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计算机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到现在的

 老铁的最新号外 2021-10-06
如果你看到这这篇文章,我会为此而激动万分。因为这里是我的开始,且有你的见证。作为开通公众号后的首篇文章,我思考了一下,还是想先从计算机的发展史说起。【老铁的最新号外】主要的关注点是计算机科学类。现在是2021年5月23日晚上的9:38分,感谢对本公众号的关注。我会认认真真的把这个公众号经营下去,努力,加油!

Part1计算机发展的年代史

计算机,英文名computer,俗名:电脑。20世纪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明之一,也是如今最重要的生产力工具。

早期由于很多工作都会面临繁杂的计算环节,致使人们想有一种可以充当人脑的工具,可以帮助人们进行计算。但当时整个社会环境,包括科学技术都不足以实现这个想法。 

1

1666年

有一位叫塞缪尔· 莫兰达的英国科学家,发明了一个可以进行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机”。

2

1854年

英国数学家乔治·布尔写了一本名为“思维规律的研究”的书。书中所研究的符号和相关的规律成为了后来计算机逻辑设计的基础。由于布尔在符号逻辑运算中的特殊贡献,很多计算机语言中将逻辑运算称为布尔运算,将其结果称为布尔值。

3

1889年

美国科学家赫尔曼·何乐礼研制出以电力为基础的电动制表机,用来存储相关的计算资料。

4

1930年

IBM公司制造出了IBM601,这是一款能在1秒内进行乘法计算的机器。

5

1935年

IBM公司制造出了IBM601,这是一款能在1秒内进行乘法计算的机器。

6

1946.2.14

由美国军方定制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lectronic Numerical And Calculator ENIAC【中文名:埃尼阿克】)”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这台计算机是美国奥伯丁武器试验场为了满足计算弹道需要而研制。

ENIAC(来源:网络)

ENIAC计算机使用17840支电子管,大小为80英尺x8英尺,重量达到28吨,功耗为170kw,造价约487000美元,其运行速度为每秒5000次的加法运算。ENIAC的问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表明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但ENIAC实际上是第二台电子计算机和第一台通用计算机,真正的第一台计算机是阿塔纳索夫-贝瑞计算机(Atanasoff–Berry Computer,通常简称ABC计算机),该台计算机是由美国科学家阿塔纳索夫在1937年开始设计,不可编程,仅设计用来求解线性方程组,1942年成功进行测试。

阿塔纳索夫-贝瑞计算机(来源:网络)


ENIAC由于没有晶体管,体积相当庞大,需要多人共同进行操作。

Part2计算机的更新换代史

1.计算机发展的第一阶段-使用的是真空管技术

真空管(来源:网络)

真空管是弗莱明在1904年发明,装置使用玻璃外壳密封,内里装有碳丝和铜板,并抽成接近真空。具有单向导通的能力,是一种二极管。1907年,福德雷斯特在真空二极管的基础上发明了真空三极管,可通过栅极电压控制阴极到阳极之间的电流,也可以当作压控开关使用。

真空管技术的代表作品就是ENIAC。采用真空管技术的第一阶段计算机,只能通过机器指令,汇编语言进行编程,整个过程异常复杂,而且机器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价格还很昂贵,但为后面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计算机发展的第二阶段-使用了晶体管和印刷电路技术

194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制造出了晶体管,这是一种小型的,功耗较低的电子元件。这个阶段的计算机体积在不断变小,性能在不断变强,可以输入英文字符和命令,同时还出现了一系列的计算机应用程序,但使用的仍然是“面向机器的”语言。

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出了第一台使用晶体管线路的计算机,取名为“Tradic(崔迪克)”

1958年,IBM制成了第一台全部使用晶体管的计算机RCA501型。

3.计算机发展的第三阶段-开始使用集成电路技术

1964年,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制造的计算机开始出现,60年代末大量生产。处于这个阶段的计算机的基本电子元件是每个基片上集成几个到十几个电子元件的小规模集成电路和每片上几十个元件的中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软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出现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等应用,尤其是操作系统的逐步成熟是第三代计算机的显著特点。

这时,最有影响力的是IBM公司研制的IBM-360计算机系列,以及DEC公司研制的小型计算机PDP-8机、PDP-11系列机以及后来的VAX-11系列机等。第三阶段电子计算机将运算速度提高到了每秒几十万至几百万次基本运算,也出现了“面向人类”的编程语言——高级语言:BASIC,FORTRAN,C等。

4.计算机发展的第四阶段-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大规模集成电路(来源:网络)

1967年出现了大规模集成电路,1977年出现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美国ILLIAC-IV计算机是第一台全面使用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逻辑元件和存储器的计算机。美国阿姆尔公司的470V/6型计算机、日本富士通公司的M-190机、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ICL2900计算机等都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第四阶段计算机。

这时,由于集成技术的发展,半导体芯片的集成度更高,每块芯片可容纳数万乃至数百万个晶体管,并且可以把运算器和控制器都集中在一个芯片上、从而出现了微处理器,并且可以用微处理器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组装成微型计算机,就是我们常说的微电脑或PC机。

由于之前的计算机都是在高端的科研实验室里才会使用,所以并没有达到在社会上普及的程度。但是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计算机开始变得“平民化”了。

1

1971年

Intel研制出了MCS-4微型计算机——CPU为4040的四位机。随后,Intel又推出了MCS-80型(CPU为8080的八位机)。

2

1978年到1983年

十六位微型计算机开始蓬勃发展,这一时期的顶峰产品是APPLE公司的Macintosh和IBM公司的PC/AT286微型计算机。

3

1983年之后

32位微型计算机开始出现,微处理器也相继推出80386、80486等产品。

4

1993年

Intel推出了64位的奔腾(Pentium)系列微处理器。Pentium Ⅲ已经成为了主流产品。由此可见,微型计算机的性能跟微处理器(CPU)的性能是分不开的。

Part3计算机发展后续

由于之前计算机都在高端的科研实验室中使用,并没有社会普及,但在大规模集成电路出现后,计算机得以“平民化”发展。

在1981年的时候,微软(Microsoft)公司成为IBM的代理开发公司,帮助IBM开发DOS操作系统。到了1995年,微软公司自己研发了Windows操作系统,不再与IBM进行合作开发,在Windows面世后,迅速成为世界计算机主流操作系统。

后面的故事太多太多,新大佬,新技术,新时代,井喷式的向我们袭来。后面会慢慢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