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877年,法国考古学家恩斯特·沙尔采,...

 taoshu 2021-10-06
1877年,法国考古学家恩斯特·沙尔采,首次发现了假定存在的苏美尔人的遗迹,出土10万块苏美尔“楔形文字”泥板。让他惊喜的是,7000年过去,泥板并没受到时间、海水、盐碱地的侵袭,依然保存完好。

此后几十年,两河流域迎来的一股考古热潮,相继发现了大量的苏美尔遗址。

可为何要叫这个上古文明为苏美尔文明呢?

这要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彼特罗·代拉瓦勒,在两河流域找到了最早的楔形文字泥板,他作为一个先驱者,或运气不佳,或受限制于技术和资金,最终找到的泥板很少,

后来,随着法国在欧洲的崛起,法国历史学家恩斯特·,依据一些石碑,推断在两河流域,有一个叫苏美尔文明存在,后来他如愿以偿,发现苏美尔一座早期城市——拉格什,

拉格什是一座不可思议的古城,它的泥砖和我们现在的砖头类似,而且还有沥青作为粘合材料,(图4,5,6,)但是如此重要的古城,被泥板书忽视,竟然没有记载于泥板书中?但是保存的却很完好。后来的考古学家,顺着这个方法,找到更多的苏美人遗迹,

恩斯特·沙尔采用很短的时间,破译了大量的苏美尔泥板,整理出苏美尔一些重要文献,同时宣布,苏美尔的起源和若亚方舟和大洪水有关。其后,忽然消失的苏美尔遗迹,忽然如雨后春笋一样地被让西方的考古专家发现,

到了1922年~1934年间,英国的奥纳德·伍利,在两河流域有了一个重要发现,最终向世界证明苏美尔人是比古埃及文明更古老的存在。

伍利通过对泥板书的研究,整理出苏美尔人王系表,得出忽然出现苏美尔王,在位3万年,8位合计24万年,后来被大洪水淹没,契合西方传说中大洪水和诺亚方舟传说,这个结果确实让他非常骄傲,

在他有如此重大发现之前,人们对大洪水和若亚方舟了解仅限于神话与传说,正是由于他的努力,证实了这件事的存在,

1947年,以色列人发现了是死海古卷,一度把苏美尔泥板的关注度抢走了,在1952-1956年,美国学者也掺和了进来,

不久西方公认苏美尔为人类最古老的文明。其出土文物基本被大英博物馆,卢浮宫等博物馆收藏。

其最重要的苏美尔泥板书,合计共发现了过百万块,泥板书是苏美尔完整历史体系的一个载体,可以说现在我们知道的苏美尔文明,都是通过西方的专家,翻译泥板书得到的。

那么这些泥板书是长什么样子的呢?

苏美尔泥板,现在发现的泥板大小不一,不过由于工艺问题,最大的不超过50厘米见方;那么可能你会很奇怪,如此小的方块,他是怎么把苏美尔,历史,种植,医学,天文,数学等丰富的资料记录下来的。

其实这些版虽然小,但是可以如拼图一样拼接起来,如果是一部较长的记载,那么就把很多块泥板拼起来就能够完美地阅读,

可是那么多泥板,会不会拿错呢,根据西方的学者说,苏美尔人为了防止拿错了泥板,在编撰的时候,都会重视两板之间的串连。

为了不搞乱,还会在每一版的尾部,再重复写出记载的名字,还得注明这部质量,共有几块泥板,

并且有些泥板,很细心的注明藏板的地点。但是为了泥板不轻易损坏,泥板会被存放在特制的书箱中,书箱还得做一块小的泥板,标记记载的类别和日期。

泥板上的文字,就是著名的苏美尔文明“楔形文字”,号称是世界最早的“具体系”文字(而非符号)。

那么如此先进的文明,为何选择那么复杂而且不大好携带的泥板作为文化载体呢?

专家的解释是:两河流域古代盛产芦苇和粘土,因为缺乏树木、石头和铜矿。因此,拥有技术的苏美尔人,选择了用粘土泥板和芦苇杆,作为自己的特有的文化载体。

苏美尔人怎么会写一块泥板呢?

首先找来一根芦苇杆削出一段,然后找来预制好的泥板,用芦苇杆在上面划出笔划,泥板是当地能够找到的粘土,经过简单加工后,被印好了文字,在去晒干或烤干,它也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文书

而这些泥板,经过这的特殊处理,竟然是能够七千年风华,而且出土的时候字迹清晰,完全是不受时间和地质条件的影响,不得不感叹苏美尔人的制作工艺,'

但是西方和阿拉伯的地图曾经记载,现在发现苏美尔许多遗迹的地方,在4000里曾经有段时间,是一片浅海,后来经过了两河流域的泥沙堆积,形成了现在的模样,所以这些泥板能如此坚固,确实不可思议。

这个拥有不可思议的技术,好像来自地外的文明,在其他地方还在钻木取火时,他们就懂得大量的天文,地理,数学,还用轮子运货,有自己的法典,而且早期的国王岁数都非常夸张,怎么会被被一个落后的阿卡德王国所灭?

那么这个强大的苏美尔人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专家推测,是农业过度开发,城市附近成了盐碱地,由于无法种植粮食,所以衰弱被阿卡德王国所灭。现在地质条件,确实也证实了当地很多盐碱地,但是盐碱地为何没对泥板腐蚀呢?

苏美尔文明从起初一个学术上的假设。到两百年考古学史上最灿烂的成果之一,堪称是西方考古和历史上的一个“杰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