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季散语】任中恒︱李云龙《灵之游》读后——对书中诗词情感与诗的风格体悟

 陈晓春 2021-10-05

 


李云龙《灵之游》读后
——对书中诗词情感与诗的风格体悟

文/任中恒

读了李云龙教授的《灵之游》这篇著作里面的那些古风味十足的诗歌,深深地被李老的文采及炽热的情感所吸引,并为那些书信和诗词感赋中所喻含文化精神和人性内核而感动。从他的字里行,我们间隐约看到到一个背负出身包袱的弱冠学子,迈着沉重地步履,一路艰难从龙江走出,一步步向科学殿堂攀爬而来,所走过的六十年的路程,让我们切实体味了什么是“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那句经典名句的内涵。看到了李云龙重负之下,砥砺前行的孤单身姿。也透视了李云龙教授是怎样“走出平庸入主流,追求卓越成栋梁 ”的一路不息努力,最后取得事业上一路鲜花和掌声。读李云龙的《灵之游》,切实受到一次灵魂的洗礼。我们从中感知了李云龙在逆境、顺境环境下学习奋斗、努力拼搏的态势和锐意进取的初心理念。    

文章里李云龙记述自己了一甲子时空内的在学校、工作、亲情、爱情的历程。

那里青春爱情的初恋,那一段无奈而痛心的割舍,让他的文章更加引人入胜。他刚刚步入大学就遭受了人生一次恋人离去的痛苦折磨。从景星宣布离开那天,他在路口偷偷看着恋人背影缓缓离去,他可望而不可及那种囧态,站在那里,心头那种种哀婉凄切,戚戚楚楚,那种无可奈何奈花落去的失落,让我们读着读着不由自主的产生怜悯和同情之心。    

从他们25年后来往书信和来往诗词中,我们看到了李云龙的情感,看到了海燕的心思细密和睿智的诗才,海燕与李清照写出的《一剪梅》情感同出一辙,情丝的状态酷似同遇:

李清照说: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同样的海燕在孤独的日子里,也哀叹凄苦中喊出:

哭声地

叫声天

五味杂陈

一天天

在水一方多绵长

柔弱女子谁可怜

  

海燕那种无奈、无助、悲戚、怆然令人心痛,我们不得不对那种忍心割情之手,充斥愤懑怨恨之意。

初恋爱人在政治重压下,在爱情与父亲前途的重大抉择面前,她选择了割舍爱情了,让父亲“下楼”,走出政治羁绊。无奈之下与李云龙划清界限,与真情诀别。为此,李云龙最初的挚爱--海燕凄切的离开了。  

那种政治氛围,俩人由于被定位的阶级不同,出身烙印无法抹去,红色与黑色的底色无法融合,于是,双方都成了政治运动的受害者,使理想观念相近、文化素养相同,感情意识浓厚的一对鸳鸯及美好姻缘被无情拆散!

怪谁呢?怪就怪那次四清运动的敲钟人吧!这钟声送走了一段恋情。

后来,二十五年后,在省城的菜市场偶遇,缘分在惊喜中延续。海燕见到李云龙之后写下:

    

鬓染秋霜重相逢,

初恋幕幕液晶中。

狂风暴雨无情剑,

斩断情缘各西东。

    

多年后重逢,俩人旧爱在腹中千回百转心里,喜悦、酸涩、凄凉都含在里面。

凡是读过宋代诗人陆游与唐婉的在沈园相遇的爱情故事,知道他俩在壁上写下爱情绝唱《钗头凤》的人,就会把陆游与唐王和当下的李云龙与海燕偶遇相比,那种无奈离别,那种昼思夜想,那种丝丝缕缕难以放下的思恋。是多么相似。

陆游为此写到“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这是想封建礼教发出悔过、抗拒、呐喊。

而唐婉写道;“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华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陆游、唐婉都对那恶毒的东风、恶化的人情,致使恋人割情,发出悲壮的谴责。

海燕、李云龙所谴责的无情剑,就是那场运动,更是对“四清”发自心底的凄惨控诉。

四十年后,“乌云遮天今又散,芙蓉花谢再重开” 是命中注定还是老天有了一份同情心,让他们第二次握手,重启了一段精彩的人生,从分别到复合,整整走过四十多年。这一幕幕的过往,被剪断的爱情,突然天赐复活,这种渊源与巧合,简直比导演编辑的剧本还离奇,比电视剧的复杂故事更出色的,他俩的经历真实的变成一幕精彩、大有看头的龙江传奇悲喜剧。

李云龙与海燕,发生的离别情节,被著名诗人汪国真《剪不断的情愫》言中了,好像为他俩再次相逢时写的注脚,那时他俩的心情与那首诗多么相似!    

李云龙和海燕心里已为这一次割断的恋情,将是俩人永远的分离,有着楚河汉界,不可跨越的遗憾。双方只有把那段恋情深深地埋在心底,往事只堪回忆,只有在夜里,才能回放孤芳自赏携手城南的旧影,被汪国真的一首诗,如同李云龙与海燕再次相见的自画像!

    

《剪不断的情愫》

——汪国真

原想这一次远游

就能忘记你秀美的双眸

就能剪断

丝丝缕缕情愫

和秋风也吹不落的忧愁

    

谁曾想  到头来

山河依旧

爱也依旧

你的身影

刚在身后又在前头

    

别离几十年,再度重逢,悲喜交加的心绪,足以与陆游   唐婉沈园相会墙壁题诗的场景相同,九百年前沈园那一幕,在哈尔滨菜市场又一次重演,那种离别重逢之情,灵魂出窍的离恨割痛,从李云龙海燕书信里已经可见一斑。

在李云龙的诗歌里我们也同时看到了原配夫人梦芝的那种性格,反映出梦芝的聪慧、直率和执著,也了解了李云龙对梦芝的依恋,看出他们情感十分深厚,他的妻子患癌症之后,经过全力抢救,最后无力回天,他对亡妻那份不舍全然表露出来,在《念妻赋》十几首诗中,凸显了那种刻骨铭心的温情绵绵,那种悲痛欲绝哀悼与不舍,让读者为之潸然泪下,他的《哭梦芝》《思妻》《遗物》《感殇》《百天祭》都把对妻子的留恋和思念,如诉如泣的吟咏出来,看到李云龙那一刻的沉重心情十分令人同情。     

我们从他的两段爱情,生别、死离、梅开二度的过程中,真切的体会了李云龙的内心世界,他感人肺腑的回顾、凭吊、缅怀,及其触碰心底的凄凉吟诵,凝聚在书信里和诗词中都是满满的激荡情愫。让我们直观一个终身追求科学事业铁血男儿,在爱情方面也有柔情似水的一面,也有哭泣、悲哀、痛心的常人情感,那些文字、那些往事,着实令人心动和怜悯 。在亡妻百日祭时,他重叠写下三句牵挂、三句思念,情感上令人怆然,凭吊诗,又一次让我们洞悉了李老对梦芝的忠贞和那种捶胸顿足的懊恼与思念。     

李云龙无论是面对初恋情人海燕离去归来,还是与发妻的生死离别,我们见到他那种丝丝难舍、缕缕牵挂,情感绵绵显露得一览无余,这些真情都源李云龙人性敏感的心灵,因此才能把心里的伤痛变成浓浓的血色墨汁,流淌在多情的笔尖上,写出这样美丽缠绵,儿女情长,纯情牵挂的诗篇。

两段恋情过后,李云龙与海燕第二次握手,他们的诗变成了心里对爱的呼唤,爱情促进俩人妙笔生花,来往书信及那些歌赋合成绮丽多姿的精彩诗篇。    

从《灵之游》的两地书和诗歌来看,如果说李云龙教授是思维缜密、科研成果出色的大学理科生毕业,莫如说李云龙就是一个文思敏捷、条理清晰、大气豪放、情感炽热、落笔华丽的文科生出身。特别在祭奠亡妻的诗词中显示李云龙的文采和厚重的文化底蕴。    

李云龙在济南工作之余想起亡妻就要百日祭了,自己在心里默默的对亡妻说;“梦里偶相见,醒来更伤感----企盼有来世,比翼在人间”,还有“今逢祭日思往昔,同舟共济半世纪”,另外“深知君去不复返,晚程孤寂是难耐”等等,对亡妻一往情深,可见亡妻对他的影响有多么重要,情感有多么深厚,用字字血,声声泪来形容李云龙祭奠亡妻的诗词一点也不过分。  

李云龙写诗填词的笔法纯熟,文字简约,表达指向明确,用直白的语句,表达一段段真情实感,一段段平实画面,而且让人感动至深。他不拘一格,并没有采用那种苛刻的格律、绝句和平仄、对仗。而用古风的架构与现代诗的手法去写,不愿受到条条框框桎梏,撇弃隐晦、暗喻、苦涩难懂的传统,直接抒发感悟情怀,以写实为主,兼顾意境,运用古风而不拘于古格律,不受呆板形式束缚,追求真情与感悟,这样,使得李云龙个人所要表达的心里精神,得到尽情的发挥。我为李老写诗深度的情思,情感奔放的风格表示敬意,并为不落俗套的不羁风格点赞。


作者简介

任中恒,笔名耕牛,1953年3月生人。做过企管、党办、行政办的工作,机关退休公务员。在《黑龙江粮食经济》《齐齐哈尔社会科学》《黑龙江商业经济》等刊物发表科技论文几十万字。创作了近百万字的历史探索、散文、小说、评论、诗歌等作品,在相关的杂志或网站发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