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5名湖北残疾人运动员备战全国残运会 残奥冠军东京归来再战西安凤凰网湖北

 君临天下100 2021-10-05

原标题:105名湖北残疾人运动员备战全国残运会

残奥冠军东京归来再战西安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陈倩 通讯员 何莉莉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刘中灿

因为疫情的影响,东京残奥会推迟,与在西安举行的第十一届全国残运会暨第八届全国特奥会几乎“无缝衔接”。所以,湖北残疾人运动员连国庆长假期间也在抓紧备战,向又一座领奖台发起冲击。

第十一届全国残运会暨第八届全国特奥会设45个大项,其中开幕式主赛期间将举办20个大项比赛。湖北将派出105名运动员,参加13个大项的比赛,其中残奥项目4个,大众项目2个,特奥项目7个。近日,极目新闻记者采访从东京赛场归来的残奥冠军袁伟译等多位残疾人运动员,了解他们备战残运会的故事。

从东京归来,两位湖北运动员隔离中全力备战

第十一届全国残运会将于10月22日在西安开幕。湖北参赛的运动员中,参加了东京残奥会的袁伟译和章莹,归队时间是最晚的。直到9月底,他们才结束隔离,返回各自的运动队备战。国庆假期对他们来说,是最后冲刺的时间。

小队员倒立练习强化体能

小队员倒立练习强化体能

从东京回来之后21天的隔离,对两位运动员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在东京残奥会为湖北拼下首金的袁伟译说,由于防疫隔离的要求,21天里不能离开房间,特别是作为游泳运动员,不能下水训练,很影响竞技状态。隔离期间,在国家队教练组的指导下,他每天都要进行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相结合的帕梅拉模式训练,来保证身体机能。但是这种训练每天只能持续一小时左右,而且无法取代下水训练。“相比在湖北省队的队友,我这段时间的训练强度肯定是跟不上的。”袁伟译说。

轮椅竞速运动员章莹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平时的训练都是在室外场地上进行,而隔离期间,房间里显然没有开展器械训练的条件,这点对他的影响尤其突出,因为对轮椅竞速运动员来说,轮椅就是他们的双腿,长期训练培养出的手感是驾驭轮椅“飞”起来的关键。在国家队教练的指导下,章莹每天通过仰卧起坐、俯卧撑、韧带拉伸等训练,保证身体的基本力量不出现大的下滑。

归队之后,留给两位运动员的备战时间只有20天左右,这也给他们提出了新的问题。袁伟译说,归队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尽快恢复下水训练,找回状态。“长期不接触水,状态肯定会受影响,但越是临近比赛,越是不能着急,不给自己压力反而更有利于恢复。”章莹坦言,自己现在的状态还达不到最好的时候,但是不能放弃,还是要利用国庆期间的训练,上一上强度,争取尽快恢复。

队员们在教练指导下进行双人跳绳训练

队员们在教练指导下进行双人跳绳训练

训练安排满,上届残运会冠军们再冲金牌

在2019年第十届全国残运会上,来自武汉的柳萌在乒乓球TT9级女子双打获得金牌。今年,她已经跟随武汉市体育运动学校的健全人运动员训练了5个多月。

在训练期间,柳萌经常通过热身赛来调整状态。国庆节前,她在宜昌参加了热身赛,国庆长假期间坚持训练。国庆假期结束后,她还要返回武汉参加另一轮热身赛,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

上一届残运会,柳萌获得一金一银,这一届她依然把目标瞄准金牌,“争取打到最好”。据了解,湖北省残疾人乒乓球队的其他队员也在宜昌集训,争取最好的成绩。

同样来自武汉的姚十斤,在上一届全国残运会上获得男子坐姿飞镖的金牌。赛后,武汉市江岸区后湖街道淌湖村(淌湖实业)奖给他的18万多元奖金,他将其中的10万元奖金捐给村里的老人们。

58岁的姚十斤,是湖北残疾人飞镖队中年龄最大的选手。飞镖队教练凌虎介绍,目前运动队每天晚上要训练3小时,白天在完成基础目标练习后,会分成两个梯队,采取交叉比赛的方式,查找实战中暴露的问题,调整队员心态。相比其他运动员,姚十斤的恢复会慢一些,上量之后他比队友们练得更辛苦,但他不叫苦,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今年在男子坐姿飞镖中,另一名残疾人运动员冯军卫的状态也不错,他和姚十斤组成“双保险”冲击金牌。“我们提出的目标是保三争一,在确保奖牌的前提下,全力冲击冠军。”凌虎说。

国庆不放假,盲人跳绳队有四年级小学生

“注意动作,数到第20下可以加速了。”10月3日下午2时许,在武汉市盲童学校,教练易文清正在指导孩子们练习双人跳绳。在将于10月举行的第十一届全国残运会上,来自武汉市盲校的10名运动员将代表湖北省参加盲人跳绳比赛。他们中最小的还在上小学四年级,年仅10岁。为了在比赛中赛出水平,展现湖北风采,孩子们已经努力了很久。

当日,易文清和谢钧教练带领着孩子们反复练习。他们告诉记者,疫情推迟了原定的集中训练,从9月份开学以来,孩子们都是一天三练,早上6时不到就开始跑步练体能,下午重点冲刺跳绳的速度,晚上巩固练习花样动作。

盲人跳绳和健全人跳绳一样,都需要反复地练习,形成肌肉记忆,才能提高速度,让花样动作更容易完成。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多的练习时间,易文清和谢钧原本打算利用暑假集中训练,但突如其来的疫情,让集训不得不推迟。

在推迟集训的时间里,孩子们只能在家练习。为了尽量不影响他们的训练,教练想了很多办法。易文清自己在网上收集了很多相关的跳绳视频,研究透动作后,再通过网络告诉孩子们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孩子们在家里练习,家长拍下训练视频,发给易文清指导纠正。这样的“云指导”持续了一个半月左右,直到开学。回到学校的孩子们,也加快了练习的进度。

谢钧介绍,盲人跳绳分为长绳集体、集体花样、单人速度、双人速度、双人花样、个人花样等多个项目。10名运动员中,既有第一次参赛的小选手,也有曾参加过上届残运会的“老”队员。在2019年第七届世界盲人运动会暨第十届全国盲人运动会跳绳比赛中,张雅婷和徐思搭档获得双人花样跳绳的二等奖。今年,张雅婷将和双胞胎姐姐张雅倩冲击好成绩。

虽然训练时两姐妹的配合很默契,但她们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初学的时候因为两个人的动作跟不上经常被绳打,“一天跳二三十次,每次都会被抽到,打到身上还是很疼的。”但是姐妹俩从不叫苦,半个月左右就能基本掌握动作要领。

为了把疫情耽误的训练时间赶回来,今年国庆节,孩子们也不放假,每天都会有老师和教练带领他们训练。武汉市盲校体艺处主任张龙说,老师和教练们轮班,要把孩子们的成绩再提高一点。

10月20日,孩子们将出发前往西安,10月22日全国残运会开幕后,他们就将投身比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