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元璋宴请功臣,刘伯温看了眼酒杯底部,就辞官归隐,成功保身

 临烟阁 2021-10-07

1371年,朱元璋宴请功勋大臣,刘伯温也参加了宴席。酒宴上,刘伯温无意中看了一眼酒杯底部,当场被吓得不轻,第二天就辞归乡养老去了。

朱元璋从一个托钵流浪的和尚,通过25年的奋斗,相继打败陈友谅、张士诚等对手,在1368年于南京称帝了。1368年,朱元璋虽然称帝,但当时北方还在元廷手里。

为了一统天下,朱元璋称帝当年,令徐达北伐,在刘伯温的运筹之下,徐达大军所向披靡,元军溃败而逃。元顺帝带领三宫后妃、皇太子等逃出大都(北京),经居庸关逃奔上都。蒙古在中原的统治结束,明朝取得了在长城以内陆区的统治权,丢失四百年的幽云十六州也被收回。

朱元璋鉴于北宋末年燕山一带在两年之内得而复失的前车之鉴,决定北征消灭北元。 1370年正月,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冯胜为右副将军,出兵进攻北元。刘伯温献计献策,明军此次北征,三路皆胜,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逃到漠北,其子买的里八剌等被俘。

北伐大军凯旋而归,朱元璋亲迎于龙江,犒赏三军,并下诏大封功臣,授徐达、李善长等六人为公爵,28位大将被封为侯爵,其他将领、功勋大臣无数。

功臣们手握兵权,家有良田,喜不自胜。但朱元璋发愁了,他一统天下了,个别地方的小战役,只需几位将领就可以轻松解决,但诸多功臣每日无所事事,终日在京师花天酒地,甚至杀人伤人、恃强凌弱、甚至造刀枪、穿龙袍的都有,闹得朱元璋不得安生。

朱元璋为了回馈功臣,不仅给予他们高官厚禄,赐给他们大量土地,还给他们免死铁券,和他们结亲。但功臣们却仗着功劳,目空一切,好像天下是他们打下来的,就是他们的,为所欲为。但功臣们忽视了一个问题,功高则震主。功臣太强,就会威胁皇权,朱元璋十分担心这些个能征惯战的将领,效仿赵匡胤来个黄袍加身,夺取大明江山。

所以,朱元璋也效仿赵匡胤,于1371年中元节祭奠大典结束后,举办了一场功臣宴。宴席大开,功臣们纷纷落座,朱元璋发表完致辞后,功臣们把酒言欢,大吃大喝起来,嘴里还不时地吹捧自己的战功。

诚意伯刘伯温也在被邀请之列,只是刘伯温是个爱动脑筋的人,他落座后,马上发现一个细节不对。昔日皇家宴席,都是用的金银酒杯,而当时竟然都换成了瓷杯,这在古代皇家的宴席上,臣子的座次、服饰颜色、用的器具,都是有明确规定的,是不可以乱换的。

刘伯温扫视了一下周围,发现功臣们的酒杯都换成了瓷杯,刘伯温心中明白这不是侍从们弄错了,肯定是朱元璋有意为之。刘伯温辅佐军机多年,深知朱元璋城府颇深,既然换了杯子,肯定有所目的。

刘伯温一直冷静观察,细细思索,但一直没想透朱元璋的用意。直到有人来给刘伯温敬酒,刘伯温礼貌性地举起酒杯,无意中发现酒杯底部有“建隆官制”四个字。刘伯温饱读经史,他顿时一惊,想到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典故。

当年赵匡胤被部下黄袍加身,做了皇帝后,定年后建隆。屁股决定脑袋,赵匡胤坐上皇位后,就忌惮昔日拥立他的功臣,也自己来个黄袍加身,夺了他的皇位。所以,建隆年间,赵匡胤就宴请功臣,在宴席上威胁利诱,要求功臣交出兵权,保着爵位回家养老,以免兵戎相见,性命不保。

刘伯温明白朱元璋这是借酒杯提醒功臣,辞官归养,以免来日惹来杀身之祸。所以,宴席结束后,刘伯温就以年老体衰为由,向朱元璋辞官,回青田老家养老去了。

明朝稳固后,身为皇帝的朱元璋和赵匡胤的心理是一样的,他忌惮功臣会夺取了他的皇位,屠戮他的子孙,而且这种事情在历史上屡见不鲜。为了保皇权,保子孙,只有功臣们放下兵权,他才可以放心。所以,朱元璋用酒杯暗示功臣,功成身退,不失君臣和谐,不失子孙富贵。

但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武将,大都不读书,很少有人领会朱元璋的深意,不懂兔死狗烹,明哲保身的智慧,结果大多被屠戮。而汤和、徐达则深谙其理,及时上交兵权隐退,刘伯温辞官归隐保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