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病自医一一艾灸疗法(4)

 妙音禅韵 2021-10-06

Image

艾灸疗法是采用艾灸手段刺激穴位,通过激发经气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取穴准确与否直接影响针灸的临床疗效。那么穴位是什么?人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发现:人体有病时,在体表的某些部位会发生一些可以被观察到或感觉到的各种改变。这些改变包括形态改变和功能改变。形态改变如皮下组织和肌肉处出现条索状、结节状改变,皮肤出现皮疹、浅表血管改变和色泽改变等;功能改变如对来自外界的刺激敏感程度发生改变、低电阻和皮肤温度改变等。这些改变有的单独存在,有的相互并存,伴随疾病的发生而出现,随疾病变化而变化,随疾病痊愈而消失。这种伴随疾病变化的体表反应部位(或称疾病反应点)就是穴位概念的最早起源。同时也发现,在抚摸、按压、叩打这些反应部位可以减轻病痛。长期这种经验的积累最后逐渐形成了穴位的概念。目前人们还不能从形态方面来认识穴位,只能从功能上来描述。在生理状态下,人们并不能明显地感觉到穴位的存在,但是在病理状态下,与疾病相关的穴位就会出现能感觉到的变化。虽然我们目前还不了解穴位的本质,但已掌握了穴位调控人体功能的许多规律。可以这样认为,穴位就是个体化、动态的、敏化态的疾病体表反应部位,同时也是调控人体功能达到防病治病目的针灸刺激部位。正如《灵枢·背腧》所说穴位:“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

Image

特要穴的解释:

(1)原穴 原穴是元气驻留之处,十二经各有一个原穴,都在手腕、足踝附近。它最能代表本脏腑经气盛衰和变动情况,用以诊断、治疗内脏疾病,它能影响整个经络,所以疗效显著。

(2)络穴 络,有联络的意思,是表里两经交通的要道,都在肘膝关节以下,刺一下可治两经疾患。除十二正经各有一个络穴以外,任脉经一个络穴鸠尾散于腹部,督脉经一个络穴长强上颈项散于头,脾经还有一个大络大包穴,散布于胸胁,共15络穴。

(3)背俞穴 俞与输、腧三字通用。背俞穴为经气转输注入之处,六脏六腑各有一个俞穴,均在背部膀胱经上,与胸腹部的募穴气相交贯。凡脏腑有病,均可取其相应的背俞穴。

(4)腹募穴募,有结聚的意思,为脏腑之气集于胸腹所在。六脏六腑各有一个募穴,与背部俞穴脉气相通,内脏有病常常使用。可以和背俞穴同时配合,前后呼应,效果更佳。

(5)郄穴 郄,有空隙之意,是经脉气血汇聚之所在。十二经各有一个郄穴,奇经八脉中有四条脉各有一个郄穴,共16个,大都在肘膝以下,临床上用于诊断、治疗顽固性疾病和急性病症。如胃神经痛取梁丘,胸膜炎取郄门,痔发作取孔最,坐骨神经痛取跗阳等。可以顿挫病势,往往立见效果。

(6)八会穴 会,有经气聚会的意思。人体脏,腑、气、血、筋、骨、脉、髓各有一个经气聚会之处,即为会穴。如果某一种组织器官发生病变,可以主取其会穴进行治疗,对于慢性病尤为适宜。

(7)下合穴 是指手三阳经合于下肢的3个穴位而言,加上足三阳的3个合穴共计6个,叫作六腑下合穴,与六腑关系密切,主治六腑病。穴位均在足三阳经脉上。


Image

Image

艾灸身柱穴的功效与作用

Image

 身柱穴属于督脉,在人体背部正中线,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临床上常用身柱穴来治疗咳嗽、气喘、身热、头痛、惊厥、癫痫、腰肌强痛、疔疮发背等。身柱穴又被称为小儿百病之灸点,也就是说艾灸身柱可以健脾益肺、增强体质。经常艾灸可以增强小儿免疫力,还有利于小儿身高的增长,同时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免疫系统等多种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艾灸身柱穴用于保健可以隔天灸1次或每周灸2-3次,每次灸15-20分钟为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