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宫家店

 运河风情 2021-10-07

宫家店位于长沟村内,距离古老的京杭大运河不远,店铺是四合院,一周共有24间,旁边有牲口棚,店铺后院是一座庄严肃穆的内宅,也是四合院,后有柴园。宫家店始建于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左右,繁荣兴旺了近一个世纪,后来才烟消云散。

慈禧太后统治时期,宫家店当家人是宫连玉,他当时是从祖上继承的家业,他熟读四书五经,学识渊博,而且精通医术,特别擅长治疗眼疾,而且为人正派,心底善良,看病从不收钱,他为病人只开药方,不卖药,所需治疗的中药要由患者去中药店里买,美其名曰“抓药”。当时,沿运河而来做生意的人很多,住店的客商也很多,也有驿道通过这里,更是车水马龙,长沟镇成了名副其实的水旱码头,泗水柘沟生产的的缸、瓮非常受人们喜欢,用来盛粮食,于是,东边的商人就运来缸瓮,走的时候在运走粮食,还有南方的茶叶、丝绸,北方的皮革,西方的玉石珍玩,他们都汇聚到这里来进行生意交换,这些客商都住在客店里,一住就是月余或者几个月,因此,店铺里非常热闹。一年到头,店里都是满满的。

宫连玉是个有心人,他把店铺里的墙壁上用彩绘绘制出东部中原一代的地图,地图上标记着各处的闸口和庙会、集市,并注明日期,让客商一目了然,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去赶什么集市或者庙会,再加上他学识渊博,善于将故事,那些客商都乐意住他这里。

有一年春节刚过不久,天气渐渐变暖,单县一个老头用一个独轮的推土车推着一个五六岁的小孩来到了宫家店,这小孩穿着一件露着棉絮的破棉袄,带着一个脏兮兮的棉帽子,他得了一种病,双目失明,家里把值钱的东西都卖了,跑了多家医院都没有治好,偶然听说长沟宫家店的宫先生会看眼疾,就风餐露宿祖孙俩赶来了。爷爷一脸愁容,颧骨突出,双腮深陷,小孩双目失明,面黄肌瘦。宫连玉了解情况后,非常同情他,二话不说,便把这祖孙俩安排在干净明亮的一间堂屋里,给他准备了一个锅,柴园里有柴火,一切安排停当后,他就去果老山上采摘草药,每天早上喝一副,晚上再用药水洗眼睛,宫连玉不厌其烦,每天早晚都过来观望一下,不知不觉,3个多月过去了,爷爷带来的面粉和干粮吃完了,又没有钱,他就给宫连玉说:“先生,你看,俺祖孙俩多亏您的照顾,住了这么长时间,不光店钱没给您,还烧了您的柴,让您看病,您看,眼下连吃的也没有了,我想把孩子留下,回家拿点吃的,带点钱来。”说着,老头就哭了。

宫连玉一听,知道老人的难处,穷人家的苦比黄连还苦,他热情地拉着老人的手说:“孩子的眼病有希望能治好,还需要时间,没吃的不要紧,我让家人给您送来,您可不能走,把孩子留我这里,我可担不起这个责任。”就这样,祖孙两人的一切生活费用都由宫连玉出。

转眼到了五月麦熟的季节,有一个卖小鸡客商住店送给了店家宫连玉几只小鸡,小鸡在院子里散跑长到一斤左右的时候,他们相互戏耍着、追逐着,在门口坐着玩的小孩子给他爷爷说:“爷爷,爷爷,您看,那些小鸡多好玩。”他爷爷在旁边正在晒东西,听到孙子的喊声,老头一下子扑过去,抱住孙子说:“孩子,你看见小鸡了,小鸡在哪里?”“在那里,爷爷,您看。”小孩用手指着。

“先生,先生,孩子看见啦,孩子能看见小鸡啦。孩子的眼好了。”孩子的爷爷激动不已,兴奋地一边喊着一边小跑着去告诉先生。

宫连玉一听,赶紧来到孩子身边,仔细看了孩子的眼睛后说:“有指望了,只是还需要一段时间。慢慢治疗,别着急。”

“谢谢先生,谢谢先生,您是俺家的大恩人呀。”爷爷流着泪说。

孩子的眼睛一天天地康复起来,能在院子里玩耍了,很调皮地在院子里来来回回奔跑着,蹦跳着,很可爱,也很口甜,住店的客商都很喜欢这个孩子。

这样说着就到了秋收季节,一天,孩子的爷爷给宫连玉说:“先生,这半年来都是您接济俺爷俩,眼看着孩子的病好了,俺回去吧,回去后俺把店钱还有生活的花销凑齐了给您送来。您是俺家的大恩人,俺家永世不忘。”

宫连玉一听,立即制止说:“老人家,您多虑了,孩子的眼疾治疗好了,一切都没事了,至于钱粮的事,您就别放在心上了,不要再提了。只是目前从孩子的情况来看,你还不能走,孩子的眼疾治疗地还不彻底,再过一个月吧。”

转眼间到了深秋,孩子能看到地上细小的东西了,有一天晚饭后,宫连玉提了一包点心来到客房里,孩子的爷爷很客气地让座,坐下后,宫连玉说:“老人家,孩子的眼疾彻底治愈了,您这几天就可以带着孩子离开回家了。从这里到您家需要走几天?”

“现在天黑得早,最快也要3天,就能到单县老家了。”老头回答。

“那好,我给你们准备四天的盘缠,带上四天的干粮,可以带着孙子回家了。”

老人一听,泪如雨下,普通就给宫连玉跪下了,宫连玉赶紧把他搀扶起来。

过了年,老头一家五六口人带着家里的粮食、红枣,还有其他特产专程来感谢宫连玉,从此之后好多年,小孩子的父亲每年都来看望宫连玉,他们成了亲戚。

宫连玉有两个儿子,长子宫俊,次子宫仓,两人是同父异母兄弟。宫仓聪慧好学,宫连玉就让他读私塾,让长子经营店铺。后来,宫仓在济南国民政府里任职,一度从事教育。解放后,解放军对他进行审查,因此坐了监狱,他受父亲熏陶,精通医术,在监狱里一边改造一边研究医学为人治病,因此提前释放,释放后他不回来,继续留下为监狱里的病人看病。他善于学习,光医学书籍就有两大箱子。

1946年拉游击(游击战)的时候,八路军住在宫家客店里,当时宫大友(宫连玉孙子、宫俊长子)才14岁,他拾到一本《怎样分析农村阶级》,而且很快就把上边的内容背诵如流。土改时,他家被划成地主成分,十六岁的宫大友按照农村阶级分析的条目来对照,他家不应该划成地主,于是就去二十里铺当时的济北县政府去反映情况,看门的士兵看到他就喊“小孩,不要在这里玩,到别出去玩。”

“我不是来玩的,我来找县长反映情况。”宫大友说。

“你反应啥事?”

“我见了县长才能说。”

那个士兵就去里面通报,之后带着他去了一个办公室,一个干部就让宫大友坐下,给他倒了一杯水问道:“小孩,你是哪里的?你找县长反映什么事?说吧?”

“首长,我是长沟宫家店的,我反映一件事,我家不能被划成地主。”宫大友说着就掏出那本黄皮小册子《怎样分析农村阶级》给那位干部看。那位干部一看,大吃一惊,就靠近宫大友说。

“小孩,给我看看。”

“首长,我不能给你,给你了,你不给我怎么办?”宫大友赶紧收起来黄皮小本说。

“你这小孩,心眼还不少哩。这里面的内容你都看过了。”

“是的,首长,不光看过了,我还能背下来呢。”

“那好,你背背,我记下来,对照一下,如果没有错,我就给你开介绍信。”

就这样,宫大友一气呵成背了一遍,那位干部一字不落全部笔录下来,之后,又让宫大友念小册子上的内容,那名干部又对照了一遍,这样一来,就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那名干部让人打了一份饭端到办公室里,让宫大友吃饭。宫大友说:“首长,问题还没解决呢,这饭我不能吃。”

“哈哈,你这孩子还真犟,你说说吧。”

“按照阶级分析,我爷爷是大夫,我叔叔是教师,我家雇了一个干活的,不能算剥削,所以不能被化成地主成分。”那干部一听有道理,于是说到:

“你对这个政策吃得很透,我给你写封信回去找公社的领导,就可以了,你吃饭吧,吃过饭就回去吧。”干部说完,把那个手抄的《怎样分析农村阶级》如获至宝一样锁进了抽屉里。

就这样,他家没被化成地主成分。

1977年夏天,宫仓因食道癌住进了济南省里人民医院,宫大友陪伴他住院治疗,一天,李大夫来查房,看到宫仓在看书,于是就问他:“宫老师,您看的什么书?”

“我瞎看,消遣消遣。”说着,就把书递过来了。

李大夫接过书一看是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不禁大吃一惊,“宫老师,您懂医学。”

“略知一二。”

“宫老师,让我看看行吗?”

“行,就怕你看不明白。我给你一本浅显的书你看看。”说着就让宫大友从包袱里拿出一本医学书,李大夫一见,对他的临床非常有用,就央求宫老师借给他看几天。原来,宫仓无论到那里都手不释卷,他看的最多的书就是医学书,按照他的话说,“书到用时方很少,多涉猎一些心里不糊涂。”所以,来济南治病,他依旧带了一些书看。

从此,李大夫晚上下了班就向宫仓学习,请教他一些问题,宫仓看到李大夫虚心好学,也就乐于把自己的所学传授给他。就这样,李大夫成了宫仓的徒弟。宫仓把这本医学书赠送给他,李大夫视若珍宝,也更加敬重宫仓老师。

宫仓需要做手术,手术前夕,宫仓问宫大友说:“孩子,明天我就动手术,你把钱和粮票放哪里?这么热的天,带在身上一紧张丢了怎么办?还有,万一手术不成功,我下不了手术台就死了,你怎么把我运回家?你想过吗?”

“叔叔,这些事情我没考虑,您别那么悲观,不会有事的。”宫大友宽慰他说。

“凡事都要考虑精细,我给你说,孩子,你把钱存到银行里,粮票你就寄存在李大夫那里,假设我有个三长两短,就把我运送到火化场化成灰,用个骨灰盒一装,与书捆在一起,不要让别人知道你背的骨灰盒,否则你上不了车。最后,你和李大夫道别的时候,你把咱家的地址给他,他会把你送到车站上。”宫仓对后事一一做了安排。

吉人自有天佑,宫仓的手术非常成功,没几天就出院了。出院的时候,宫仓把所有带去的书籍都赠送给了李大夫,李大夫给了宫仓老师一些钱和粮票,宫仓都拒绝了。这年年底,李大夫专程乘车来长沟看望宫仓老师。再后来,李大夫又来了几次,家人一直都称呼他李大夫,没有记下他的名字。以后,就没有联系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