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汉代乐府民歌
2021-10-05 | 阅:  转:  |  分享 
  
汉代乐府民歌“乐府”是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经乐府机关收集整理的汉代民间歌辞,后人称“乐府诗”或“乐府民间歌辞”。它们是一些流传在民间的无
主名的作品,其作者大都是劳动人民和一部分出身于下层社会的士人。两汉的乐府民歌犹如《诗经》中的国风,来自人民,是“感于哀乐,缘事而
发”的。这些乐府民歌以描写民间疾苦为主要内容,真实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如《十五从军征》有的乐府诗是反映男女爱情和被压
迫妇女的。如《上邪》、《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陌上桑描写了一个叫秦罗敷的采桑女子,巧妙地拒绝了太守调戏的故事。第一段着重
写罗敷的美丽。作者不是直接描写罗敷的容貌美,而是完全从虚处着笔。后两段表现罗敷的精神美。上邪写的是一个女子对爱情的誓词。
全诗只有三十五个字,用的是直白的口语,却有强烈的感染力。它使人感觉到,这个女子的爱情如同火山口喷发出来的岩浆那样炽烈,真足以流金烁
石。那种大胆追求、不顾一切的热情,令人惊心悸魄。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
与君绝!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和影响首先,乐府民歌是我国由《诗经》开创的现实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珍品。其次,汉
乐府民歌标志着我国叙事诗的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发展阶段。第三,五言诗的产生和兴起,是由乐府民歌开其先河,而扩大到整个文坛的。
《汉乐府》在叙事中的进步《诗经》中已有某些叙事成份的作品,如《氓》、《七月》等,但还缺乏对一个中心事件的集中描绘,有的仍是通过作
品主人公的主观倾述来表达的,只能说是抒情带有叙事成份。而在乐府民歌中,则已出现了由第三者叙述的故事作品,出现了人物对话和有一定性格
的人物形象,有比较完整和发展中的故事情节。如《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等,都是艺术上很高的叙事作品。《汉乐府》在形式上的价值汉
乐府民歌的形式是自由多样的,它以杂言为主,并逐渐趋向五言。汉乐府的杂言体,到了唐代则发展出自由奔放的所谓“歌行体”。同时,汉乐府民
歌中出现了不少完整的五言诗。五言诗虽比四言诗仅多一个节拍,但却便于把单音词和双音词组合起来,既寓变化于整齐之中,又适应了当时社会语
言的发展,扩大了诗歌的容量。(当时双音词已逐步增加,而动词又多保持着单音形式)《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
言诗的最高艺术成就。《古诗十九首》之名,最早见于梁萧统的《文选》。《古诗十九首》的内容主要反映的是当时中下层知识分子的生活
和思想感情,概括地说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写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一是写求官不遂,仕途失意的苦闷和悲哀。《古诗十九首》的艺
术成就它是我国文学史上早期文人五言诗的典范,为五言新诗体的发展起了奠基的作用。它的主要艺术特点是长于抒情。它的风格平易淡远,语
言浅近自然,没有刻意雕饰的痕迹,却往往表达出十分复杂曲折的思想感情,所谓“深衷浅貌,短语长情”(陆时雍《古镜》)。《古诗十九首》所
以取得这样卓越的艺术成就,主要是它吸收了乐府民歌中的某些抒情技巧,保持了乐府民歌的朴素自然、平易流畅的特色。但是这些作者又有着较高
的文化修养,因此,在工整、细致方面又有所提高。《行行重行行》写思妇怨别:“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
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献花(0)
+1
(本文系守愚之人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