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大名绣之蜀绣 (9)

 掌染草2012 2021-10-05

蜀绣汉式氅衣

在明清时期的刺绣服装中,有一种主要流行在汉族区域,女人穿的外套。因为这种衣服流行时间长、区域广,穿着没有限制,所以传世量很多,刺绣纹样也很多,有花鸟纹、禽兽纹、人物花卉纹等各种吉祥纹样应有尽有。刺绣的工艺和图案内容非常丰富,但款式比较单一,身长都在三尺三寸左右,圆领对襟或大襟都是平直宽袖,大部分带有挽袖。因穿用时罩在外面,北京业内人和这种衣服也叫氅衣。

在宫廷女装的称呼上,业内把两侧开裾、长至脚面的衣服叫氅衣,而汉人穿用的这种衣服,过去传统的业内始终也都叫做氅衣,所以我们称呼为汉式氅衣。

主要流行区域也是黄河中下游汉人集聚的地区,其它地区也有,只是相对较少。通过对一些书画、老照片的参考,这种款式的衣服应该全部是女人穿用。有很多上身穿氅衣。下身穿裙子的老照片和名人字画等历史资料。到民国时期仍有人这样穿。

图片

石青色三蓝蜀绣氅衣;身长103cm,通袖长142cm,下摆宽95cm。

这种汉式八团的氅衣和宫廷八团服装有区别,宫廷女氅一般都是身长至脚面,身长约四尺三寸,并且有马蹄袖,而汉式氅衣一般身长约三尺二寸,多数配挽袖。

图片

采用五彩打籽绣的风格,绿色相对较多。牡丹花的层次明显多于苏绣,打籽工艺较为松散,部分叶子采用一半深,一半浅的绣法,立水也是用横向的针法,这些都属于蜀绣的特点。

图片

石青缎地蜀绣汉式氅衣;身长112cm,袖长140cm,下摆98cm

蜀绣风格的汉式氅衣经常用松鹤延年的内容。此氅衣虽然绣工并不精细,但图案和色彩很显华贵。下摆采用亭台楼阁、花草树木的题材,很有生活气息和想象空间。这种构图形式是蜀绣常用的风格,穿着时下身配用马面裙。

蜀绣椅披

图片

早期桌裙椅披图案多数用仙鹤、麒麟纹,工艺多为缂丝或织锦,刺绣工艺相对较少,应用范围也局限于社会上层,产品数量有限,织绣工艺也规范精细。大约到清乾隆时期,龙纹桌裙逐步增多,仙鹤纹慢慢减少,逐渐的由龙纹取代了仙鹤纹样,而麒麟的纹样基本保留。缂丝织锦的明显减少,刺绣工艺的桌裙椅披增多,但多数刺绣工艺的质量不如以前。嘉庆道光时期,仙鹤纹早已不复存在,龙纹、麒麟纹也越来越少,逐渐由牡丹花鸟,以及各种吉祥纹样所取代。使用的人群也逐渐增多,在一些地区很多家庭都有使用,桌裙椅披的产量明显加大,产地也随之猛增。传世量也很多。

早期绣八仙人;

图片

蜀绣八仙人;

早期的八仙大部分都骑着麒麟、狮子等各种野兽,到清代晚期就没有这种骑兽的题材了,换成各种站立的姿势,但人物越来越多,有八仙、十一仙,十三仙等。刺绣八仙既有深刻含意,又能作为艺术品和纪念品。尽管构图方式人物姿态等在不断变化,始终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从明代开始,八仙题材的绣品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

裙子

图片

蜀绣裙子;

蜀绣的民用绣品有比较明显的商品特点,追求用最低的生产成本绣出最好的产品。整体图案匀称,色彩鲜艳,我们知道,图案和色彩一旦形成规模是不会耗费很多工时的,但是刺绣艺工必需一针一线的完成,所以绣工比较粗糙,这就节省了很多生产成本,符合市场规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