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次学徒(中)

 富平人原创馆 2021-10-07

第二次学徒(中)

文/王彦军

大约是七月初,做冰棍的竹签用完了,福利组与汉中市竹器厂联系,对方说有货,让去车拉。采购员杨贵喜有事离不开,科里定下916车去,由我拿托收,代替采购员去。于是带上大油桶和车用帆布,一切准备妥当,七月四日就出发了。邻居电话班的刘新录是北卫转业兵,他也跟车去,到城固县看望舅舅。

走时天一直下着,下午我们冒雨而行。过三原、泾阳、咸阳、周至、眉县到宝鸡,晚上住到汽车站旁边的东方红旅社。我跟刘新录去大街上转悠,直到火车站而回。

第二日早六时起程,天尚小雨。一出宝鸡就进入山区,一路上坡,且是盘山路,弯道极多。走一个来小时,翻上了第一座大山顶上一一秦岭。在此可看到,铁路九曲十八弯也上了山顶,令人惊叹不已。在顶峰路边,立有石碑,上书秦岭二字,为民国宋希尚所题,还有冯玉祥将军所题石碑,也立在路旁。又翻过两座山到凤县,是山中之县。越过二两个小山,即到汉中境内。

柴关岭在留坝县境,走不远就是庙台子,有一古庙,名曰“汉张留侯祠”,相传为黄石老者授张良奇书之所。我与师傅和刘新录停车,冒雨拜访留侯祠,俗称张良庙。

一进门有石牌,上书"张良辟榖处”,据说张良功成身退,在此隐居。庙后有向上石阶,谓之曰“天梯”,登高上去有一两层建筑,曰"授书楼”。已年久失修,破旧不堪,传为张良得书处。登顶一观,山景青青,泉水汩汩,诗情画意,堪比仙宫。还有几块碑石,最早明朝二三块,剩余大都是清代的。

观毕继续走,过留坝县城,我想这县名大概和留侯有关吧。到汉中也有上坡路,但总体是下坡,不费多少亊,很快就进入汉中平原,三点多到市区中心,将车停在汉中大旅社的停车场,刘新录去赶车到城固他舅家,我们师徒就住在了旅社内。然后上街逛逛,看场电影“神密的大佛”。

第二天一上班,我就到竹器厂销售部门联系购买竹签事宜。他们说没想到我们来这么快,要的这么多,他们库里货不夠,马上安排生产,要我等三天后来提货。只有等待,别无他法,只好答应。

回来告知师傅,然后开车去米市看大米,好多同事要米。去一看米很少,且价格贵,要三毛五一斤。又到城郊农村一个姓曹的家里去,师傅说他以前来换大米时,就是找老曹帮忙。这次老曹说米价下不来,他也没有办法。又到汉江大桥上去看,还是不行。我让师傅开车回去,我再转会儿。走到桥下,在汉江里洗洗脚,看江水浩大且流急,而尚有胆大之人江中游泳,浪里击水,怡然自得,好生羡慕。

自己七号上午在大街转,走到东大街看一名胜古迹,名曰古汉台。相传是汉髙祖刘邦为汉中王时,在此驻军的大营,并筑台拜将,封韩信为大将军,逐鹿天下,终成大业。主要是建在高台上的一座楼,名“望江楼”。里面存现代人的题词,有张之洞、于佑仁、张大千等。

下午跟王师出来买点土特产,完回旅社。刘新录从城固赶来,见我们没走,很是高兴,又能搭顺车回家了,也和我们一起住在旅社。

我与刘新录次日上街,又到米市去看,还是那价。沒法只好少买了五十斤,刘也买了七十斤米,不能白来汉中一趟。下午上班后我去竹器厂,看竹签生产情况,过去一看,说是三四点钟可完。我马上回去,叫师傅开车去装,到竹器厂我拿出托收,签名结帐。托收是收款方委托银行,代为收款的一种票据,付款方开户银行收到后,通知付款单位,没有特殊理由,三天后直接从帐上划走钱款,和转帐支票效果一样。装完车已是五点半多了,决定再住一晚,明日再走。

九日早六时出发,又是细雨濛濛。从汉中平原往北进入秦巴山区,一路上坡,雨天路滑,我驾车小心翼翼,艰难前行。到下午,车到秦岭,天起大雾,能见度只有三四十多米远,打开防雾灯,小心行驶。过了山顶就是下坡,而且是连续四十多公里的长坡。弯多路陡,加上大雾,需打起十二分精神来,这也是考验我掌握车技的最佳时机。师傅教我利用低速挡位来控制车速,尽量避免长时间使用刹车,以防车闸过热而失去作用。我严格地按照师傅说的要领操作,有惊无险地安全下了山,这是我开车以来,遇到的最惊险的历程,好在都通过了,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

到宝鸡没停,直赶到眉县住下。我的二襟兄王根纪,在眉县武装部仼营级参谋,晚上我去探望,带去五十斤大米。根纪兄惠兰姐都很热情,听说车上还有两人,马上说请两人来给做饭,我说吃过了,他们另约明早。次日一大早,根记兄来请,王师刘新录我们三人到家来,吃包子、油条、馒头、稀饭,恵兰姐还给炒了两个菜。八点半我们走时,他们及两个孩子送出老远。

我们九时动身,天还下着小雨,去时阴雨,回来天还下个不停,我们这次汉中之行,的确是顺风顺水,波澜不惊。下午二时到厂里,园满完成任务,共用七天时间。

整个七月份大部分时间还是拉煤,其间还给庄里菜站往崔家沟送过两次菜,另外给综合公司到临潼省糖库拉了两天白糖。

至八月份瓜果下来,就给职工群众拉西瓜。前两车从大荔拉回的瓜大家反映良好,但就是有点远,成本有点高。这两天本地的瓜也开园了,连着去美原、刘集拉了两车瓜,反映也不错。据家居齐村公社的人说,山上石窠大队的瓜才开园,他们的瓜特别甜。福利组就叫916车去石窠瓜园拉瓜,组长魏振国、副组长曹守谦、冷库保管员髙峰也一同前往。

到了石窠瓜园,连切三个西瓜,瓤口甜中带沙,口感都很好,老魏就让摘瓜。从村里叫人来刚刚摘了一半,天就下起了雨,冒雨边摘边过磅,天越下越大,等装完车,车已开不出来了。瓜地松软,加之重车,轮子陷入泥地,干打转,就是不能前进一步。十几个人推车,也无济于事,没办法只能叫拖拉机来拖。也到饭时,他们都到村里去了,就留我和看瓜老汉看车。

下午雨停,王师和老魏他们给带两个馍来,让我充饥,并说拖拉机外出,借来铁锨和两齿耙自己挖。王高峰用铁锨先挖泥,我三口两口把馍吃完,就拿起两齿耙挖干地。就这样挖一点走一点,车陷住再挖。从瓜地快要到路面时,不小心,我一把把耙子抡到了车轮上,把轮胎扎了一个洞,刺溜一声放了气。师傅说了句:

“你可真行!”

我瞬间感到无地自容,只会帮倒忙,越帮越忙!

赶快请高峰帮忙,把备胎放下换上,又把坏胎挂上。怕耽误时间,动作急了点,急中出错,加上夏天穿着塑料凉鞋,一脚碰到朝上放着的两齿耙齿尖上。一阵剧疼袭来,一看右脚,鲜血染红脚面,我“哎哟”一声坐在地上。同事赶快把我搀起来,用纸把伤口捂上,撕一点干净棉纱挷好。他们把最后一段挖开后,车从瓜地开到路上,已是四点多了。

回厂后到医务所治疗,大夫给缝了两针,没伤到骨头,并给开一周假,到期再来拆线复查。休息了五天以后,感觉伤口好多了,肿消退了不少,也不那么疼了。下午师傅来看我,说道一年一度审验就要开始了,后天就要停产整车。伤后第七天,如期到医务所拆了线,医生又给开了三天假,说伤口愈合很好,不能干重活,再休三天就好了。我一看伤口还有点疼,已无大碍,今天开始整车,我就直接去上班了。

师傅见我上班,就关切地说:

“你伤好利索了吗?不要强来。”

“现在已经长好,没事了,我能行。”

王师在发动机上紧固水箱风扇松动的罗丝,然后用汽油清理机上油污;我则用清水管子清洗全车的泥点和灰垢。先洗车箱和驾驶室,然后冲洗底盘与轮毂,冲不净的用工具往下抠。下午钻到车底下清洗冲不到的地方,拿毛刷和棉纱把角角棱棱都擦干净,一干就是一天,累的腰酸背疼。第二天继续干,还钻到车下用汽油一点一点清洗,发动机底壳油污及底盘部位的油迹。因腰背不舒服,索性躺在车下的地上干活,又是一上午没出来,基本上把底盘部分都刷洗干净了。下午来又钻车下,给底盘各转动部位统统打一遍润滑黄油,完后用干棉纱把全车擦了一遍又一遍。师傅把发动机清洗干净后,我又用棉纱蘸少许机油,把车头驾驶室等金属部位,擦得锃明瓦亮。

到了审验那天,早早把车开到运输科停车场,最后再擦一遍车,等侯检验。检查组检到本车时,检得特别仔细,一点死角都不放过,特别钻到底盘下前后摸了个遍,然后出来对王师傅点点头,说声“不错!”

下午开点评会时,专门对王乐福师傅提出表扬,结论是车况良好,整车细致认真,应向他学习。916号车通过年检审验,合格。另有五六台车不合格,重整!

到九月中旬,福利要去黄龙县拉土豆,扬贵喜和王高峰带914、916两车同去。早六时出发,我和师傅、高峰在前,田品阳与老扬在后,走蒲城翻过一条大沟到白水。在那吃了饭,又经过盘山路,到达黄龙的三岔公社。

那里的土豆又大又好,是红皮土豆,六分五一斤。在那收装了两大车,我们自己也带了几麻袋。六点我们车装满先走,说好晚住白水。快九点方到白水,在县第二旅社住下。等到十一点多,914才珊珊来迟。说是路上轮胎坏,换了个备胎,黑灯瞎火地看不清,摸索着换上,所以来晚。次日早七时起来一齐走,田师在前,我在后驾车紧跟。到蒲城才吃早饭,一路无事,十二点多点到厂里。

九月底福利组要916车到西安拉烟酒,是运输科采购员吴玉新代为购买的,他是福利组冷冻机工费英萍的丈夫,所以代为采购。由女业务员郭续安带车,到西安后见到吴玉新,先到十里铺酒厂装酒,这是西安市的酒厂。然后到红庙坡批发部拉烟酒,最后到南大街批发部进了一些烟。郭续安看着装好,我给盖上帆布捆挷好,王师看车,我们去逛街。

跟车来西安的,有四五个熟人,还有运输汽俢工一对夫妻,吴玉新家在西安回去了。到四点天开始下雨,我们上街购物的人急忙往南大街赶。车上货物不要紧,有帆布盖着,其他人没有雨具就狼狈了,雨逐渐加大,无法,只好解开帆布钻在下面,以躲避大雨。五点多钟从南大街出发,出了城到郊区,师傅把汽修工的媳妇叫下来,和郭续安挤着坐驾驶室内,按规定是不允许的,这也算是遇特殊情况而从权吧。我小心翼翼地开车,七点半到庄里。

十月上旬到洛川去拉苹果,和田品阳两车一起去,魏振国与王髙峰带车,扬贵喜已在洛川等候。过了黄陵就到洛川,见到老杨他把我们领进果园。园子很大,有差不多上百亩地,苹果品种多味道隹,不愧是陕西名果。山上总务科的的赵子健师傅,带着孟宪治师傅的906车,听到老杨发回的消息也赶来了。到园一尝苹果,口感确实不错,就叫人给摘了三车,结完帐出园已是黑天了。走不远,就在一家公社办的停车场住下来。晚上很冷,房间都生了炉子。次日早上,发动车很因难,因为地上的水坑已结冰了。

下午到厂,就给各车间科室分苹果,一直到下班,尚无分完。第二天继续分,到十点分完没人要了,还剩下半车,决定到阎良去卖。福利组魏、蓸二组长,带杨贵喜、王髙峰、业务员胡淑玲,以及业务组会计吴西平、贺林华,一起乘916车到阎良,在那卖的很快,要的人不少,但都是买二三斤,最多三五斤。我们就分成二人一组,一人过称,一人算帐收钱,我也参加过称。两个组长在车上照看宣传,师傅在车下巡视,下午四点来钟就卖完了。

接运输安技员郭金城通知:渭南驾驶员考试于十月二十六日进行,我报了名参加考试。理论考试按规定增驾免试交规,只试机械常识,所以我只复习机常。桩考路考因以前有考小翻斗的经历,自己认为很熟悉,就没多了解,按书上倒车库的图样尺寸画了下来,还故意把车库的尺寸往窄里画了十公分,立上竹杆开始练车,认为不碰杆就行。本期考试就我一个人,也没问别人,自己一个人练了两天,就信心满满地到了渭南。

到了监理所,报到后交理论考试费时,因找不到我的档案,非让我出交规的考试费不行,我拿出学习证上增驾印章也不行,没办法只好参加交规考试。好在交规时刻记在心里,难不到我,加上机械常识,两科目都顺利过关。第二天桩考,我看别人咋考。桩考必须用监理所的解放牌汽车,两个考官,一前一后,学员到库虽然不碰杆子,但只要车箱角一出甲乙两杆杆间的连线,就算碰壁,考官就喊停,判为不合格。连续两次碰壁,就淘汰出局。

我一看这样考法,心里就没了底。轮到我上场,就硬着头皮上了车,按照我练车方法倒库,即使没有碰到杆子,但前后两位考官同声叫停,车箱一角已经触线!二次上阵,如岀一辙,虽然我尽了最大的努力,还是被淘汰了。桩考不过,就没资格路考。因考前的功课不夠,没能请教懂行的师傅,不了解要求,盲目自信,所以落个折戟沉沙,一败涂地!

到了深秋十一月,红苕丰收,916车去淡村公社收一车红苕。听说甘肃正宁一带盛产土豆,缺乏红苕,决定去正宁的挂花园林场换土豆。下午三点多走,扬贵喜家中有事,福利组冷冻工王景明带车。七点多到宜君,天已完全黑下来,就住在了停车场。次日早五点起路,经黄陵过店头,八点到上畛子,吃了饭问问路,继续赶路。这里是陕甘交界地方,通往甘肃的都是土路。车辆很少,半天不见一台车辆。上山七拐八拐的,也没有路标,可能已到甘肃地界,见一放羊汉子,停车问路:

"请问正宁桂花园林场怎么走?“

“你们走错路了,这条路直通正宁和宁县,桂花园林场在正北方的路上,属宁县管。”

汉子的话使我们吃了一惊,原来在上畛子岔路口只问正宁,没问桂花园,所以走错。现在走出几十公里,怎样拐到北边的大路?在好心汉子指引下,前走不远有一条便道,可通北路。谢了汉子,前行一里多果然有条便道,为节省时间冒险前行。

这是一条小土路,刚刚能走一辆汽车。因路太窄,我把车交师傅驾驶,勉强能走。走有十来里,一个人也未碰到,路是越走越窄,想返回调头也不容易,只有硬闯了。到下坡处只能过去马车。遇一急转弯,一面是一米多深的低地,一面是士坎,车过不去了。师傅和我们都下了车,察看了半天,拿摇把和大罗丝刀铲土坎,不起多大作用。倒回去是不可能的,师傅一咬牙上了车,让我在前边指挥,他在车上小心操作,如履薄冰。我看前轮过不去,立即叫停,师傅在坡道上艰难的倒车,然后再前拐,再倒再拐,这样倒车七八次,车头一点一点转过来。右车箱紧蹭着土坎,但左后轮还是过不去,因路面不夠宽,双轮只能一轮着地,外边一轮就得悬空!我告诉了师傅险情,但别无选择,被逼车行险招,师傅要我和王景明避开,他一脚油门,车惊险地单轮腾空闪过弯道,我们紧绷着的心也放下来。

下到坡底,有一条小沟,上有一座小木桥,桥上已有破洞,不知谁用两梱秫秸当桥板,在上边铺着通行。桥虽然很低,一旦小桥承不起汽车重量而垮掉的话,车就陷在小沟里别想动弹。我们下车到桥上看了看情况,放下的心又提了起来。这真是前后峡谷,唯有向前才有生路!师傅上车就着下坡,加大油门向前冲去,车上小桥的一瞬间,桥身向下一沉,但车在巨大冲力下,一跃而起,快速冲过小桥。我们在旁看得是惊心动魄,而后欢呼跳跃,庆幸胜利!过后不到二百米,就上了大路,尽管还是土路,但路宽多了,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

又走了十几公里,历尽千难万险,终于来到桂花园林场。吃点冷馍,开始兑换土豆。林场食堂要了一半多,又到九岘公社去换,到晚上六点方完。然后住到公社停车场,睡的是火炕,我不习惯,一宿没睡好。次早起来感觉不舒服,一走动差点摔倒,可能是煤气中毒,到外边坐一会儿才好。赶紧去收土豆,当地习俗,先拿红苕,后给土豆。在九岘收到十一点,又赶到桂花园收,直到四点完,急忙往回赶。

这次走的是北路,不到三个小时就到上畛子,天已黑了并下起小雨,继续冒雨赶路。晚十点多到宜君,还住来时那家旅馆,吃点饭一晚无话。第二天七点出发,一路下坡,十一点到福利组。这一趟甘肃之行,是有惊无险,印象深刻。



作者简介:北国春城,本名王彦君,曾在富平庄里镇生活工作过二十六载,对古镇怀有深厚的感情,也是第二故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