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芦根的配伍应用与禁忌

 江小白2936 2021-10-06

养生之家导读:本品为禾本科植物芦韦Phra gmt es CommunisT r in.的新鲜感或干燥根茎。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那么芦根与什么药配对一起同用?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下。

全年均可采挖,剥去皮膜,切段晒干,或鲜用,或捣汁服。

【处方用名】芦根、鲜芦根、干芦根。

【饮片特征及鉴别】鲜芦根:呈长圆筒状小段,有的略扁,长1.0~2.5cm,直径1~2cm。切断面黄白色,壁厚1~2mm,有小孔排列成环壮,髓大,中空。周边黄白色,有光泽。体轻,质韧。无臭,味甘。干芦根:呈扁圆筒形的小段,长1~2cm,切断面黄白色,髓大,中空。周边黄白色或淡黄色,有光泽,具纵皱纹。体轻,质韧。气微,味甜。

【性味归经及功能】本品味甘,性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除烦止呕,消痈解毒,利尿。

【用法用量】15~30g,水煎服鲜品加倍,可捣汁服。鲜品捣汁服,消热生津止呕之力尤佳。

【药理作用】芦根具有解热、镇静、镇痛、降血压、降血糖、抗氧化及雌性激素样作用,体外试验对?-溶血性链球菌有抗菌作用,所含薏苡素对骨骼肌有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及配伍经验】1.热病烦渴本品既能清透肺胃气分实热,又能生津止渴、除烦,故可用于治热病伤津,烦热口渴者,常配伍麦门冬、天花粉等药同用,或以其鲜汁配麦冬汁、梨汁、藕汁服。2.胃热呕吐本品能清胃热而止呕逆,可用鲜品配青竹茹、生姜等煎服,也可单用煎浓汁频饮。

3.肺热咳嗽,肺痈吐脓本品能清透肺热,祛痰排脓,用治肺热咳嗽,常与黄芩、浙贝母、栝蒌等药配伍。若治外感风热,身热咳嗽,可配伍桑叶、菊花、桔梗等药。若治肺痈吐脓,则多配薏苡仁、冬瓜仁等,以增强清热排脓之效。

4.热淋涩痛本品功能清热利尿,可用治热淋涩痛,小便短赤,常配白茅根、车前子等用。

5.麻疹本品能透疹,治麻疹透发不畅,多配伍薄荷、蝉蜕等。

【单味药方】1.治便秘,芦根500g,水煎液加蜂蜜750g,煎成膏状,每次30ml,每日3次,饭前服。(《临床药物新用联用大全》)2.治呕哕不止,厥逆,芦根,切,水煮浓汁,频饮。(《肘后方》)3.治食鱼中毒,面肿烦乱,及食鲈鱼中毒欲死者,解蟹毒,芦根汁,多饮良。(《千金方》)4.治五噎心膈气滞,烦闷吐逆,芦根,锉,水煎服。(《金匮玉函方》)5.治霍乱烦闷,芦根,麦门冬,水煎服。(《千金方》)6.治肺脓疡,干芦根300g,文火煎2次,取汁分3次服完。(浙江中医杂志,1995,(2):87)。

【常用药对】1.芦根配知母鲜芦根清热生津,清肺透疹;知母滋阴降火,苦寒滑降。两药合用,滋阴降火,清泻肺胃。治疗胃火炽盛,烦渴,喜冷,牙痛,消食善饥,肺热咳嗽,痰黄,喉痒。

2.芦根配鲜白茅根鲜芦根入气分,清热生津,清润不膩,无恋邪之虑;鲜茅根人血分,清热生津,凉血利水,味甘而不腻膈,性寒而不碍胃,利水而不伤阴。两药伍用,气血双清,对气血热炽,阴津不足者,最为适宜。治疗感冒发热,口渴,呕吐,肺热咳喘,麻疹不透,急性肾炎,尿路感染之水肿、热淋。

3.芦根配麦门冬芦根、麦门冬皆甘寒之品,功能养阴生津,清心除烦,且滋不腻。治疗霍乱吐泻交作,阴津受伤,烦闷者。

4.芦根配黄连芦根甘寒,性不滋膩,生津不恋邪,故凡温热病见津伤口渴者用之皆宜;黄连苦寒,功专清热泻火。二药合用,共奏清热生津之功。治疗小儿发热,热邪伤津,津伤口渴不止。

5.鲜芦根配鲜青果鲜芦根甘寒,清热生津之功较干品更佳;鲜青果,即橄榄,有清肺解毒、利咽生津之效。二者合用,口味纯正,甘爽清利,即使无病饮之,亦有利咽之功,故本配对为清宫代茶饮常用配对,又名“清热代茶饮”。治疗咽喉肿痛。

【名方应用】1.麦冬芦根汤(《千金要方》):该方用药简单,芦根与麦冬均有清热润燥之功,二者为伍,更能加强生津清热、养阴润燥作用,对秋季燥邪伤阴所致口千舌燥、心烦不眠、便秘、胃热呕吐、咽喉干痛、齿龈出血或肿痛等有极佳疗效。无论煎汤还是沸水泡饮,对汗多、头晕、咽干、烦闷、便秘等都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2.五汁饮(《温病条辨》):太阴湿病,邪在上焦,口吐白沫,黏腻不爽者,为津液被热邪煎炼上迫的现象。吴瑭治以五汁饮,取鲜苇根汁甘能益胃和中,寒能除热降火,伍梨汁、荸荠汁、麦冬汁、藕汁或甘蔗汁之甘寒滋润,以津液之体补津液之亏损,3.千金苇茎汤(《备急千金要方》):本方用芦根清透肺热,祛痰排脓,配伍薏苡仁、桃仁、冬瓜仁清热排脓,治疗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痰多带血而有腥臭味等症。张锡纯说:“千金苇茎汤,释者谓苇用茎而不用根者,以肺原在上,取本乎天者亲上也。而愚则不以为然。芦之根居于水底,其性凉而善升。…且其性凉能清肺热,中空能理肺气,而又味甘多液,更善滋养肺阴,则用根实胜于茎明矣。

4.芦根饮子(《备急千金要方》):芦根益胃降火,苏敬说:“疗呕逆不下食,胃中热,伤寒患者弥良。’伍青竹茹清胃降逆,伍粳米、生姜益胃和中,反佐芦根、竹茹之寒,治伤寒后呕哕反胃,干呕不食者。

5.芦根汤(《幼幼新书》):芦根甘寒,清胃热,伍茵陈、山栀子、黄芩、薄荷、甘草,清肺胃肝胆之火热,外透下利,使热随汗溺而除。治伤寒时气,热入于胃,与谷气相搏,蒸发肌肉,使面目皮肤悉黄,谓之黄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