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林党人的盟友左良玉,享誉“明末活化石”,为何坐视崇祯殉国?

 东海寻人 2021-10-05

  左良玉有一个外号,叫“明末活化石”,读懂了他,便基本了解了明朝灭亡的死局。崇祯帝的死,左良玉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他又不是唯一的责任人。

  无人响应之困局

  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势如破竹,不断逼近京师。崇祯帝被吓坏了,四处发出勤王令,竟无一响应。

  按照当时的形势,可进京勤王的军事力量主要有三支:

  第一支是防御强敌大清的长城边军,主要在燕山山脉长城附近;

  第二支是江北四镇军,主要在江淮一带;

  第三支是左良玉军,主要在湖广一带。

  然而这三支军事力量,都有各自复杂的原因不肯或者不适宜前来勤王。

  长城边军不宜调动

  大明与后金围绕关锦防线展开激烈的攻防,有来有回,但是因为有孙承宗、袁崇焕、毛文龙等名将死守,后金(大清)始终无法突破。但大明大量的财政与人力都耗在这里了,内部又天灾不断,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朝廷可调动的兵力与财力常常捉襟见肘。

  动用边军来防御李自成,就意味着大清可以很顺利突破关锦防线,对京师的威胁极大。因为八旗兵战斗力要比李自成的农民军强悍,关锦防线应该优先保障,所以边军是不能动的军事力量。更何况边军情况也很复杂,崇祯帝似乎有点号令不动。

  内斗削弱长城边军实力

  此前防守关锦防线因为有孙承宗、袁崇焕,对清军的伤害很大,而且还有毛文龙等人在海上形成掎角之势,钳制着清军,使得他们寸步难行。但是袁崇焕跟毛文龙起了冲突,借机杀害了毛文龙,这种掎角优势就丧失了。随后后金使出反间计,崇祯帝处死了袁崇焕,使得关锦防线就剩下孙承宗这个可靠的大将。

  因为孙承宗跟袁崇焕曾是上下级的关系,属于同一个阵营,所以被魏忠贤的阉党忌惮。孙承宗因此屡屡被诬陷,或是贬官,或是辞官,极大地限制了其才能的发挥。1638年孙承宗辞官回到家乡高阳,清军看准机会大举进攻,他率领家人帮忙守城,最终殉国,大明失去了擎天一柱。

  自此关锦防线再无可靠的大将,而边军内斗又引发了一部分将领投降大清,导致剩下守将只有拥兵自重的吴三桂之流。说实在的,崇祯帝一系列操作也寒了边军将士的心,逐渐指挥不动他们了。

  江北四镇水很深

  江北四镇军的情况也有边军类似,一部分属于阉党的,一部分偏向东林党,互相之间倾轧,也十分不团结。

  此前魏忠贤为首的阉党确实坏,但他们是有自己的一套勉强维持腐朽统治的方法,还能延缓大明这栋大厦倒塌。崇祯一上台就把魏忠贤及其党羽给灭掉了,一部分逃脱清洗的阉党,诸如阮大铖之流便先后依附东林党以及马士英等势力。东林党人先是接受了阮大铖,后又排挤出去,其行为模式也很令人迷惑。

  而马士英背后的势力可以追溯到万历皇帝留下的两大坑之一的福王朱常洵,东林党人背后的势力可以追溯到朱常洵的兄长朱常洛,也就是那位一月天子。这两派实际是势同水火的,矛盾难以调和。而崇祯帝都得罪过他们,也有点叫不动。

  再说了江北四镇军战斗力实在差,连李自成的农民军都不如,更别说突破李自成的防线救援京师了。

  剩下的左良玉军更是不得了,反而是最令崇祯帝头疼的。

  将崇祯帝气得发昏的左良玉

  左良玉参与过对清作战,立过军功,因而一度受到崇祯帝青睐,委以重任接替孙传庭镇压农民起义军。孙传庭也十分厉害,与孙承宗、袁崇焕都是大明最后的三根柱子。孙传庭打败初代闯王高迎祥,一度使得农民起义跌入谷底。但崇祯帝随后猜忌孙传庭,关了三年左右。如果不是因为李自成崛起,崇祯帝无大将可用被迫启用孙传庭,孙传庭估计会被一直关到死。

  可惜的是孙传庭最终还是兵败潼关,随之阵亡,大明终于还是失去了第三根柱子。而剩下的全是投机分子,哪里保得住这栋大厦。

  左良玉就是这群投机分子中的佼佼者,且是典型的代表。在早期镇压农民起义的战争中,左良玉还是比较卖力的。但随着时间推移,他掌握的兵权越来越大便开始拥兵自重起来。

  李自成从关中地区向中原进军,左良玉曾进行抵抗过,但一交锋便发现对方太强了,马上转为消极抵抗力图保存实力,退守襄阳。这使得李自成顺利突破防线,进入中原腹地,离京师越来越近。

  崇祯帝屡次下旨让左良玉攻击李自成,但他也只是做做样子就回去了。不过李自成深知此人虽然摇摆不定,但始终是个威胁,就主动出击灭掉了左良玉本部军队。

  左良玉失去了战斗力比较强的正规军,就只能龟缩起来,向楚王借兵借粮。结果没钱,左良玉就纵兵抢劫,筹集军费,再次将扩充到20万兵力。但这里面水分很多,根本没有20万,而且大部分是流民战斗力跟正规军差了十万八千里。

  左军外战外行内战内行

  由于战斗力太差,打不过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左良玉也不敢主动出击了,任凭崇祯帝怎么召唤都不响应。但是十几万人(或者几万人)总要吃饭的,没钱了就只能去抢了,结果就是一路作恶。

  公元1644年,孙传庭阵亡之后的五个月,崇祯帝在景山自缢了,大明也宣告灭亡了。这个时候马士英、阮大铖拥立福王朱由崧建立南明的弘光政权。左良玉随即眼前一亮,便毫不犹豫地扑向南京了。

  左良玉的动机其实很简单,就是想拿下南京,开启他的皇帝梦。为了达成这个目的,他还跟东林党人结为盟友。东林党人跟马士英是对立的,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他们也乐于接受这个盟友。

  北方有李自成、大清虎视眈眈,都这个时候了,还在内斗,你说大明还有救吗?

  左良玉身上的投机、自私、不顾大局等等各种行为,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明末现状,也难怪会被称为“明末活化石”。最可笑的是东林党人及其余孽最后大书特书称左良玉为忠臣,连修《明史》的史官们都觉得咋舌。

  总之就是像左良玉这样的一群人在大明的历史舞台上,只会加速明朝灭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