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草庙岭

 大美洛宁 2021-10-06


走进草庙岭

(一)话说圣母娘娘庙

草庙岭,洛宁县的一个古村落,位于洛宁县底张乡,距底张乡政府东南方向约十四里。原先,村子坐落在川涧东边的丘陵之上,现在,由于岭上的生活及交通问题,绝大多数村民已经迁居到川底,新建了一个村子。据现存碑刻记载,该村村名起源于这个丘陵之名。元朝宁宗至顺年(公元1332年)以前,该丘陵上有座小庙,或许是人们期盼“人丁兴旺”吧,这庙里敬的是“奶奶爷”。因小庙的房顶是由草覆盖而成,其庙故名“草庙”,这庙所处之岭,就叫草庙岭。之后,这里形成的村子,也叫草庙岭了。从1332年起,或许是草庙难以抵挡风雨的侵袭,当时的人们便将草庙改为大瓦庙,还有神乎其神的一些传说,又迁了新址,即现址。村里年长者说原先草庙遗址在现址以北,相距约一里。
明朝正统四年(1410年),扩建东西殿,献殿及钟鼓楼。清朝雍正元年,重修上圣母殿。乾隆十三年重修后殿。世事沧桑,民国十六年,庙内神像被毁,到一九五三年,庙内东西荡然无存。直至二零零六年,众香客踊跃捐款数千元,整修庙院院墙,查补庙宇十七间,重塑了圣母像,添加了救苦爷,山神,土地神,牛王马王等十九尊神像。二零一零年,刘建民合家首倡,重修庙殿,并得到村委支持,刘建民捐款十六万元,三个儿子各捐一万元,众香客捐款八万余元,加上庙里原有积蓄万余元,总计二十九万多元。二零一一年三月二十六日动工,历时一年零两个月,翻修庙堂共二十间,新建住房,伙房,库房共六间,塑神像三十一尊。庙内外整修一新,气势恢宏。
圣母娘娘庙的历史,使人联想颇多。神庙竟和人生的经历一样,有兴有落,有时代的印记,有社会治乱的重大影响。重要的是:它的兴建与重修,每一次都与具备佛缘且能慷慨捐献的人士息息相关。

(二)结缘慈善之人一一“静心”

我们一行五人,来到草庙岭圣母庙大门前的时候,未见到一个人,庙门紧闭,还落了锁。庙门口的墙上贴有一张纸,上面是电话号码,可以联系掌管钥匙的人。我在庙门西边一个看似已经无人住的大门口,看到一棵并不能说出名字的树,非常茂盛,忽然听到有人说话,可是看不见人,我靠近大门往院内看,有个老太太正在打电话,原来就是我们的同行者打的,她是接听者。她从院里走出来,说钥匙在她女儿手上,住得不远。同行的老杨就跟着她前去要庙门的钥匙。进到庙内看过以后,老杨即送还钥匙。这时候,老杨又来叫我们同行的人,说这家主人邀我们一行到她家中小坐,喝口水。一走进院子,给人的第一感觉是高雅脱俗。照壁、房舍院内的树木花草,给人耳目一新。主人邀我们坐下沏上茶水。小叙之后,才知道这位女主人姓郭,名玉琴,娘家是本村的,庙里石碑上刻的捐款16万元的刘建民就是她丈夫,也是本村人,郭女士的微信名号为“静心”。
在与她的交谈中,感觉到她见多识广,有眼光,具备民族文化意识,还有一颗善良的心。
交谈中得知,草庙岭村郭家大院能够修缮一新,成为我县古民居民俗文化的示范点,竟然与“静心”有密切的关系。
草庙岭刘家的大槐树未烧前
草庙岭刘家的大槐树被烧后
二零零七年,在她的“动员”下,草庙岭村委才出面向上级政府提出申请,申请含三项内容:一是郭家大院的修缮与保护。二是刘姓家中的数百年古槐树的认定。三是圣母庙的翻修。二零零八年,村里的申请得到批准,上级拨款伍拾万元,修缮郭家大院。可惜的是,刘家的那棵古槐,不幸被火烧死。
无意之间,抬头看到客厅的墙上挂着一幅字,还装在木框中。这是主人家的家训。主人介绍,这是她用心用意刺绣成的字,内容是:“祖根连,宗亲衔,福缘田,善庆宣,忠孝贤,恭仁谦,品德端,忍辱坚。择正业,勤节俭,语良言,勿悭贪。下苦功,学艺精,报师恩,念教悔(诲)。后子孙,续传承。己亥年九月九日。”
从内容看,是自己编写的,从字体上说,还很有风格,不能说艺术极高,至少也看得过去的。这“家训”足以表明,这家人很重视对子孙的道德的教育与培养。
交谈中,还得知,这个“静心”,其实心并不“静”,还充满了爱心。在她的带领下,还动员一些爱心人士,发起了二零二一年九九重阳节草庙岭村第一届尊老敬老活动。她们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老人节的前一天九月八日,给草庙岭村每个年满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每人一件唐装。每个人的身高,体态,尺寸均已量过,总共做了十四五件。
她姓郭,可她还是十分支持丈夫,要谋划为刘姓新建一座刘氏祠堂。
因为她,感悟如下:一个人“富”了之后该怎么办?兼济天下,是难以做到的,那得需要“达”。如里去周济一下穷困者,那必须得有一颗“善良之心”。

(三)兼谈古民居民俗文化的保护

郭家大院,在洛宁县是比较出名的,但先前笔者还未到过草庙岭。几年前在“洛宁城事”平台上见到过一幅郭家大院的对联,并且对这幅对联做了注解,算是对郭姓文化的一次结交。参观大院的过程中,感到这里古民居的修缮工作还比较令人满意,几年前,曾到东宋乡程家大院去,恰逢翻修工作正在进行,但给人的感受是有点弄虚作假,房屋的正面修了,可里边未动,房屋上盖,朝外一坡重新一边儿,朝里边那一坡未动,也不知道后来怎么样了。
对于古民居民俗文化的保护,在参观郭家大院之后,便产生了一些想法。因为郭家大院最靠西南的那座四合院,西厢房与南屋正房的大部分已经塌了,连地基也下滑许多。要想重修恢复到原样,没有几十万元的费用怕是做不到的。造成地基下陷,房屋倒塌的原因是什么呢?也许会有人一下子把责任推给老天爷,说今年天雨又大又多,谁有啥办法,这样说,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但是,我想问问,自从郭家大院建成到现在恐怕也有好几百年了吧,难道这几百年里就没有下过比今年还大的雨,为啥那时候地基就没有下陷呢?笔者认为:这几百年里,这大院一直都有人居住,有人住,就有人监管,就是下再大的雨,房子主人也会去查看地上是否有积水,只要把积水排走,地基就不会下陷,房屋自然也安然无恙。而近些年来,由于村民绝大多数人都已迁村到岭下的川涧中,尤其是大院重修之后,这里是用来供人参观的,自然就没有人住了,要是天下大雨,又有谁会冒着雨从下边爬坡迈岭来查看房屋呢?还不是任由天下雨,洪水漫流,后果就是如今的情况。由此推广开来,我县出名的古民居,除这里外,还有丈庄村的程家大院,城村的张家大院,上戈的乔家大院,岭南的马家大院,前三处均已拨款修缮过,后两处的处境,更堪人忧。
这些古民居是时代的印记,一旦毁坏,很难恢复。呼吁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切实重视起来,做好保护工作,勿使草庙岭郭家大院房屋坍塌再次发生。使这些古民居得以长存下去。

作者简介:马五三,男,生于1950年,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人。1970年参加工作,洛宁一高中任教,中教高级教师。2010年退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