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田玉商经常挂在嘴边的“老气”究竟是什么感觉?别闹,这可真的不是玉圈玄学!

 和玉大叔 2021-10-06

有玉友在后台给大叔留言,提及一个很有趣的问题:“经常听不少玉商说这个料子老气,啥是老气?”网上搜一搜,却很难说得明白。今天和玉大叔就以自己的视角,来聊一聊玉商口中的“料子老气”是个什么概念。

“老气”这个词源于唐代·杜甫《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防御判官》中“老气横九州”这句,成语“老气横秋”原本是个贬义词,但大家细想,对和田玉的优质描述都是什么“油腻”、“老气”,这形容要是放在人身上估计要气死,放到和田玉身上却“相得益彰”。毕竟我们真正品玩和田玉就是把玩这几个特性,油润度和细度这两个因素缺一不可,共同组成了和田玉高价值的基础。

“老气”是玉商口头禅,并不是什么商业名词,更多的是一种口头的描述,它主要是指和田玉在正常光下所展现出来的一种温润的质感。我们都知道,和田玉的油性和色度都是随机形成的,有不少油性不错的料子颜色却不是很好,这“老气”的形容就恰好夹在这种微妙的平衡当中,它经常用于形容那些肉质属于白玉,但整体光感偏黄——在日常光下看起来结构很细,甚至接近冰底这类料子。它们往往是新疆的籽料或者是优质产地的山料(例如且末近矿料)。

老气还会被部分玉商用来形容多年前存的优质籽料,而且大多是形容一些皮色比较淡雅的光白籽,多年前的存货籽料与今天的新料相比,油性较好是最大的特征。如今挖出来的料子绝大部分发现于没有怎么见河水的泥土深坑中,这类原料到手后在空气中暴露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反碱”,需要经过长时间盘玩才能恢复如初。过去许多老料光白籽毛孔细腻,油感上佳,表面还泛着一层柔和的“乌光”,这种光感既不刺眼又透露着油腻,自然就是我们形容“老气横秋”的感觉。

其实对于老玉友来而言,玩玉绝对不会只盯着白,也不会强求重皮色。经验告诉我们,很白往往意味着玉石结构较为疏松,在肉眼就能看到其中有包团状的结构;而重沁色的料子能露肉还好,大部分满沁料子切开后内部的肉质惨不忍睹,大家肯定会怀念老料那种温润且油搓不尽的质感。

当然,老气用在手镯上也是非常合适,比如说俄料的手镯虽然总体颜色较白,可玉商描述这种光感是“惨白”,“瓷白”,其实就是形容光感较为刺眼,柔和度不够;反观新疆料虽然白度虽没那么好,在微微的糖色浸染下更显得晶莹油润,尤其是糖玉在室外观察,类似于人体皮肤的顺滑质感,在与主人的日常接触中,慢慢心生喜爱,最大化的体现品玉的乐趣。

归根结底,“老气”一词是对玉料的体会而已,这种感觉直接用语言描述可能不太准确,还是要多上手体会,尤其是对不同产地的玉料性质有所涉猎后,自然就能感受到“老气”的料子为什么极受市场的追捧了。

喜欢大叔的文章,请帮大叔点一下“在看”和“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