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孝顺

 廻峰山樵夫 2021-10-05

      胡老太75岁余,身体硬朗,牙齿坚固,一样吃锅巴,一样啃骨头。与村里老头打情骂俏,整天乐呵呵。唯一的遗憾就是女儿在日本,因为工作忙,加上新冠,回不来。想看一回外孙,只能看个视频,只要看一回,胡老太就乐上好几天,见人就夸。
      儿子整天在面前晃来晃去,不是打工就是种菜,孙子早出晚归,背个像登山运动员一样的书包,哼哧哼哧地像个挑夫在学校和家之间来回奔波。每天儿媳不是做家务,就是烧饭,伙食每天就是老三样:鱼、肉和蔬菜,蔬菜都是儿媳种的,胡老太认为不算钱也不值钱。

      她总觉得日子过得平淡,老吃同样的东西,面对的总是几个老伙计。面前又是不善于言辞整天在地里家里干活的儿媳,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反正孙子一回来不是喊饿,就是在书房做作业。
     唉!这日子乏味单调,没有一丝波澜和一道波纹。她想,就是水发臭或者冒个水泡也好,毕竟可以图个新鲜。
       这天,胡老太有些发烧,儿子安全帽和工装都没有来得及脱,急喉喉地从外地赶回来,生怕是新冠,赶紧叫车把胡老太送到秦淮县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好在经过诊断是普通感冒,医生说不要紧,多喝水,多运动,心情要乐观。儿子把老母送回家,取了一包药,又匆匆忙忙地准备回到工地。
      四子临走前嘱咐媳妇儿:“最近烧点好吃的,伙食变点花样,最好清淡点。母亲千万不要出去,就在门口走动走动,外面不安全。”说完又给几百元给母亲,又补充说:“如果要用钱,你只管说,我每个月发生活费呢。在工地我不用钱,自己带的有咸菜和腌萝卜干。”
       胡老太说:“我有钱用,饭菜都是英子弄,我不花钱。”英子是儿媳的名字。
      儿子只好把钱给英子,说:“有事你就打电话,我还要去工地,干活挣钱,少干一天,就少几百元。儿子眼看就要上高中了,过几年就要上大学,到处要花钱。”他又嘱咐:“母亲一定要照顾好,她老人家身体健康就是对我们家里最大的贡献。”
      儿媳点头,把丈夫身上的工装泥土拍拍,又把他的衣领翻过来,抹平了,说:“放心,家里一切有我呢。你去干活吧,注意安全。你那个高血压药不能断,每天按时吃。”丈夫点头,又跟母亲道了别。
      傍晚,夕阳挂在马占寺的山顶,西边的天空一片橘红。在村头小广场,吃过饭的老头老太摇头蒲扇,说着八卦,各自炫耀自己的子女,有说孝顺的,有说悖逆的。身体逐渐好起来的胡老太也加入了浑说的队伍:“指望儿子,哼,白养了一个白眼狼。只知道在外面干活,从来不顾自己。女儿前几天从日本还寄来了一包日本的纳豆,还有几盒日本的可乐饼,还是女儿孝顺。”
      顾老汉说:“你这就不对了,头痛脑热不是你儿子四子给你看,每天的饭不是英子烧,衣服不是英子洗?地里的活不是英子做?”
      胡老太一听更加来火:“那不是应该的吗?”

       周老太说:“子女这样行了,他们也不容易。看你家四子,又要打工,又要照顾家里,哪次你有个什么小病小灾的,他不匆匆忙忙赶回来。指望女儿,在国外寄点好吃的,管屁用,尽孝还是靠四子。你这样说四子就不凭良心了。”
      虽然大家这样说,胡老太总是觉得还是女儿好,只要女儿从日本寄点什么小礼品和食物,胡老太总要在村子里炫耀好几天,见人就夸,还顺便数落儿子几句。
       终于胡老太在某一天一病不起,女儿来信说因为疫情,回不来。儿子儿媳床前尽管侍候不停,但她总觉得还是女儿贴心。从日本寄来的糕点和食物,胡老太当个宝贝,尽管气息微弱,对女儿的孝顺还是断断续续地直夸。对儿子儿媳的屋里屋外忙碌视而不见,还经常埋怨这不周全,那不到位,骂骂咧咧。
      邻人曰:身边子女天天在一个锅里吃饭,一个屋里休息,对待父母平时并没有那么亲热,尽管也不可能像二十四孝里那样“戏彩娱亲”“埋儿奉母”“卧冰求鲤”,但最后给老人养老送终的还是身边的子女。至于不在身边的子女,尽管有孝敬之心,然而,偶尔孝敬之为能抵事乎,未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