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闽南侨批里的“家国情怀”

 aq100001 2021-10-07

早期华侨大多因为逃饥荒、躲债务、避战乱等原因不得已去海外谋生,他们中大多数文化程度低、经济状况差、社会地位卑微,在海外受尽磨难、吃尽苦头。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和影响,他们身上与生俱来的诸如爱国顾家、敬老爱幼、诚实守信等优秀品质使他们战胜苦难和挫折。一旦处境好转,他们总会心存感激,总要设法回报故乡(祖国)和亲人,这是闽南侨批的情感底色。

侨批,广泛分布在广东省潮汕地区、福建、海南等地。方言把书信叫'批',潮汕、闽南华侨与家乡的书信往来便是'侨批'。侨批俗称'番批''银信',在福建方言、 广东潮汕话和梅县客家话 '信'为'批',不仅仅是闽南方言,福州一带的方言也是这样指称的,迄今为止仍旧是这般指称)

爱国,鞠躬尽瘁

仇敌忾。在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抗日战争中,海内外华侨华人同仇敌忾,秉持“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赤子之心,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从1936至1938年,华侨抗日社团有如雨后春笋,在世界各地拔地而起(亚洲16个、非洲2个、欧洲3个、美洲7个、大洋洲2个),在这些形形色色的抗日社团中,无论直接参与,还是组织领导,闽南籍华侨表现突出,他们满腔热情投身到保家卫国的伟大战斗。

解国忧。九一八事变前后,海外华侨抗日热情高涨,纷纷慷慨解囊,通过义卖、募捐、买公债等形式募集资金支持祖国抗战。据《石狮市革命老区发展史》载,1931年至1933年石狮华侨共捐款1500万美元(其中,王则棋个人捐1000万美元)。另据不完全统计,从1937年7月-1945年8月,各地华侨累计捐款13亿国币、认购公债11亿国币、侨汇95亿国币、捐战机79架、捐卡车200辆、捐救护车450辆,此外还捐赠数量庞大的医疗机械、药品、食粮、寒衣、蚊帐等物资,华侨的义举在支持抗战、保障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片

1940年8月7日日本《写真画报》封面、封底(内容为:1940年7月16日,日军出动300余人在飞机和军舰掩护下分3路袭击石狮永宁)

赴国难。1939年5月,福建泉州安溪籍民盟盟员白雪娇为了避开父母的劝阻,改名“施夏圭”报名参加机工队回国服务抗战。临行前,她挥泪写下悲壮的抗战家书:“……现在,什么也不能阻挠我投笔从戎……虽然几次犹疑、踌躇,到底,我还是怀着悲伤的情绪,含着辛酸的泪水踏上征途了……我希望我能在救亡的汪洋中,竭我一滴之微力……”她走后,这封家书被友人发表在1939年5月19日《光华日报》上,成为激励海外华侨回国抗战的催化剂。据史料,1939年前后,共有3260名南侨机工响应号召分15批归国服务抗战,据陈嘉庚先生之侄陈共存战后统计,约有1028名机工在战斗中牺牲,1072名机工战后继续留在国内支援国家建设,另有数十名机工在战斗中失踪,只有1/3左右机工战后返回南洋,南侨机工为祖国抗战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

图片

1939年5月19日,马来西亚《光华日报》刊登的白雪娇家书
顾家,死而后已

事父母。辛酉年(1921年)十月一日,菲律宾侨领王珍艮寄批给在晋江老家的母亲:“书奉慈母大人膝下,拜别以来转眼阳春……儿远游外夷,不能随侍晨昏,罪戾大焉!……儿所寄本份尚奁叔去针指12个,若是到家,即向他取之,末审咱份今年冬节桌轮到何人,祈母亲顺笔来晓……兹因羽便特修寸禇,并付去彬银两大元,到祈查收……”作为侨领和企业家,王珍艮工作繁忙,日理万机,其对母亲的顾惜却相当细致周到,批中所叙看似琐碎,但句句情真意切。又如,菲律宾华侨施教布想念老母亲,寄批回晋江龙湖老家:“自别慈颜,时怀孺慕。每思禀候,辄乏鸿鳞。惟愿玉体康强,不胜欣喜。外地均安,祈勿慈念。伏望起居珍重,努力加餐为祝。”寥寥数语,对母亲的思念和牵挂跃然纸上。

惜连理。夫妻好似同林之鸟,尽管相隔万里,却依然彼此关怀和顾惜。1933年1月6日,菲律宾华侨黄毓沛寄批给晋江东石的妻子:“兹逢轮便,汇上票银肆佰元,到乞查收。内抽还种铨100元,世锦100元,张时灿(奇湍手)60元。阿深长年工若要取(工资)可以多少给他,并当择一新牛来饲。今年番薯科(地瓜干)钗(切)几担?并写来知。咱种芎蕉(香蕉)生了未?(未)知(为)何种类否?果子当令长工先应(施)肥料,待正、二月即买粉来应(施)。外付20元,即收各用……”这封家书美在细腻和周全,大海也无法阻挡在外打拼的闽南汉子对家的牵挂,无论相隔多远,总是心心相印,彼此顾惜,这才是人世间最美的景致。

念手足。石狮坑东籍华侨吴章汉1919年5月7日经香港前往菲律宾宿务,5月21日抵达宿务后,他迫不急待地寄批给在石狮老家的弟弟吴心存:“贤弟在家,务宜日夕辛勤,不可荒废度日,耗损光阴,如此有何益哉?亦宜奉侍母亲,不可违命。母亲欲教示以宜顺命而行,此则可谓有孝矣……昔人所谓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者,亦自孝始。汝宜慎之勉之,此则兄之所切祷者也。不观夫古圣贤皆由劳苦而来,汝宜三思之察之。”在宿务,吴章汉处处以身作责,行事为人做弟弟的表率,他同年6月19日家书中写道:“窃念心存弟年已长大,在家又无所操事,然而碌碌无能,以为他人讥笑。最好者须着送入香港肄业攻书,免致损失光阴……”手足之情满溢字里行间,令人感动满满。

图片

1919年5月21日,石狮坑东华侨吴章汉在菲律宾宿务寄给在坑东老家的弟弟吴心存的侨批 
践诺,不惜代价

善经营。漳州“天一批馆”创办人郭有品秉持“公开透明、细心负责、信守规则、注重情义”的经营理念和儒家“不义之利不苟得”的义利观,“批馆”历经狂风暴雨依然茁壮成长。“批馆”创立初期,全由郭有品本人亲自在菲律宾收取银信并亲自押运回国,汇费由汇款人自定,汇费连同汇款金额和投递工钱一起直接写在批封上,客户一目了然。为确保侨批准确投送到位,郭有品聘请诚实可靠的族人当信差,明确信差不准再向收批人苛求工资或讨要好处,严明的纪律和周到的服务使“天一批馆”渐渐走出困境。1911年,中国邮政与海关分离时,“天一批馆”国内外分号已达28家,在厦门、安海、香港、吕宋、宿务、怡朗、三宝颜、安南开设分号,鼎盛时期,“批馆”年侨汇总额高达千万大银,约占闽南侨汇总额的三分之二。

讲诚信。由于为人诚恳、经营得当,经过几代人数十年苦心经营,泉州“王顺兴信局”声名远播,在国内外获得良好信誉,积累起巨额财富,引起窃贼和匪徒觊觎。据泉州文史资料记载,约在1923年-1927年间,菲律宾岷里拉“顺兴信局”在那示马仁那街局铺遭警局暗探栽赃敲诈,信局老板没有浑水摸鱼,将损失转嫁客户,完全自行承担被敲诈和勒索的批银。“顺兴信局”在国内的处境也不乐观,泉州“王顺兴信局”屡遭抢劫和敲诈,约在1928-1930这三年中的某一天夜里,泉州南门外悍匪陈清祺,纠集一百余匪徒攻破信局大门,巨额批银和王家各房私人手饰、细软被洗劫一空,信局蒙受巨额损失,老板并未“贼喊捉贼”,趁机将损失转嫁客户,而是由信局承担全部损失。

敢担当。在交通蔽塞、猛兽横行、匪徒猖獗的年代,侨批派送极其不易。有时,为躲避劫匪和驱赶猛兽,派送员得手握自卫的棍棒和铜锣,化妆成山民或小贩的模样,肩上背着装满沉甸甸的信件和批银的褡裢,每日跑腿近百里翻山越岭分发批银邮物。若进山区分发,还得边走边鸣锣,驱赶猛兽,给自己壮胆,尽管如此,侨批派送员仍时时遭遇不测。据南安市梅山镇竞峰村李氏族谱记载,该族先后有8名担任源兴信局派送员的李氏族人被匪徒劫杀。若遇诸如此类之不幸,信局除支付派送员丧葬费和抚恤金,还得承担因抢劫造成的批银和邮物损失,这既是敢于负责到底的商业契约精神,也是一种崇高的人格道义,正因这种精神和道义,商业和正义才得以维继。

来源:民盟福建省委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