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亲,是你决定了女儿能不能得到幸福

 记忆重组刘承洛 2021-10-05

写下这个题目,是因为前几天在咨询的时候的感触,让我觉得有必要告诉天下的父亲,如何好好去爱自己的女儿,如果有幸有了千金的话。这个咨询中的主人公是个大男孩(20多岁,在国外与女友一起读书)相恋5年之久的女友突然移情别恋,双方家庭都无法理解,尤其是女方的妈妈无法接受自己的女儿这种貌似冲动的行为。结果不出我所料,女孩与父亲的关系不佳,而这个女孩的新欢心理年龄明显比她大,对她宠爱有加,而主人公与女孩虽然是同学,却经常用理性的方式与女孩相处。有人对这样的女孩解释为她在寻找心目中的父亲。我不完全接受这种解释,但是,女孩心理上的确需要一个疼她、宠她的男人很有可能就是事实背后的真相。这让我不禁想起了以前干预过的另外一个极端的案例。

那个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个美若芭比娃娃的女孩阿玲。她第一次来找我时,她是因为滥用成瘾物成瘾由妈妈陪伴过来的。见阿玲的第一面,印象就很深,一个漂亮女孩,身材很瘦,长得像芭比娃娃,特别讨大家的喜欢。但比较明显的是,她面色很苍白,可能是因为滥用产生的类似贫血的症状所致。后来,在与她交流的过程中证实了我的猜测。原来,早在来见我的三四年前,阿玲因为听艺校的同学说吃了成瘾物可以减肥,而且很便宜,便开始服用成瘾物。因为吃了成瘾物后没有食欲,所以一开始感觉减肥效果很明显,不服用的时候也没有明显的不适,加上听朋友说吃这个药不会上瘾,于是阿玲就放心继续吃。

大约间断性吃了两三个月以后,阿玲服用成瘾物的频率变得高起来,几乎每天都在服用。有一天,她与朋友到外地玩,忘了带成瘾物,第二天突然感觉到全身发冷发热、打哈欠、流鼻涕、流眼泪,她以为自己感冒了。买了感冒药服用后,没有任何效果,症状却越来越重。她突然想到,“不会是成瘾物上瘾了吧?”心里一惊!!!她赶紧跑到药店买了一板,服用下去,神奇地是,这些症状就会很快全部消失了,她又恢复了正常的状态。这时候,阿玲慌了,马上到网上查“成瘾物是否上瘾”,一看傻眼了,原来成瘾物是可以上瘾的,而且自己的反应与网上说的成瘾物成瘾的症状非常像,她意识到自己已经上瘾了。阿玲的心情一下子沉重下来,不知道如何是好。她告诉我,她那个时候根本不愿意告诉爸妈。因为她与爸爸和妈妈的关系不好,尤其是爸爸。唯一的办法是试着自己去戒除,但反反复复的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严重的时候身体感觉有很多蚂蚁在骨头缝里爬,很痛苦。阿玲情绪渐渐变得很沮丧,但是随着用药剂量慢慢的增大,成瘾的症状也越发的明显。阿玲非常想戒掉成瘾物,但身体却怎么也戒不掉,陷入痛苦挣扎中的阿玲,到后来竟发展成为不再控制成瘾物的剂量,随意滥用了。

开始服用成瘾物,是因为减肥,而在成瘾无法戒断以后,滥用成瘾物便演变成阿玲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一感到心烦或者无聊的时候,就会随意滥用成瘾物,而且脾气变得非常暴躁,阿玲更有几次因为与妈妈发生激烈的冲突,大剂量服用成瘾物,以致出现癫痫发作。第一次看见女儿癫痫发作时,阿玲的妈妈吓坏了,赶紧呼叫120,等到120到了后,阿玲却醒了,因为家族里没有“羊癫疯”的病史,为何女儿会突发此症,阿玲妈妈很困惑。阿玲不愿意去医院,因为担心和恐惧,妈妈强迫阿玲到医院检查。阿玲非常抵触,没有跟专家说自己滥用成瘾物。专家没有找到其他导致癫痫发作的原因,就给阿玲诊断为“原发性癫痫”。阿玲为了消除妈妈的疑虑,便跟妈妈说,自己是为了减肥,吃的东西少,所以身体有些虚弱。妈妈看见女儿的确瘦了很多,心想女孩子爱美,减肥也是比较正常的,就没有太放在心上。

直到阿玲第二次癫痫发作的时候,阿玲的妈妈就开始觉得事有蹊跷。后来偶然在阿玲的包包里发现了成瘾物,上网一查,便知道了成瘾物是具有成瘾性的,而且一旦成瘾后就很难戒除。对一直在为女儿的身体担心的她来说,这简直是晴天霹雳,在跟阿玲大吵了一架后,阿玲的妈妈一边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边为女儿四处寻找方法。

辗转之下,阿玲妈妈联系上了我们。随后就带着孩子从东北赶来北京进行治疗。于是就有了开始的那一幕。治疗的过程中,开始很顺利,我们按照标准的流程进行。在这个过程中,阿玲将自己滥用药物的经过向妈妈坦白了。阿玲说,她曾经一天最多服用成瘾物达到30多片,正常情况下一个人一天只需服用1到2片,她这样的服用剂量,明显是滥用成瘾后的表现。妈妈知道了真相,非常后悔和自责,怪自己粗心,没有及时发现。我安慰她,许多专家都不知道成瘾物可以成瘾,何况是一个老百姓。

当时,阿玲还接受了心理干预(说实话,那个时候的心理干预技术与现在相比,相差悬殊。潜意识干预技术的真正突破,尤其是记忆重组技术)。在接受心理干预的时候,阿玲觉得自己没有多大问题,认为自己只是受到同学的唆使,才服用成瘾物而成瘾的,现在已经深刻意识到成瘾物的危害,后果是很可怕的,表示以后不会再去碰这些东西。

因为第一次来治疗我很重视,亲自给她做了心理干预。其间我了解到了一个重要的细节,就是阿玲在家找了一位比她年龄大四岁左右的男朋友。阿玲说,男朋友对她很好,但她的妈妈却嫌弃那男的配不上阿玲,于是反对他们在一起。母女为此大吵一场,妈妈在对她严厉指责之余,甚至还用妓女、婊子之类的脏话来骂她,这让阿玲无法接受,于是一气之下又吃上了成瘾物。

听完阿玲的描述以后,我觉得很不可思议,阿玲的妈妈在我的印象里,是一个大方、温和、有修养的知识女性,怎么会用这样恶毒的脏话来骂自己的女儿呢?难道仅仅是因为自己女儿找了一个家境不好,自己不认可的男朋友吗?在后来与阿玲妈妈的交流中,一提及此事,阿玲妈妈面带怒色,露出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经过一番内心的挣扎后,她终于敞开心扉地和我说起了此事。她说她发现女儿在谈恋爱时有一个规律,只要对方的年龄大她几岁,对她好,宠她,惯她,疼她,她便很快会和这个男的同居。而作为妈妈的她则完全接受不了女儿这种行为,她会觉得女儿这样太贱了,没有一点尊严,但是跟女儿讲道理她却听不进去,到最后两母女只得吵架收场。

听到这里,我也觉得作为正常女孩子,不太可能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认可一个异性,甚至同居,这一定和她的原生家庭即小时候的一些成长经历有关。因此决定要和阿玲作一番深入的交流,进而了解这事情背后的真相,才能更好的去处理阿玲滥用成瘾的问题。

在后续给阿玲做干预的过程中,阿玲说,男孩子对自己很好,比较宠爱自己的时候,那种感觉是很美好的。在我的提问下,阿玲说出了她小时候的一些经历。她说自己的父母虽然还是在家里住,但已经分居十余年了,已经离婚了。在分居期间,爸爸基本是不和妈妈说话,也几乎不与自己说话。在她的印象中,爸爸就没有抱过她,很少与她交流,总是冷冷的感觉。她渴望得到爸爸的关心,但内心又感到恐惧。而妈妈还是比较疼爱自己的。看到爸妈虽然共同居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但之间基本是视而不见没有交流的样子,她心里很难受。她感觉爸妈之间仿佛隔了一座无形的 “山”,看似无形,却着实阻断了情感的交流,因此两人感情就这样渐渐地淡化了。

当时的阿玲才十几岁,不明白父母之间为什么会这样,只记得父母在分居之前经常吵架自己丝毫感受不到家庭带来的温暖和父母给予的亲情。随着年龄的增长,阿玲慢慢地明白,父母这样分离式地生活在一起,是为了给自己一个看似完整的家。在感觉不到家庭亲情存在的情况下,阿玲一方面越来越想离开这个形同虚设的家,另一方面却也很渴望得到爸爸的疼爱与呵护,但爸爸却总是板着脸,对她不理不睬。久而久之,阿玲的内心变得很压抑,很无奈,加上就读艺术类学校后,其回家的次数就越来越少了。

听到这里,我个人的解读是:阿玲的内心是在寻找“爸爸宠爱自己的感觉”,但不能用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为“恋父情结”,因为,这不符合中国人的伦理观。因为从小缺乏父爱,内心的空缺非常渴望用爸爸的爱来填充,因此,她所需要的是爸爸的疼爱与呵护所给予的那种爱的感觉,而当在生活当中遇到的这样一位能给予她“爸爸的感觉”的男孩子时,便会本能低地产生出一种亲近感,无法克制自己内心的与他亲近的冲动。

根据我的经验,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女孩子,心理很容易扭曲,容易走极端。一个极端,可能会像阿玲这样,想找一个宠自己、爱自己的男孩子却缺乏理性,不顾一切。另外一个极端,会产生对男人的愤怒和怨恨。我曾经遇到几个类似案例。女孩患了大众通常所说的 “厌男症”。因为对父亲的怨恨很深,慢慢泛化到男同学甚至所有的男性。处理不当,在怨恨男人的基础上,这样的个案很容易演变成同性恋。因为这样的经历,阿玲在恋爱的过程中缺乏理性辨别,遇到比自己大一些且对自己宠爱有加的男孩,就条件反射式的渴望亲近,在此基础上就很容易与异性同居。

而阿玲的妈妈则是以大众化的标准去看待自己女儿的,因此便接受不了她的这种做法。这便导致她们母女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僵化。因此,阿玲越是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不好,就越是依赖于这个男性。进而,就强化了这种恶性循环。

后来,我和阿玲的妈妈说明了阿玲的心理症结,是因为他们夫妻之间的问题给孩子带来的情感缺失,并给阿玲的妈妈做了一番解释,让阿玲的妈妈不要再指责自己的女儿了,这样只会增加她们母女的矛盾。

紧接着,我就开始处理阿玲父女之间的关系了。和阿玲的妈妈商量以后,决定由我出面来联系阿玲的爸爸。在通话的过程中我就跟阿玲的爸爸讲述了他女儿滥用成瘾物的经过,“您的女儿在滥用成瘾物成瘾以后,为什么不敢跟家人说呢?主要还是因为你们一直没有建立起亲密的亲子关系。导致阿玲觉得在家里体会不到爸妈的关爱,你只是给了阿玲一个形式上的家,而没有以感情作为延续爱的基础。这让阿玲觉得在家里没有温暖和亲情。她再次滥用成瘾物复发,实际上根结还是这个问题。

所以,在此,作为父亲,你也要做出一些改变,来弥补你对孩子爱的教育的缺失。这样会更有利于阿玲的药物滥用成瘾问题的治愈。”我跟阿玲的爸爸说了这些并详细解释了她现在恋爱中的问题原因所在。阿玲的爸爸觉得我说的非常有道理,向我道歉,我说:“你向我道歉并不重要,你应该向你曾经的妻子和现在的女儿道歉。用你作为爸爸的爱来弥补你对女儿爱的缺失。”后来,阿玲的妈妈就跟阿玲的爸爸通了电话。阿玲的妈妈向我说了通话的内容,并说到她与阿玲的爸爸说了这么一番话:“刘承洛跟我们非亲非故,都可以为了孩子,给你打电话,这个电话他完全可以不去打。还要花费他的时间与精力。你应该向刘承洛学习,至少关心一下自己的女儿”。阿玲的爸爸很羞愧,分别向阿玲的妈妈和阿玲道歉。

把阿玲与她父亲的问题稍作处理以后,我紧接着就开始处理阿玲母女俩之间的问题了。在处理过以后,阿玲的妈妈在自己女儿寻找男朋友的问题上,就能够理解自己的女儿了。在此,也要让阿玲明白应该以理性的判断,来寻找自己的男朋友。不能因为对自己好,疼爱自己,就很容易对男生产生亲近感。要从多个方面去考虑,例如,性格、爱好、价值观等方面去综合判断。

时间过得很快,治疗了一个多月以后,阿玲就带着希望离开了。回到家里,她的爸爸也做出了改变,父女之间能够像正常家庭一样延续着爱的传递。大约四五个月后,阿玲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后更怀孕生子。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阿玲也渐渐发自内心地理解母亲多年来的含辛茹苦,与母亲的交流也就自然的更顺畅了。有了这种领悟以后,阿玲与老公在生活方面的交流,也变得更加的理性。

这个个案,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关键是作为一个父亲,一定要好好的去爱护自己的女儿,切记不能实施家暴,无论是对谁,这样会加剧女儿对父亲的恨意。如果能够让自己女儿渴望得到爸爸的呵护这种心理诉求得到满足的话,女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在选择异性伴侣方面就会变得很理性,不会轻易被异性的哄骗和忽悠所蒙蔽。反之,如果父母之间的感情维系得不好,很可能就会演变成像上面所说的一些案例一样,甚至走极端,如果再继发变成同性恋,那么问题就变得极其复杂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同性恋不一定是先天性的,也可能是后天性的。

所以,在此给大家一个提醒。喜欢一个女孩子,一定要慢慢的去了解她的心理、性格及原生家庭等因素。如果找到一位从小缺少父爱的女孩子,而且男孩子又比她大的话,就比较容易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在交往和以后的生活过程中都要比较好地维持这种状态。等到女孩子对于男方比较依恋的时候,便可以采取理性的方式,向她说明这其中的缘由,这样就有助于以后两人更好地生活。

当然,也不能完全地靠理性的方式去处理。前面提到的个案就可以说明这一点。那个女孩子和阿玲的经历是有些相似的,都是与父亲之间缺少沟通和交流,所以她渴望自己的男朋友能够宠爱她。但是这个男孩子又非常的理性,她讲道理也讲不过他,所以,这种烦躁的情绪累积到一定程度,就爆发了,最后出现分居后迅速移情别恋的结果。

在此,也提醒男孩子,在追求心目中的的女孩时,一定要了解她的原生家庭,以她能够接受的方式来相处,而不要一味强调理性,因为,恋爱中和婚姻中的女人是不讲道理的,这是女人的特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