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March of the Volunteers,国歌歌词为什么有两个英文版本?

 阿则外英语笔记 2021-10-05

中国的国歌名为《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最初是作为 1935 年的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之后在中国各地传唱。

在1940年,美国的著名黑人歌唱家 Paul Robeson 保罗·罗伯逊也曾演唱过《义勇军进行曲》的英文版本,并在1941年录制了唱片,名为《起来》。

《义勇军进行曲》很早就被翻译成英文,标题都是 March of the Volunteers,但具体的歌词却有多个版本,常见的有下面两个。在措辞上,这两个翻译版本略有不同,通过对照比较可以从中领略不同的理解和措辞方式。

第一段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较早的译文:

Arise! All who refuse to be slaves!

Let our flesh and blood become our new Great Wall!

As the Chinese nation faces its greatest peril,

All forcefully expend their last cries.

新近的译文:

Arise, we who refuse to be slaves!

With our very flesh and blood, let us build our new Great Wall!

The peoples of China are at their most critical time,

Everybody must roar defiance.

第二段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前进!进!

较早的译文:

Arise! Arise! Arise!

Our million hearts beat as one,

Brave the enemy's fire, March on!

Brave the enemy's fire, March on!

March on! March on! On!

新近的译文:

Arise! Arise! Arise!

Millions of hearts with one mind,

Brave the enemy’s gunfire, March on!

Brave the enemy’s gunfire, March on!

March on! March on, on!

措辞上的对比

从语言措辞来说,较早的译文,似乎更加 Idiomatic、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例如,“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在英语中更倾向于说成 Let ... become...; 相比之下,Let us build... with... 的说法会显得有些 Literal,过于强调“修筑建造”的这个 Metaphor 比喻。

在表达“最危险的时候”时,较早版本中的 Greatest peril 也要比新近的 Most critical time 更 Specific 具体一些。

较早的译文版本,翻译的风格更加 Liberal 自由灵活,例如在表示“万众一心”时,加入了 “Beat 跳动”这个动词。而新近的版本,则更加紧贴原文,甚至使用 Gunfire、而不是更简单常用的 Fire 来表达“炮火”。

如何挑选?

单纯从语言来说,我觉得新近的版本,翻译的痕迹要更加明显一些,在表达上更 Literal,但也更加忠实。

而较早的译文版本,在比喻修辞、词语的选用等方面,都更加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更像是由英语国家的 Native Speaker 所写的英语。

如果需要国歌的英语译文,我还是倾向于选择新近的版本;因为这个版本出自政府部门的网站 http://english./audio.

关于翻译、以及其它各种各样的语言文字工作,一个基本的常识就是,就官方正式发表的文字,要尽量以权威出处为准;这个原则既适用于政府部门,也适用于公司企业、社会组织。

这个常识原则,有些“翻译爱好者”经常会忽视,而花费时间精力去争论探讨语言质量。很多时候,Translator 所需要做的,是“忠实可靠地引用”,而不是“翻译、创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