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9岁承德人骑行走遍塞外皇家行宫,发现一路风景

 承德皇家园林 2021-10-05


前不久

承德人嵩岳

单人独骑寻访这些皇家行宫

并记录下了一路风景

图片

骑行帝王之路 寻游塞外行宫

✺嵩岳

图片

从承德到古北口

清代康乾时期

每年一次的木兰秋狝,目的是习武绥远

从北京到围场

沿途修建了一条御道和多座行宫

以供驻跸和休息之用

其中从古北口到承德一百多公里的御道

是最好的一段

虽然大部分御路都扩建成柏油路

但仍然有部分至今清晰可见

图片


 

出古北口至承德这段御路

每隔二十公里建一座行宫

先后建了桦榆沟、王营子、长山峪、

两间房、巴克什营五座行宫

这些行宫选址都在山青水秀树木葱茏之处

建筑特点古朴素雅

造型精湛巧妙,布局美观讲究

行宫直接由清廷派员管理,派兵把守

几百年沧桑巨变,如今皆荡然无存

所幸有遗址可寻,有地名流传

图片

 



桦榆沟行宫

▼从承德出发骑行一小时后到陈栅子乡。一位在粮站退休的老同志,指给我桦榆沟行宫遗址的位置。并得知桦榆沟行宫是茶宫,王营子行宫是住宫。

图片


 

▼桦榆沟村民讲,老辈人说大石砬下就是行宫遗址。石砬子上平常流水不断,下有水谭。夏天是瀑布,冬天是大冰砣子。近两年因为天旱上冬后就断流了。不难看出这确是个好地方,夏秋季骄阳似火,清澈的山水像水帘一样泻入潭中,如烟似雾清凉宜人,行宫北侧就是滦河。此时坐在亭中品茗喝茶纳凉赏景,轻风拂面暑热顿消。

图片


 



王营子行宫

▼王营子村座落在层峦叠障的群山之中,现在是个有一千多户的大乡。

图片

 

▼1902年德国驻华公使穆默拍的王家营行宫一角,大概就在现在这个位置拍摄的。

图片

图片

▼这个村已经立了界标石碑,标明行宫遗址的经纬度和保护范围。石碑的后面隔小卖部是粮站大院,老同志说行宫就建在大院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承德府志上的王家营行宫图。

图片

 



常(长)山峪行宫

▼长山峪村。

图片

 

▼在长山峪村找到了长山峪中学,据说行宫就建在校园之内。校内放假空旷无人,踌躇间遇两位教师进校,得知我的来意后介绍了一些情况。行宫位置就在校园内,现在所有遗迹都没了,连一砖一瓦都见不到了。虽然行宫没留下,有些地名却留下了。其中一位指着紧挨教学楼的一座小山说,那座山叫宫里梁,指着校外的一片苗圃说,那片平地叫放马场。

图片

 

▼宫里梁被茂密的植被复盖。

图片

 

▼放马场一马平川长满了树苗。

图片

 

▼在行宫图上看,宫里梁被石砌宫墙围着,山上还有石磴道和亭子。

图片
图片 

▼以下三张图片,是德国驻华公使穆默,在1902年拍照的长山峪行宫情景。

图片图片图片

上下滑动图片查看

 



两间房行宫


▼过了这个山口就是两间房境内。

图片


 

▼两间房境内保留着最原始的康乾古御道。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为两间房村口的石雕牌楼。在牌楼下等活的摩的师傅说,他家的原住房就在行宫遗址上,现已搬迁,腾出的地方建了行宫文化馆,听说计划要按原样在原址上恢复行宫古建。

图片

 

▼御龙谷牌楼下就是行宫遗址。

图片

 

▼现在建了行宫文化展览馆,通过展览形式再现行宫御道文化。

图片








▼在两间房行宫图上看,小河上有座木桥,现在是一座汉白玉石雕桥。

图片

 

图片

图片


巴克什营行宫

▼巴克什营村。

图片

▼承德府志上记载的巴克什营行宫。

图片

▼古北口的万寿行宫,是在行宫原址上按原样复建的,现为一处私人会所。

图片

图片

从承德到围场

在康熙二十年(1681年)

用喀喇沁、敖汉、翁牛特等

蒙古王公敬献的牧场,设置了木兰围场

同时开辟了从北京到围场的北狩御路

并在沿途风景优美

水源充足的地方建造行宫

在康乾两朝期间

皇帝几乎每年都去围场举行秋狝大典

图片

从避暑山庄到木兰围场

大约相距一百五十公里

这段御路沿途建有

双峰寺、黄土坎、中关、十八里汰、隆化、

张三营、唐三营七座行宫

如今这些行宫已荡然无存

却留下行宫遗址和与行宫有关的地名

图片



 

钓鱼台行宫


▼从承德出发骑游第一站为双峰寺。向几位老者打听双峰寺行宫遗址,都茫然。有位长者说是不是钓鱼台茶宫?称茶宫意思是相通的,因为离避暑山庄较近,多做短时休息之用,而承德府志也称这座行宫为钓鱼台,双峰寺是它所处的村址。改称后再打听,原来很多当地人都知道,行宫遗址就在双峰寺大桥桥头的山脚下。

图片

 

▼承德府志上的钓鱼台行宫图和简介。

图片

 

▼钓鱼台行宫遗址被铸铁栅圈在一个搅拌站院内。遗址一面是山崖,一面是武烈河,如果没有河坝阻挡,河水肯定能流到遗址下,称钓鱼台行宫很符合这里的环境特征。

图片

 

▼行宫遗址上建有观景亭,搅拌站的办公楼就在附近。

图片

 

▼紧挨行宫的山体也得到保护。

图片

 



黄土坎行宫


▼承德府志的黄土坎行宫图。

图片

 

▼家住黄土坎的一位村民正搬家,放下手里的活告诉我,有两个黄土坎,一个东坎一个西坎,两个坎隔着武烈河,我们是东坎没有行宫,行宫在西坎。还给我讲一段,早年间武烈河主河道在西坎那边,乾隆爷在西坎行宫看着武烈河水,又大又急打着旋涡,说一句,这么大水干吗,一边拉去,话音刚落水势立刻冲向东坎,至今主河道靠近东坎这边。前几年下地干活有时都得撑船。今后东坎的水势将越来越大,大的不得不全村迁出,因为该村位于双峰寺水库库区内,水库蓄水后将淹到全村。

图片

 

▼过一个武烈河大桥就是西黄土坎。

图片

 

▼在穿过一条窄巷时,遇到了现在行宫遗址的主人,遗址就在这家的承包地里,村里人都称那块地为后宫。刚承包时地里有好几堆大土包,里边都是砖头瓦块,清理好几天才清完,清理出的碎砖烂瓦都填在村里的一个坑里了。后宫具体位置就在出胡同口的庄稼地里,和一片桃树苗挨着。

图片

图片

图片

▼农田里至今还遗留着大量的布纹青瓦残片。

图片
图片

▼热情的村民又领我看了几处老宅。这座老宅据说有近三百年的历史了,玻璃窗是后换的,原窗是花格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关帝庙。

图片

 

▼村里还有一座座北朝南的太平寺,有前后两进院落,有主殿有东西配殿,颇有气势,香火很旺盛。迂到不少等着吃斋饭的村民。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左右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中关行宫


▼中关行宫图。

图片

 

▼中关以鹦鹉河为界,分为前中关和后中关两个村,行宫在后中关。行宫遗址在一个矿泉水公司院内。

图片

 

▼公司老总是个爱好传统文化的企业家,他不惜花费重金,把车间、大门、办公楼、庭院等都仿照行宫形式建成了古典园林。

图片

 

▼隆化县电视台拍摄康熙大典电视时,有很多外景都是在这里拍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什巴尔台行宫

▼从承德府志里的围场图上看,什巴尔台(今称十八里汰)相当于木兰围场的南大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十八里汰村位置处在隆化与中关之间,距隆化十八里距中关三十七里。承德府志是这样描述十八里汰行宫的:左傍乔峰,右倚原野。殿后高山,清溪远岫。俯视远望,良田万倾。

图片

 

▼村里人都知道,供销社大院占地就在行宫遗址内。供销社大院后头有座小山,当地人称其宫山。这座山就是承德府志行宫图上绘的小山,从图上看小山被石墙围在行宫内。这与滦平的长山峪行宫有相似之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村里有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的古戏楼,是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




波罗河屯行宫

▼波罗河屯就是现在的隆化县,行宫于康熙四十二年建。

图片

 

▼波罗河屯行宫遗址在董存瑞烈士陵园内。


图片
图片

张三营行宫

▼张三营距隆化六十二里,行宫建于康熙四十二年。据承德府志载,乾隆宴赏从猎诸蒙古王公,亦多于此举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张三营北有峰峦雄伟的莲花峰。

图片

 

▼莲花峰下,远端民房是张三营镇,近端民房是宫后村。

图片

 

▼顾名思意,皇帝行宫就建在这个村里。在宫后村拜访了一位八十三岁的老者,他家与邻居家隔断墙的墙基部分,是原来行宫的墙基,高约半米,石料,白灰勾缝,白灰上还能辩出有青色涂饰。老者说这段墙基几百年了没变化,比水泥还结实,不碰不磕永远也坏不了。

图片 

▼看了两处用大青砖垒砌的砖墙。

图片
图片

 ▼有的砖体上还有烧制的印记。

图片

 

▼张三营文物古迹较多,莲花山脚下有地藏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有建于康熙年间的清真古寺。

图片

图片

图片

 

▼街中心有座建于康熙年间的老爷庙。

图片

 

▼中午,品偿了一百家子拨御面,张三营原称一百家。是用当地特有的白荞面做条,用榛蘑羊肉打卤。清时乾隆去围场狩猎,途中品偿了姜姓师傅做的白荞面大加赞赏,故称御面。经过历代面点师的努力,如今已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唐三营行宫


▼唐三营距张三营二十二里,是个百年老镇,这里曾是木兰围场总管衙门所在地。

图片

 

▼唐三营境内的御道和安顺桥。

图片
图片
图片

▼村里建于乾隆年间的古戏楼。

图片

 

▼建于康熙年间的万寿寺保护维修的相当好。这里原有一座娘娘庙,康熙帝把行宫与娘娘庙合建成万寿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上下滑动显示更多图片


庙宫行宫

▼庙宫距唐三营十六里,这里层峦叠障、碧水横流,是块难得的风水宝地。

图片

 

图片图片图片

▼庙宫前有伊逊河,后有叠障峰,殿宇掩映在古松之中。

图片

 

▼嘉庆十六年,嘉庆皇帝在伊逊河畔修建行宫之处,把原供奉在塞罕坝的'塞罕佛”神像也请入行宫,供奉在正殿里,神人同住故称庙宫。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庙宫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

 

过庙宫将进入围场狩猎腹地

我的骑游记到此告一段落

塞外的古御道和几十处行宫

是承德市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是避暑山庄和木兰围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御道是穿线,行宫是明珠

有朝一日这串明珠发出耀眼的光芒时

她会继避暑山庄外八庙后

再一次震撼世人

图片

图片

作者简介:

图片

嵩岳,本名王松山,1950年12月23日出生于河北省承德市。

1964年始,先后就读于承德一中、承德市师范学校、河北省体育学院、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大学本科学历。

1970年始先后在农村插队、就职于承德六中、承德九中任体育教师、任承德师专附属中学副校长。中教高级职称。

退休后,热衷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播。

图片

图文:嵩岳

编辑:百伶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