对我来说都不算什么大事。”但S3说:“我考了两次研究生,第一次想考985高校的会计专业,但没有考上。第二年考了985高校的人文社科专业,也没有成功。因为我本科是985高校,所以获得了高质量调剂的机会,就到了现在的学校。刚开学时我还挺失落的,跟本科同学相比,我这算高开低走,侥幸入学也还是吃了本科院校的红利,非常打击信心。”可见,并非所有考研成功体验都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于高质量调剂学生,学院或导师应给予一定关注,让学生平稳度过心理适应期。

二、学业的影响:专业基础提升学识成果

专业基础扎实的硕士生自信心更强。较好专业基础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但专业基础一般不会显著降低学生的自信心,因为并非受单一因素的影响,专业基础一般的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弥补专业基础薄弱环节。S4说:“我是跨专业的推免生,刚开始学习研究生课程时,存在很多困难。老师使用的专业名词都不能理解,学习起来比较费劲,也非常质疑自己的能力。幸好经过半年的努力,现在已经能跟上老师的进度,对问题也开始有了一点自己的思考。”可见,专业基础对硕士生有一定影响,较好的专业基础有助于提高硕士生的自信心,但基础一般的学生通过努力,也会慢慢增强自信心。

三、实力的影响:成绩荣誉提供外在鉴定

获得成绩荣誉的硕士生自信心更强。在校成绩与荣誉是学生能力最直接的体现,因而在校成绩越高,学生的自信心越高。而荣誉是外界对自己的肯定,并且是对自己学业生活的多方面认可,也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S5说:“在读研期间,我的专业成绩基本稳居年级前列,多次获得奖学金。而且我还参与了很多社会实践活动,也曾担任党支部书记、学生会主席,获得了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这些成绩与荣誉也让我感觉干劲十足、信心满满。”可见,硕士生与在校成绩与荣誉。因此,学校与老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类活动,在不同方面给予学生认可。即便学生在某些方面表现一般,在另一方面也能找回自信,从而促使硕士生增强自信心。

四、经验的影响:实践经验增强能力迁移

科研实践经验利于增强自信心。在参与论文撰写、发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学生对科研有了初步认识,掌握了相关科研技能与写作技巧,能够提升自身科研能力,从而增强信心。S6说:“我刚入学就参与了导师的课题研究。导师除了指导我学习,也鼓励我撰写报告和小文章。导师结合课题研究的实践,讲解了写作技巧、发表论文的注意事项等。这些教导让我对科研有了全面的认识,增强了科研信心。”可见,科研实践经验可以有效增强硕士生的自信心。因此学校与老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实践活动,给予学生关注和指导,有助于硕士生增强自信心。

社会实践经验利于增强自信心。比如本科阶段有相关实践经验的学生,在硕士生阶段可以得心应手地完成社团实践任务,表现的更为自信。再比如有过一段实习经历后,学生完成下一段实习的自信心也会更高。S7说:“我本科阶段参加了不少社团活动,而且是那种深度的参与,积累了一些活动策划的经验。这些过往经验非常宝贵,能帮助我高效完成研究生阶段的实践任务,在实践活动领域很有信心。”可见,相关社会实践经验可以有效增强学生自信心。因此,学校应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参与见习,丰富学生的校外实践经验。这样既能积累社会实践经验,又能增强就业资本。同样,学校也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实践,以煅炼组织协调与沟通能力,增强成长的信心与成效。

五、经历的影响:工作经历提供社会教育

拥有工作经验的硕士生自信心更强。工作经历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并且有一定工作经历的学生对学习更有规划,明确知道自己的发展目标,因而读研期间会不断努力实现该目标。S8说:“在读研之前,我有两年的工作经验。跟那些没有工作过的同学相比,我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就显得更加突出。而且工作经历让我更明白读研的意义,我选择读研,就是想在本专业继续发展下去,所以我的求知欲和投入度更强,也更有信心学好专业。”可见,有工作经历的学生目标感更强,其社会实践自信心更高。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梳理自身发展目标,做好学业规划,增强发展信心。

总之,硕士生的人力资本在不同层面有不同表现。“升学成功” “专业基础” “成绩荣誉”“实践经验”和“工作经历”都是人力资本的具体表现,也是影响自信心的重要因素。为了增强自信心,硕士生需要努力积累人力资本。主要途径包括:学好所学专业知识、拥有良好的学业表现、积极参与校内外实践活动,并努力拓展社会经历,等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