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苏、德、美、英、日各国手枪哪家强——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kenu 2021-10-07

二战时期各主要国家参战军队大都使用本国研发制造的武器装备,由于各国研发理念各不相同、军事工业有强有弱,故而从研发到制造的设计思路以及工艺水平就有了较大的差异。

本文列举苏、德、美、英、日等主要参战国军队列装的轻武器,稍作对比,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苏军‬手枪

苏联军队二战时期大规模列装过两个型号的手枪——

1、纳甘M1895型转轮手枪

纳甘M1895型转轮手枪

纳甘M1895型转轮手枪:最初由纳甘公司设计并在比利时制造,1898年沙俄政府购买了生产权,转而由图拉兵工厂自产,年产量达到2万支,大量装备沙皇俄国军队。

“十月革命”后该枪由图拉兵工厂和伊热夫斯克兵工厂大量生产,从1931年至1942年共生产了100万支以上,成为苏联红军的制式装备。其后虽然随着TT30/33手枪的出现而逐渐降低产量,但一直到1952年才全部退出现役。

纳甘M1895型转轮手枪

纳甘M1895型转轮手枪:7发双动式,使用内埋弹头7.62ⅹ38mmR弹药,初速为272米/秒,22米距离内能够一枪击倒一匹健壮的军马。

苏军官兵对该枪的评价——

如果m1895真的还会出现什么问题,那么你只要用一把锤子就能修好它!”——该枪的高度可靠性不言而喻。

参数

口径:7.62mm

有效射程:22m——46m (不同弹种)

整枪长度:235mm

空枪质量:0.8kg

弹巢容弹:7发

缺点:为了减小发射时气体侧漏而降低弹头初速,该枪釆取的前移式弹巢和内埋式弹头发射后会使弹壳膨胀,造成退壳困难,装填缓慢。

2、托卡列夫TT半自动手枪(TT-30、TT-33

托卡列夫TT手枪

托卡列夫TT手枪:1930年由苏联枪械设计师费约道尔·巴基雷必基·托卡列夫设计,同年由图拉兵工厂制造,于1933年正式定型的一款半自动手枪。

托卡列夫TT手枪从1930年一直生产到1952年,产量达到170万支,在二战中大量装备苏联红军,以威力大、侵彻力强、停止作用好而享誉世界,跻身名枪之列。

战后许多国家都对该枪进行仿制,中国于1954年将仿制的TT-33式半自动手枪正式定型为“五四式”。

在冻士中沉睡了半个世纪的托卡列夫TT手枪

1999年,俄罗斯“挖土党”曾经在苏德战争中位于北极酷寒之地、喀拉海域的一个小岛上的战场遗址,从地下数米的冻土层中挖出了一支TT-33手枪。经过除锈上油处理,更换弹簧和撞针后,这支在地下沉睡了半个世纪的手枪连续打完了4个弹匣未出现故障。

参数

口径: 7.62mm

弹头初速: 420m/s

有效射程: 50m

整枪长度:195mm

空枪质量: 0.85kg

弹匣容量: 8发

‬德军手枪

德国军队二战时期大规模列装过两个型号的手枪——

1、鲁格P08半自动手枪

鲁格P08半自动手枪

鲁格P08半自动手枪:1893年美籍德国人雨果·博查特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半自动手枪——C93式7.65mm博查特手枪。1900年乔治·鲁格在C93博查特手枪的设计基础上进行改良,由德国DWM公司生产并最终定型。1908年该枪被德国陆军大批量釆购列装,称为“鲁格P08”半自动手枪。

为满足德国陆军大规模的列装需求,鲁格P08半自动手枪从1911年开始在毛瑟武器制造公司以及克里格霍夫兵工厂同时生产,截止1942年停产,鲁格P08半自动手枪一共生产了205万支。

左:鲁格P08炮兵型;右:鲁格P08短管型

其间衍生出多种型号,按枪管长度分为标准型(枪管长102mm)、短管型(枪管长98mm)、海军型(枪管长152mm)、炮兵型(枪管长203mm)。

该枪准星为三角形斜坡状,炮兵型为P08系列中的枪中之王:V形缺口照门的弧形表尺可调整风偏,最大表尺射程800m,优秀射手可在200米距离命中人形靶,超过了普通步枪。炮兵型鲁格P08手枪是世界上至今为止唯一一款有效射程达到500米的半自动手枪。其射程之远、精度之高,令人咂舌!

镀金工艺版P08半自动手枪——帝国元帅赫尔曼·戈林的配枪

鲁格P08半自动手枪被誉为世界轻武器制造工艺的顶尖水准。其复杂的构造、众多的组件、对工艺水平要求之高已经达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由于成本太高,不适于战时大量生产,于1938年被瓦尔特P38半自动手枪逐渐替代,最终于1942年停产。

从上至下依次为:炮兵型、海军型、标准型

参数(标准型

口径两种:9mm、7.65mm

弹头初速:9mm口径350m/s、7.65口径400/s

有效射程:50m至100m(根据不同口径)

整枪长度:220mm

空枪质量:0.89kg

弹匣容量:8发

2、瓦尔特P38半自动手枪

瓦尔特P38半自动手枪

瓦尔特P38半自动手枪:是世界上第一种采用闭锁式枪膛的手枪,能够预先在膛室内装入一发子弹,再插入弹匣,并以待击解脱杆把击锤拉回安全位置,使得整枪容弹量增加一发。

该枪由德国著名枪械设计大师卡尔·瓦尔特于1906年设计,直至1938年被德军釆购用于替换造价高昂,工艺复杂的鲁格P08半自动手枪时才最终定型,由卡尔·瓦尔特本人创建的瓦尔特枪械制造公司于1939年开始批量制造。

瓦尔特P38半自动手枪

直至二战结束,虽然瓦尔特P38半自动手枪表现非常优秀,产量也超过100万支,但始终未能彻底替代鲁格P08半自动手枪在军中的地位。

特别是在德军的上层阶级,出身贵族的高阶军官把佩戴鲁格P08手枪视为荣耀的象征。在空军部队里,具有骑士精神且自带光环的飞行员们更是把瓦尔特P38视为“平民手枪”而拒绝使用。使得瓦尔特P38最终只被用于装备海军、陆军下层军官和装甲部队的车组人员。

瓦尔特P38手枪(左)与鲁格P08手枪(右)

参数(标准型

口径:9mm

弹头初速:365m/s

有效射程:50m

整枪长度:216mm

空枪质量:0.8kg

弹匣容量:8发

‬美军手枪

美国军队二战时期正式批量列装的手枪只有一款——M1911半自动手枪。

注:乔治·巴顿将军的象牙柄柯尔特M1873左轮手枪,电影《狂怒》里皮特的M1917左轮手枪都是属于私人物品,不在美军的列装范围内。

柯尔特M1911半自动手枪

柯尔特M1911半自动手枪

柯尔特M1911半自动手枪:1906年美国陆军招标研制0·45英寸(11.43mm)自动手枪作为军队新一代的制式手枪。由约翰·勃郎宁设计,柯尔特公司制造的大口径半自动手枪中标。

军方为验证该枪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其后数年一直不断要求柯尔特公司对其细节进行改进。直至1911年,军方才正式向柯尔特公司发出订单,1912年4月起开始列装部队,命名M1911式

柯尔特M1911半自动手枪发射11.43mm弹头,由于弹头大、质量重,所以初速并不高,但却达到了惊人的停止作用,弹头在人体内翻滚所造成的创伤性弹道远远超出了设计时的指标。

该枪在苛刻的测试中每射击完10个弹匣(70发子弹),自然冷却10分钟后再接着射击,枪械寿命可达发射6000发子弹,3.4%的故障率堪称完美。

柯尔特M1911A1半自动手枪

1924年,柯尔特公司针对该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暴露出来的缺点,又做出了多项改进,新的改进型命名为柯尔特M1911A1型,并于同年开始装备部队。

柯尔特M1911A1半自动手枪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直到1985年被购自意大利的伯莱塔92F(M9)所替代。但因其实用性和可靠性,在后来的两次海湾战争、阿富汉战争中,在一些美军官兵身上也能偶尔觅到柯尔特M1911A1半自动手枪的身影。

在其整个服役期间一共生产了270万支。

两次海湾战争中仍在使用M1911半自动手枪的海豹部队

直至今日,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还在为海军特遣部队继续向金伯(KIMBER)枪械制造公司订购M1911A1型半自动手枪。

参数(M1911A1型

口径:11.43mm

弹头初速:250m/s

有效射程:50m

整枪长度:219mm

空枪质量:1.13kg

弹匣容量:7发

‬英军手枪

英国军队二战时期正式批量列装的手枪只有一款——韦伯利·455in转轮手枪

韦伯利·455in转轮手枪

韦伯利·455in转轮手枪:该枪由英国著名枪械设计师菲利普·韦伯尔设计,由位于伯明翰的韦伯利·斯科特武器制造公司生产,于1915年5月正式列装英国军队及英联邦军队。

韦伯利·455in转轮手枪发射重达17克的11.18mm大口径子弹,在转轮手枪中属于大威力手枪,具备一枪毙命的杀伤效能。但射程和精确度令人着急。

该枪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以及朝鲜战争,直到1954年被勃郎宁大威力半自动手枪所取代,前后在英国军队中服役了39年,至今仍被一些英联邦国家的治安部队、警察部队所使用。

韦伯利·455in转轮手枪

与自动手枪相比,韦伯利·455in转轮手枪乏善可陈。虽然该枪被枪械制造界誉为——“有史以来最好的军用转轮手枪!

二战时期的英国官兵们对这支转轮手枪经常抱怨——“如果你能用该死的韦伯利转轮手枪射杀50码的目标,我保证你能用李·恩菲尔德步枪射杀800码的目标!”

参数

口径:11.18mm

弹头初速:198m/s

有效射程:45m(实际上根本达不到)

整枪长度:286mm

空枪质量:1.08kg

弹巢容量:6发

‬日军手枪

日本军队二战时期虽然使用过6个型号的手枪,但正式列装部队的手枪也就只有一款——南部十四式手枪

注:6个型号手枪分别为

1、二十六年式左轮手枪

2、南部麒次郎半自动手枪

3、南部甲型手枪(A型)

4、南部陆式手枪(南部1902式)

5、南部甲型改进版(B型)

6、南部十四年式半自动手枪

南部十四年式半自动手枪

南部十四年式半自动手枪:该枪由日军枪械专家南部麒次郎中将于1925年以其设计的南部陆式手枪为基础而研发改进的半自动手枪。南部麒次郎为该枪设计的弹药为8×22mm南部手枪弹。

该枪仿制于德国鲁格P08半自动手枪(虽然南部麒次郎一直不承认),外观极其相似,但性能一塌糊涂。

南部十四年式半自动手枪因其指向性好、瞄准基线长在30米距离上精度极高,超过30米弹头就乱飞。其8mm弹头穿透力极差,一床棉被折叠4层后即可挡住子弹。而且战斗可靠性堪忧,一发子弹击发后经常出现下一发子弹上膛不倒位而无法击发的现象,着实令人着急!

因为卡壳经常不得不手动上膛,这把半自动手枪被日军戏称为“与三八式一样需要拉大栓”

南部十四年式半自动手枪

这是一支设计得非常失败的半自动手枪,撞针脆而易断,且击发无力经常打不响;供弹不到位导致射击卡顿频繁、弹匣卡笋锁头不严导致射击时弹匣因震动而脱落,且该枪极易走火,屡屡发生误伤事件。

用4个字可以贴切的形容该枪:一无是处

参数

口径:8mm

弹头初速:325m/s

有效射程:50m

整枪长度:117mm

空枪质量:0.89kg

弹匣容量:8发

——二战五大参战国的7款手枪介绍完毕,最差的非日军南部十四年式莫属,最强的应属哪款,欢迎朋友们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