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华谩出如丹语,不及刘侯一纸书。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我的天堂111 2021-10-07
[ 唐 ] 罗隐
原文
夏窗七叶连阴暗。

赖家桥上潏河边。

细看月轮真有意,已知青桂近嫦娥。

一个祢衡容不得,思量黄祖谩英雄。

张华谩出如丹语,不及刘侯一纸书。

山雨霏微宿上亭,雨中因想雨淋铃。

老僧斋罢关门睡,不管波涛四面生。

罗隐的名诗名句



在科举考试上,唐朝最“背运”的文人当属罗隐。

罗隐是唐时最终没有中举的范进。一生总共考了十多次,均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是个名副其实的“考试专业户

罗隐科举屡试不第,但诗名却流芳千古。

罗隐的诗有两大特点:一是思想性强,二是佳句多。

如他的讽刺小诗《雪》说“瑞雪兆丰年”那是富人的事,对穷人而言,“冬雪却成灾”。

又如《黄河》一诗说黄河一出昆仑便浑浊了,直指“世道如染缸”。

再如《鹦鹉》一诗说擅长学舌的鹦鹉,易招“口舌之灾”。

这些诗,均思想深刻,发人警醒。

罗隐诗中的佳句,则更多。如“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筹笔驿怀古》“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蜂》“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赠妓云英》

1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简评:蜜蜂一生辛劳究竟是“为谁辛苦为谁忙”?一声长长的的叹息之后,饱含着太多的思想内涵。

罗隐《蜂》

2自遣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简评:在这放歌纵酒的背后,隐含着太多的人生失意与苦痛。

罗隐《》

3西施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简评:女人是祸水?非也。罗隐在这里就为西施正名,吴国之亡,并非西施。

罗隐《西施》

4赠妓云英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简评:同病相怜,泪痕点点。此诗若与孟郊《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对比起来读,更觉得“十上不第”者罗隐内心的悲凉与痛苦。

罗隐《赠妓云英》

5七夕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简评:人间男女七夕欢乐,牛郎织女七夕惆怅,人间欢乐胜于天上。

罗隐《七夕》


战国末年《吕氏春秋·博志》曾记载:“全则必缺,极则必反。”意思是说事物发展到极端,往往会向相反方向转化,从而走向衰败。然而这句话的似乎用在我国古代大唐王朝的国运上再合适不过了,初唐经过几代君王的励精图治,到开元年间终于迎来了鼎盛时代。但盛世的华章繁荣却没有延续多久,由于安史之乱的爆发,李唐王朝开始走向没落。到了中晚唐时期,皇权更是衰微,藩镇割据局面日益严重,使唐王朝的统治权力名存实亡。
帝国的衰落,致使唐初一贯的进取向上的精神和积极的自我调节能力彻底消失,国内外矛盾日益加剧,朝政、科举腐败黑暗不堪。作为思想文化的创造者和继承者,士大夫和众多知识分子感到无情的绝望,他们渴望辅君王、济苍生,建功立业,但面对混乱的政局,只能感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在此情形下,晚唐文人墨客无不怀揣惆怅伤感心理,其诗歌也所表现带有一种浓郁感伤情绪之美。在这其中就产生了唐朝最负能量诗人,他由于应进士试多次不中,最终写出人生最深沉的无奈,后来却成为千古名言!
此人便是晚唐著名诗人罗隐(原名叫罗横)。罗隐字昭谏,是唐末钱塘(今杭州)人,生于官宦之家,祖父曾做过县令。罗隐素有“江东才子”之名,年少时便文名远播,诗歌和文章都堪称一流,“诗名于天下,尤长于咏史”,备受人们推崇和赞誉。《唐才子传》也称他“少机敏,善诗文,诗笔尤俊拔”。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人才,本该顺利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可是他却屡屡受挫落榜,最后负气之下改名叫罗隐。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罗隐第一次到京师长安参加进士考试,然而事与愿违,连考了七年都榜上无名。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几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
如今我们不得不佩服他的执着,罗隐着实充分发挥了“科举虐我千百遍,我待科举如初恋”的不服输精神,虽“屡战屡败”但入仕求功名的决心与勇气还是值得称赞的。
不过话又说过来,唐朝考取进士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李白与杜甫虽然都是大诗人,但却都不是科举考试的宠儿。诗仙李白是个传统教育的叛逆者,他不屑于参加科考,而想凭借诗名进入中央朝廷。后经过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推荐,他终于实现了梦想,成了唐玄宗身边的近臣,陪侍皇帝左右。
诗圣杜甫就没有那么好运气了,杜甫和罗隐一样屡试不第,为了就业,他接连给皇上献上了三大礼赋,最终感动了唐玄宗,赏给杜甫一个九品芝麻官。而大诗人孟郊更励志,54岁才得中,随后激动的写出:“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观尽长安花”千古佳句。由此可见,在古代考取功名并非是件容易的事。
实话实说,罗隐的才学确实出众,就连当时的宰相郑畋和李蔚都对他青睐有加。但由于他自持才高,桀骜不驯,他的试卷里的讽刺意味太强,考官们对他很是反感。在他的考卷中,议论朝政,讽刺意味强,这不是在考官自己的地盘打他们的脸吗,就算考官惜才选中他,但这份试卷也是要程给皇帝御览,如果天子一怒可不是闹着玩的,不仅罗隐有过错,就连考官们都会受牵连。
对于屡试不第,罗隐也写了许多自嘲诗篇,这其中较为出名的就是他那首《赠妓云英》诗:“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罗隐当初以寒士身份赴举,路过钟陵县(今江西进贤县),结识了当地乐营中一个颇有才思的歌妓云英,彼此应该印象很深刻。
多少年以后,不知道他第几次考试落第再度路过钟陵,又与这个歌姬碰面了。见到云英仍隶名乐籍,未脱风尘,罗隐不胜感慨。更不料云英一见面却惊诧道:“怎么罗秀才还是布衣?”于是呢,罗隐就写了这首诗送给了她,道出了心中的无奈。
随后罗隐对当时考试制度非常失望,对豪门贵族贪得无厌的丑恶本质更是非常厌恶,他便写下了很多讽喻诗。其中就有讽刺意为极强的七言绝句《金钱花》:“占得佳名绕树芳,依依相伴向秋光。若教此物堪收贮,应被豪门尽劚将。”该诗托物寄意的诗,虽然诗题是“金钱花”,但主旨并不是咏花,而是借金钱花戳穿了豪门贵族贪得无厌的丑恶。一针见血,具有很强的讽刺和批判力量。
罗隐虽然科举不中,但他的才华并没有被埋没。在京城长安,也是混得风生水起,被达官贵人奉为座上客,甚至受到当时宰相郑畋和李蔚的赏识。在这里还有一段趣事,话说宰相郑畋有个女儿,聪明美丽,爱好文学,在读了罗隐的诗“张华谩出如丹语,不及刘侯一纸书”,甚是喜欢,少女心性不禁情愫暗生。从此对这位只见其诗不见其人的才子,朝思暮想,辗转反侧。
当宰相女儿知道自己的父亲和罗隐交好之时,便央求父亲带着她见这个才子。知女莫如父,女大不中留。郑畋知道了女儿的心思后,就想顺水推舟纳罗隐为婿,也可促成一段风流佳话。于是郑宰相就找时间约罗隐到府中做客,而郑小姐就在门后看了他一眼,然后便掉头就走,并且自此放下了心中的爱慕之情。
不仅如此,她还因为罗隐的面貌不佳而讨厌起了他的诗歌。《旧五代史·梁书·罗隐传》就曾记载:“畋女幼有文性,尝览隐诗卷,讽诵不已,畋疑其女有慕才之意。一日,隐至第,郑女垂帘而窥之,自是绝不咏其诗。”
人生或总有太多的无奈和遗憾,诗人罗隐由于生活在政治极端腐败的晚唐社会,又加上他仕途坎坷,十举进士而不第,便化进取为愤怒,视功名如烟云,常常以激愤的心情、锐利的笔锋揭露现实的丑恶,批判唐廷的腐败,抒发心中的愤懑。后来罗隐就写出人生中比较有名的佳作《自遣》:“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这首诗可谓是充满了负能量啊,写出人生最深沉的无奈和不平,尤其是后两句更是成为千古名言,流传至今。
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英雄也总有用武之地。罗隐一生不得志,晚年返回老家杭州,没想到得到了吴越王钱镠的重用,终于踏入“仕途”。当时罗隐已经55岁高龄,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高官厚禄下罗隐晚年生活的很是富足,一直到77岁才去世,或许这也算是上天对他前半生屡试不第的补偿吧!临终前,吴越王钱镠更是亲自探望,看着病榻上的罗隐,不禁泪眼婆娑说:“黄河信有澄清日,后世再难继此才”。足见,当时钱镠对罗隐才华的赏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