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过杭州文史界多位专家老师五年的共同努力...

 grandy3hz 2021-10-05
经过杭州文史界多位专家老师五年的共同努力,艮山门外机杼文化唯一遗存建筑、清末经典江南民居陈家大院,终于被列入杭州市历史建筑保护名录。这块由杭州市人民政府所立的保护建筑碑,标示时间是2018年12月,而我在2020年5月份去查看陈家大院时,我还未发现这块历保碑,可能是时间上推而立。不过,艮山门外唯一的机坊遗存建筑和清末经典江南民居终于成为杭州市的历保建筑,我们的心血没有白流,为杭州人民留下了一处内涵丰富的乡愁文化园地。

陈家大院简介

陈家大院,为陈雪泉(1868—1946年)在光绪八年(1882年)从钟姓人家买入。宅院原有三进,大小房屋10余间,占地面积约1.6亩,房屋始建造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至今已有157年历史。

陈雪泉购入整个大院后,将大院中进的风火墙改为平马墙,除现存的中进大院部分为家人住屋外,前后二进房屋全部改设机坊,置脚踏木机6台,缫丝机一台(缫丝机置于现存堂屋的东面一间),一举成为艮山门外机坊大户。为了区别其它机坊的丝织产品,陈家所产绸缎都织有“花”字图案,人称杭州“花牌”。“花牌”丝织产品在当时杭州丝绸业具有一定的声誉。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二月初二,杭州丝织业在下菩萨成立生货同业公会,陈雪泉为发起倡议人,是公会成立五个组织人之一,担任同业公会记秘员。1937年,日军占领杭州前,陈雪泉把机坊全部关闭,所存丝绸绫缎均低价处理,将未织留存的2000量土丝存入“四行”仓库(四行为:中国银行、中央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便匆忙远走他乡躲避战乱,弃家财物多被日军掠走,损失惨重。1945年日本投降后,陈雪泉才带全家回到下菩萨三里亭陈家大院,经筹办重开机坊。

陈雪泉是宋末抗元名臣陈文龙二子陈梦霖后裔,因陈梦霖到杭州为陈文龙守墓而栖居杭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